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5)
2023(9682)
2022(7940)
2021(7536)
2020(6229)
2019(14110)
2018(13372)
2017(24730)
2016(13574)
2015(15586)
2014(15021)
2013(14328)
2012(13306)
2011(12116)
2010(11903)
2009(10773)
2008(10671)
2007(9110)
2006(7942)
2005(7082)
作者
(39699)
(33393)
(33055)
(31185)
(21263)
(16211)
(14878)
(13037)
(12724)
(11522)
(11454)
(11195)
(10674)
(10485)
(10470)
(10260)
(9984)
(9976)
(9549)
(9485)
(8334)
(8127)
(7949)
(7653)
(7446)
(7414)
(7197)
(7173)
(6702)
(6658)
学科
(55070)
经济(54996)
管理(34198)
(33757)
方法(25288)
(25270)
企业(25270)
数学(23462)
数学方法(23000)
中国(18477)
(14962)
贸易(14954)
(14921)
(14684)
(12852)
(11203)
业经(10430)
农业(9913)
(9786)
(9342)
金融(9342)
(8897)
银行(8860)
环境(8707)
(8536)
(8268)
地方(8213)
技术(8082)
关系(7855)
教育(7245)
机构
大学(197901)
学院(192498)
(88192)
经济(86891)
研究(74116)
管理(70910)
理学(62412)
理学院(61617)
管理学(60581)
管理学院(60232)
中国(54358)
科学(44673)
(41714)
(38024)
(37515)
(36594)
研究所(35282)
中心(32167)
业大(31021)
财经(30429)
农业(30013)
经济学(28918)
(28244)
北京(26810)
经济学院(26260)
(25941)
(25843)
师范(25469)
(25005)
财经大学(23116)
基金
项目(136527)
科学(107979)
基金(102816)
研究(94795)
(93764)
国家(92650)
科学基金(77303)
社会(64065)
社会科(60801)
社会科学(60786)
基金项目(53657)
自然(50119)
自然科(49023)
自然科学(49002)
(48757)
自然科学基金(48218)
教育(43875)
(43822)
资助(42230)
编号(34382)
(31941)
重点(31611)
(29082)
(29061)
国家社会(28320)
成果(27925)
中国(27424)
教育部(27300)
创新(27171)
大学(27014)
期刊
(86917)
经济(86917)
研究(58805)
中国(38457)
学报(36679)
(32980)
科学(32659)
大学(27407)
学学(25968)
(25931)
管理(25156)
农业(22927)
教育(22145)
经济研究(16895)
(15931)
金融(15931)
财经(15430)
(14029)
(13472)
技术(12890)
(12790)
世界(12472)
国际(12200)
问题(12017)
业经(11770)
(9923)
科技(9361)
业大(9358)
技术经济(8759)
资源(8273)
共检索到281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小瑞  占盛丽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上海学生和芬兰学生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但各自付出的代价却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从数学焦虑这一微观视角出发,可以从一个侧面更为准确地刻画不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使用多组结构方程模型对2012年PISA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越长,数学焦虑越高;但芬兰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长短对数学焦虑没有显著影响。数学成绩对于数学焦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特别是在上海学生中,高数学焦虑对男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在芬兰和上海的学生中都发现,数学成绩较低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长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短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巩阅瑄  陈涛  薛海平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焦虑;(3)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可通过课外补习投入转化教育过度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则由于资本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过度焦虑的恶性循环;(4)过度焦虑型家庭的教育常会逾越父母爱子的边界。基于以上结论以及对"中国特征"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作为外部治理主体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作为中介治理主体的质量保障、提高家庭作为内部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等建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过度焦虑型家庭谨守爱的边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何慧华  高原  
数学学习中的非认知因素会影响个体的数学学习成就,甚至会使个体对需要进行数学应用的各种生活情境产生心理障碍。本研究以中国上海市和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地区的学生为例,对其自身及其家长的数学焦虑水平、数学焦虑与数学学习成就的关系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美国学生与家长的数学学习焦虑均高于中国学生与家长,中美两国家长的数学学习焦虑均对其子女的数学学习成就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生本身的数学学习焦虑会对数学学习成就造成消极影响。对于中国家庭而言,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在家长数学焦虑与学生数学学习成就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小明  文剑冰  董辉  柯政  
对中部某省Z市七年级和八年级初中生的语文与数学两科的家庭作业情况的调查发现,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家庭作业在类型上体现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些理念,但在某些类型上还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作业时间有超过教育部门为落实"减负"而规定的作业时限的倾向,但大部分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感受较为积极。有关教育部门在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提高教学和作业效率上需作进一步探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余良  
每天晚餐后,九岁的威廉总要玩一玩电子游戏,看一看电视节日,再同姐姐嬉闹一番。然后,经过父母再三的哄劝,才坐到书桌前做家庭作业,熬到十点多钟,经过一番哭泣和喊叫之后,一家人精疲力蝎地打算睡觉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德胜  
以往对家庭作业的研究总是纠缠于作业多少的问题,这样的视角掩盖的问题甚至比发现的问题还要多。因此对家庭作业的研究需要有新的视角。从伦理关系来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是不同的伦理实体,各有功能,不能互相替代。研究家庭作业首先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三种基本伦理实体之间的伦理关系。家庭作业有这样那样的前提与价值预设,研究家庭作业,就要审视这些预设是否有依据以及是否得到了落实。当然,研究家庭作业最重要的是看家庭作业施行的伦理后果。家庭作业的普遍、长久施行,使家庭变成了"附属学校";使家长变成了"助教";使学生变成了没有下班时间的"上班族";使学校没有边界、责任没有尽头;使社区变成了"学区"、社会学校化。家庭作业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回避,需要理性、诚实面对,以超越数量、负担的视角去寻找解决之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晓锋  
