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7)
- 2023(4751)
- 2022(4110)
- 2021(3497)
- 2020(3098)
- 2019(7156)
- 2018(6930)
- 2017(14143)
- 2016(7270)
- 2015(8556)
- 2014(8342)
- 2013(8387)
- 2012(7922)
- 2011(7086)
- 2010(7133)
- 2009(6449)
- 2008(6474)
- 2007(5731)
- 2006(4830)
- 2005(4125)
- 学科
- 济(40943)
- 经济(40891)
- 方法(26004)
- 数学(24374)
- 数学方法(24107)
- 业(23832)
- 管理(21271)
- 企(18186)
- 企业(18186)
- 财(13354)
- 农(9442)
- 中国(8932)
- 收入(8727)
- 农业(6962)
- 贸(6395)
- 贸易(6391)
- 易(6196)
- 务(6180)
- 财务(6170)
- 财务管理(6149)
- 企业财务(5928)
- 融(5826)
- 金融(5826)
- 业经(5818)
- 地方(5763)
- 学(5542)
- 制(5319)
- 银(4959)
- 银行(4952)
- 技术(4852)
- 机构
- 大学(114058)
- 学院(110509)
- 济(53960)
- 经济(53199)
- 管理(46565)
- 理学(41288)
- 理学院(40926)
- 管理学(40243)
- 管理学院(40047)
- 研究(34021)
- 中国(25893)
- 财(25649)
- 京(22579)
- 财经(21227)
- 经(19576)
- 经济学(18841)
- 科学(18061)
- 经济学院(17365)
- 财经大学(16165)
- 中心(16123)
- 所(15598)
- 江(14822)
- 农(14199)
- 业大(14184)
- 北京(14092)
- 研究所(14059)
- 商学(13379)
- 商学院(13284)
- 范(12921)
- 师范(12825)
- 基金
- 项目(77316)
- 科学(63294)
- 基金(60814)
- 研究(55634)
- 家(52914)
- 国家(52103)
- 科学基金(46003)
- 社会(39623)
- 社会科(37925)
- 社会科学(37913)
- 基金项目(31020)
- 自然(28695)
- 自然科(28118)
- 自然科学(28112)
- 自然科学基金(27649)
- 省(27556)
- 资助(26811)
- 教育(26131)
- 划(23463)
- 编号(19961)
- 部(18910)
- 国家社会(17983)
- 教育部(17132)
- 重点(16974)
- 成果(16613)
- 人文(16428)
- 创(15583)
- 发(15437)
- 大学(15305)
- 科研(15098)
共检索到154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艳华 王丙参 朱琳
文章比较研究了5个不平等指数的优缺点,然后将Gini系数、堪培拉指数推广到加权场合,给出不平等指数的数值分解方法,并用两类方法测度基于家庭规模加权的家庭人均收入不平等程度。结果表明:变异系数仅度量收入离散程度,蕴含信息单一;泰尔指数满足可分解性,且分组泰尔指数可度量观测数据的重要程度,但其取值范围较大,稳定性较差;Gini系数、堪培拉指数、Zenga指数一致性较高,性质好,建议采用Gini系数,并利用更重视穷人的堪培拉指数作为参考;对于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不平等程度,整体而言,城乡差异较大,农村高于城镇,落后地区高于发达地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小纯 龙莹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中连续抽取的家庭为样本,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用公理化方法和福利评价法,对我国1988—2008年间家庭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估计出收入流动对中长期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的相对收入流动性和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同。绝对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收入流动性呈周期变动。绝对收入增长具有"马太效应",相对收入等级流动具有"粘性"。绝对收入流动降低了中长期的绝对收入不平等,但相对收入流动加剧了相对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宇辉 倪志良
利用CHIP2013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家庭收入结构,测算了家庭收入基尼系数和收入来源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收入结构存在异质性,工资性收入是最重要收入来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城市家庭小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不平等高于总收入不平等;家庭身份差异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在相同条件下,城市家庭的收入比农村家庭高137%。均等化工资性收入,解除户籍歧视及户籍福利能够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诚 尹志超
在中国家庭负债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家庭负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负债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家庭负债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准结果表明,家庭负债显著扩大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基尼系数,而消费性负债对基尼系数无显著性影响。其中,高收入群体持有较高比例的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家庭收入;而低收入群体较高比例的消费性负债未能促进收入水平的增加,甚至抑制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为高收入群体创造收益。异质性分析显示,负债显著提高城市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丰富家庭的收入。
关键词:
家庭负债 收入不平等 财富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润芳 施金桥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对我国健康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程度进行度量,同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教育不平等、健康不平等对居民家庭收入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不平等、健康不平等程度在样本期内逐渐降低,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不平等程度更高,各地区低收入群体健康不平等状况在逐渐改善;样本期内教育不平等、健康不平等对子代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教育不平等对子代收入影响逐渐增强,健康不平等程度越高,居民代际收入弹性越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玲萍 徐超 曹阳
教育是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阶梯。在收入不均衡情况下,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文章采用CFPS2014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教育消费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在不同组别呈现异质性:(1)收入差距对教育消费的影响在低收入家庭组显著,在高收入家庭组则不显著;(2)在有成员就读高中及以下教育层级的家庭组显著,在其他家庭组则不显著。在排除了消费的示范效应、克服了因忽视政府质量而导致的内生性偏误以及更换收入差距测度指标后,结果依旧稳健。研究表明,在教育机会平等化前提下,家庭会通过教育消费决策来实现收入阶层的改善。此外,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规避居民"因教致贫"和"因教返贫"风险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变量,对家庭总收入、不同来源收入和收入不平等都存在有差别的影响。未来扶贫工作的难度增大,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同时,要基于精准扶贫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户因人而异,采取有差别的扶贫措施。
关键词:
收入结构 不平等 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
关键词:
收入结构 不平等 贫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川川
经济理论表明收入不平等影响城市房价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本文基于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城市收入不平等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可及性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城市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会显著加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成本负担,显著降低其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质量。在控制自身收入的影响后,收入不平等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仍然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住房产品的差异化能够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起到缓冲作用。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城市低收入家庭 住房可及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邦昌 么海亮
文章基于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本文对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与收入进行了不平等指数测度;采用适应性核密度估计与相对分布法模拟了两阶段城镇家庭消费的分布情况与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消费不平等程度高于收入不平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高消费水平家庭比重不断增加,其中高消费家庭的比例增加更为显著,消费不平等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广肃 樊纲 马光荣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会提高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从而促使家庭通过增加可见性支出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证实,收入差距的扩大,促使家庭购置面积更大、花费更高的房屋,同时会显著增加家户的礼金支出。对机制的探究发现,收入差距确实降低了人们自评社会地位,提高了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而且随着收入差距扩大,相对低收入家庭的可见性支出提高幅度更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修磊
本文从地位寻求角度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微观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且家庭的社会地位等级越高,攀比动机越强烈。(2)收入不平等显著降低了中、低地位等级的家庭的消费。(3)地位寻求拉动的主要是地位性消费,而收入差距扩大则主要抑制了非地位性消费。(4)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与信贷约束有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
关键词: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穗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收入流动性不强;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加强,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在2007~2009年有了明显的上升。非农就业、教育等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农村家庭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3~199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归功于代表绝对流动的收入增长累进性部分超过了代表相对流动的收入再排序部分;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收入流动 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子代教育刺激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子代教育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减贫效应机制来促进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和子代社会信任能够缓解子代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子代社会网络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来防止群体固化,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家庭内部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