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7)
2023(8541)
2022(7187)
2021(6333)
2020(4951)
2019(11133)
2018(10908)
2017(20435)
2016(10601)
2015(11780)
2014(11904)
2013(11894)
2012(11687)
2011(10971)
2010(11463)
2009(10679)
2008(10270)
2007(9362)
2006(8887)
2005(8514)
作者
(32604)
(27271)
(27132)
(25686)
(17726)
(12991)
(12198)
(10465)
(10395)
(9752)
(9548)
(9076)
(9043)
(8836)
(8735)
(8336)
(8047)
(7826)
(7804)
(7452)
(7209)
(6724)
(6636)
(6412)
(6241)
(6183)
(5970)
(5924)
(5548)
(5375)
学科
(72172)
经济(72110)
管理(25399)
(25272)
地方(23631)
中国(20720)
(17865)
企业(17865)
方法(17154)
(15977)
地方经济(15245)
数学(14708)
数学方法(14631)
业经(14560)
(12109)
农业(11333)
(11302)
(11292)
金融(11292)
(10519)
银行(10509)
(10360)
(9918)
环境(9642)
(9292)
贸易(9281)
(8823)
(8546)
发展(8243)
(8221)
机构
学院(163000)
大学(161127)
(80969)
经济(79466)
研究(67266)
管理(56479)
中国(51319)
理学(46445)
理学院(45821)
管理学(45208)
管理学院(44890)
科学(37615)
(35736)
(34747)
(34641)
研究所(30916)
中心(29092)
财经(26555)
(26372)
经济学(26158)
(25609)
(23936)
北京(23848)
(23770)
(23437)
师范(23246)
经济学院(23120)
(21014)
科学院(20648)
业大(19931)
基金
项目(97635)
科学(76871)
研究(74743)
基金(69330)
(60622)
国家(59641)
科学基金(49777)
社会(49740)
社会科(47215)
社会科学(47203)
(38496)
基金项目(35522)
教育(32412)
(31678)
编号(29244)
(28716)
资助(28180)
自然(28164)
自然科(27402)
自然科学(27394)
自然科学基金(26890)
成果(24741)
发展(23971)
(23573)
重点(22501)
课题(21859)
(21166)
国家社会(21127)
(19939)
(18791)
期刊
(107166)
经济(107166)
研究(59679)
中国(39623)
(25572)
(24792)
管理(24503)
科学(22069)
学报(22006)
(20282)
金融(20282)
经济研究(18164)
教育(18153)
农业(17513)
大学(17252)
业经(16303)
学学(16196)
技术(15534)
财经(14188)
问题(13384)
(12520)
世界(10789)
(10197)
技术经济(9949)
国际(9752)
(9169)
经济问题(8796)
商业(8587)
经济管理(8411)
改革(8158)
共检索到279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汝银  
中国城乡居民的个人存款或家庭储蓄已达8000亿左右人民币~1。不少人将这种巨额个人存款看作“笼中虎”,对它明显地抱有一种恐惧心理,将其视为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威胁之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虞关涛  吴颖  
储蓄作为国内资源的资金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所不可缺少的,而储蓄动员的成功又在于一个高效率的融资体系的建成,使储蓄投资制度化,以动员储蓄为基本职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本文意在研究储蓄动员中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力求通过理论的阐述以及实证上的分析说明,一国金融发展的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储蓄动员的效果以及经济中的资金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实践中具体涉及到基础条件各异、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不同经济区域,储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机制的作用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来。一般认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储蓄增长表现为一种良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文平  
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普遍存在利率管制,但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这是传统金融自由化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建立的模型证明了,只要利率稍微为正,利率管制就可以通过创造租金,激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增设分支机构,起到动员储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中国改革二十余年的经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金宝  
2011年清华大学中国金融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三次消费金融调研工作。本文就城市居民家庭经济条件和储蓄行为、家庭拥有住房和养老金账户状况,择要介绍了调研所获得的一些成果。调查表明:家庭储蓄的动机主要为应对突发事件和医疗支出、子女教育和养老,家庭储蓄多少和储蓄的稳定性显著地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低收入家庭的储蓄较少,养老金账户的额度和拥有率都很低,没有住房且缺少金融知识。这使得这部分家庭容易受不利因素影响而陷入经济困境。如何向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教育和服务,改善他们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恐怕是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董文奎  
目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家庭储蓄率偏高,不利于内需增长。数字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为降低家庭储蓄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现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储蓄率的机制研究不足,相关经验证据也较为缺乏。本文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门槛为家庭承担风险和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便利,有助于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进而降低家庭储蓄率,且这种效应对于流动性约束较强的家庭(如收入和社会资本较少、预防性储蓄动机较高的家庭)更为显著。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数据和2012年、2014年、2016年城市层面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发现: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家庭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效应显著,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会降低家庭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而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家庭有较高的储蓄率,因而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的路径降低家庭储蓄率;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家庭储蓄率的负向影响具有显著的家庭异质性,对有预防性储蓄动机家庭、收入较低家庭、社会资本较少家庭的边际影响更大,而对储蓄率很低家庭(储蓄率最低的20%样本家庭)的影响不显著。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做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拓展了数字金融的经济效应和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为中国储蓄率呈现下降趋势提供了一种解释;二是采用多期家庭储蓄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为数字金融发展的家庭储蓄率降低效应及其缓解流动性约束路径和家庭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发展数字金融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储蓄率,释放家庭消费潜力,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应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多渠道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有效缓解收入较低、社会资本较少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弱势群体的消费增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进舟  
储蓄来自家庭。储蓄与家庭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亿个家庭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我国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储蓄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对策?本文作以浅谈。 一、我国家庭的变化 (一)家庭观念开放化。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封闭式的。改革开放,家庭门户打开,男人们走南闯北,女人们也不示弱。电视普及,报刊进家,“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家庭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房丽娜  付坤媛  
为了了解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储蓄的关系,我们于1987年8月11日—17日到农业银行山东省烟台市分行和荣城县东山乡英兰信用社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协调现象亦初露端倪。比如,一方面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商品市场销售长期疲软;一方面投资需求高度膨胀,另一方面投资效益普遍低下,一方面生活资料销售不畅,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市场过热。针对这些现象,储蓄工作应如何开展,国家的储蓄政策应作何调整?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晴辉  
在一个世代交叠的内生经济增长框架内分析了财产险和人身险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保险中介在跨时平滑行为主体面临的生产率风险和疾病风险冲击的同时,减少了行为人的流动性资产持有,提高了行为人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在行为人的储蓄由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构成的情况下,保险发展产生储蓄结构效应,而储蓄结构效应导致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的相对增加促进了资本和知识的积累,进而形成内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这一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转折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储蓄率的急剧上升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育势头。本文主要是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一、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阶段1979~1988年的10年经济体制改革,就其增长方式来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放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储蓄率不断上升的现实,构造了包含收入差距指标、利率水平、物价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的居民储蓄率函数,并对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指标对不同层次的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居民储蓄率的高增长作出了初步的判断: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是造成居民储蓄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