使用流动人口比重较高的50个城市2005-2017年的城市特征数据及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集聚的城市的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中、西部城市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的提振作用较东部城市更显著,且就业质量越高、房价越低的城市,其基础教育供给对人口出生率的提升作用越大。据此认为,政府应根据城市异质性在增加城市基础教育供给、提升基础教育资源可及性的过程中,兼顾基础教育总量扩容与质量提升,以缓解城市家庭基于基础教育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生育焦虑"的问题,并通过提升就业质量、稳定房价等联动政策来降低城市家庭的孩子生养成本,以提升家庭生育意愿。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乔陆  范会勇  
过去三十年,不少研究比较了网络家庭作业与传统家庭作业的学习效果,然而研究结果不一。有研究认为二者差异很大,也有研究认为没有什么差异。为了寻找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本研究对21篇原始文献进行元分析,涉及42个独立样本,样本总量为6894。元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家庭作业与传统家庭作业学习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以Hedges’s g为效应值指标,合并效应值为0.523,学生作业表现、期末考试成绩、学生自我感觉三方面的差异效应值分别为0.596、0.217、1.497。两种形式家庭作业之间的学习效果差异受区域、测量方法、科目、教师数量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辛伟豪  张珍珍  鲁鸣  
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家庭作业对特殊学生融入普通教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近35年来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学生家庭作业研究的77篇实证文献,在系统分析该领域研究的时空特征、方法特征、被试特征和测量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特殊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干预及其相关因素等研究主题。文章建议未来研究和实践,要进一步从方法学层面优化特殊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设计,从多个层面揭示特殊学生家庭作业的现状特征,依据已有理论系统探讨特殊学生家庭作业的影响因素,基于实证结论科学设计特殊学生家庭作业的干预方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薛海平  高翔  范皑皑  
通过两层线性模型分析教师工资指数对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影响,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指数整体偏低,而中小学教师工资指数对学生参与课外补习有显著负影响,即教师工资指数越低,学生课外补习参与率越高。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工资的财政投入,以教师工资指数为参照标准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从而减少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外补习的供给和需求,为禁止在职教师参与课外补习政策提供保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中泽涉  鲍威  冯倩倩  
对于日本学生而言,选择接受私人辅导补习是极为普遍的学习方式。许多日本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接受私塾的课外补习,或是前往预科学校备战大学升学考试。长期以来,这些课外补习机构被视为严酷的应试竞争和学业要求的重要符号;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适龄人口的减少,大学升学竞争状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利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的888对高中生及其母亲的调查数据,利用TobiT回归模型,深入考察日本高中阶段课外补习的私人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学生都选择课外补习,家庭经济状况和兄弟姐妹数对课外补习的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尽管学生人数减少,大学升学选拔竞争性降低,但学生个人的课外补习支出依然呈现不均衡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克·贝磊  刘钧燕  
随着课外补习的日渐盛行,相关研究的数量显著增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补习的规模、性质及其政策启示等等,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现有文献中,在课外补习的概念界定上,还较为混乱;课外补习数据的收集亦比较困难,一方面调查对象可能没有能力提供所需信息或者不愿意透露相关补习信息,另一方面课外补习的调查问卷设计也有难度,问题设计难以做到既精确又能被调查对象完全理解;已有研究尝试用定量、定性或混合方法来分析课外补习的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还需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课外补习的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阐释;比较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视角,但在进行课外补习的国际比较时需格外谨慎。这一研究领域在不断...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红菊  金胜勇  刘红梅  
开设家庭作业中心是农家书屋服务创新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农村孩子顺利完成家庭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及增强社会安全性。农家书屋开设家庭作业中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政府财政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建立专职人员加志愿者的团队模式;加强宣传,培养农村孩子积极利用家庭作业中心的自觉性;配置一些与农村孩子学习相关的资源,为家庭作业辅导奠定一定基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墨涵  梁晶晶  张冉  季诚钧  
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关切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本研究采用二阶聚类分析法和链式中介模型探究家庭教育资本对中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机制,通过对50533名中小学家长的调查研究发现:(1)家庭教育资本负向影响家长教育焦虑,家庭教育资本越丰富的家长教育焦虑程度较低,家庭教育资本越匮乏的家长教育焦虑程度较高;(2)参照家庭教育资本弱势组,教育资本中等偏上的家长可通过家庭氛围转化教育焦虑;(3)参照家庭教育资本弱势组,教育资本中等偏上的家长可通过家校沟通影响教育焦虑;(4)家庭氛围和家校沟通在家庭教育资本和家长教育焦虑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建议中小学家长通过增加家庭书籍、学习资源等教育拥有物,营造和谐、进取的家庭氛围;落实“双减”政策,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合作育人网络,提升沟通质量,合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根本上缓解教育焦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佳丽  薛海平  
本研究采用回归和夏普里值分解技术估计父母参与、课外补习和中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参与如亲子陪伴、亲子活动和亲子监督频率越高的家庭,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越大,亲子交流和家校沟通频率对学生是否参加课外补习没有影响;(2)在父母参与中,亲子陪伴、亲子交流和家校沟通、课外补习都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解释率大于课外补习,且父母参与中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解释率最大,家校沟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解释率最小;(3)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联合作用机制过程中,参与课外补习会削弱亲子交流、亲子活动、亲子监督对成绩的积极影响,增强家校沟通对成绩有积极影响作用。为此,建议父母合理进行家庭教育投入,增强亲子交流和陪伴,理性进行课外补习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