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9)
2023(5505)
2022(4908)
2021(4621)
2020(3879)
2019(8948)
2018(8946)
2017(17182)
2016(8917)
2015(10265)
2014(10039)
2013(9811)
2012(9088)
2011(7981)
2010(8030)
2009(7274)
2008(6788)
2007(6068)
2006(5381)
2005(4552)
作者
(24016)
(19848)
(19829)
(18559)
(12758)
(9592)
(9228)
(7719)
(7525)
(7189)
(6882)
(6619)
(6496)
(6038)
(6002)
(5953)
(5874)
(5727)
(5636)
(5630)
(4880)
(4662)
(4642)
(4607)
(4474)
(4435)
(4384)
(4259)
(4000)
(3951)
学科
(31688)
经济(31531)
(25016)
管理(21984)
(17665)
企业(17665)
方法(12471)
(11939)
中国(11049)
业经(9120)
地方(8931)
数学(8828)
数学方法(8706)
农业(7697)
理论(7453)
工作(7416)
(7271)
(7143)
(6992)
服务(6833)
(6798)
(5930)
贸易(5924)
(5716)
(5413)
金融(5410)
(5366)
银行(5361)
(5177)
服务业(5119)
机构
大学(117943)
学院(115831)
管理(45894)
(43694)
经济(42385)
研究(39621)
理学(39143)
理学院(38591)
管理学(37818)
管理学院(37591)
中国(30722)
(26609)
科学(24323)
(20722)
中心(19948)
(18750)
(18608)
师范(18454)
(18370)
(17592)
研究所(16939)
北京(16787)
业大(16303)
财经(15936)
师范大学(15169)
(14884)
(14508)
(14308)
农业(13461)
经济学(12392)
基金
项目(81424)
科学(64201)
研究(62576)
基金(58201)
(50821)
国家(49920)
科学基金(42744)
社会(40901)
社会科(37371)
社会科学(37357)
(31767)
基金项目(31316)
教育(28060)
编号(26946)
(26696)
自然(26541)
自然科(25882)
自然科学(25878)
自然科学基金(25426)
成果(22946)
资助(22609)
重点(17777)
(17770)
课题(17661)
(17505)
(16731)
项目编号(16604)
国家社会(16117)
创新(15500)
大学(15276)
期刊
(52213)
经济(52213)
研究(34461)
中国(28369)
学报(17022)
科学(16228)
管理(16227)
(16218)
(16129)
教育(15813)
大学(13373)
图书(13294)
学学(11840)
农业(10914)
技术(10670)
(10258)
金融(10258)
书馆(9859)
图书馆(9859)
业经(8415)
经济研究(7556)
财经(7309)
问题(6702)
(6401)
资源(6390)
(6254)
论坛(6254)
情报(6253)
(5950)
(5941)
共检索到182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文中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抚育类型有单亲抚育、隔代抚育、寄托抚育及单独居住。留守儿童在早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关爱不足、安全感缺乏、行为习惯偏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及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其所衍生的家庭抚育与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时间的错位。家庭系统对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的功能没有发挥到位。因此,以家庭为本,立足于时间系统,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构建综合的立体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为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关爱服务,形成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孝义  闵思宇  杨琪  
研究旨在考察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状况,并评估社会关爱对其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一对328名留守、非留守儿童施测家庭环境量表,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等维度上比非留守儿童得分低,但在矛盾性上得分较高。研究二确立两所学校分别作为关爱组和对照组,关爱组40名留守儿童,参加团体辅导等关爱活动,对照组43名留守儿童,无任何干预活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关爱前和关爱后测评。结果发现,关爱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等维度的得分呈上升趋势,矛盾性维度分值呈下降趋势,其它维度差异不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晶晶  刘艳虹  
对221户特殊儿童家长问卷的调查显示,特殊儿童家庭面临的三大困难是:经济困难、康复和特殊教育知识缺乏以及时间和精力不足。特殊儿童家庭实际获得的社会支持很少。一方面,社会现有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各系统层面所提供的支持未能很好满足特殊儿童家庭的需要,特别是支持源与被支持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楠  彭盼盼  邹荣  
本研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亲子关系量表调查了四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09名特殊儿童父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特殊儿童家长所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和亲子关系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亲子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对特殊儿童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特殊儿童父母所感知的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亲子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蔡卓倪  李敏  周成燕  
特殊儿童的正向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特殊儿童父母的调查发现,无论在客观支持还是主观支持方面,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支持都比较有限,微观层面的家庭成员的支持和中观层面专业教育机构的支持是家长们的重要支持来源,而纵横交融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形成。为此,建议在全社会尊重特殊需求人士的基础上,重视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构建特殊教育的技术支持体系,并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以帮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顺利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波琼  申仁洪  黄儒军  
家庭抗逆力影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福祉。本研究以来自重庆、云南、四川和贵州四省市860名特殊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呈中等偏上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直接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社区、机构和学校/幼儿园应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政策保障、干预服务、育儿指导和心理支持,家长应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家庭信念,主动寻求多方面支持,提升家庭抗逆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丽  张翠娥  
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务中,家庭分离大多作为一个问题呈现。本文聚焦于分离本身,在反思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取向基础上,明确亲子分离特征与类型,指出重新认识家庭分离、在分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此,提出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面向上关注分离的不同类型,倡导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和干预单位,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罗晓路  李天然  
本研究对六所普通中学的616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更差,他们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更少,更易受到忽视。留守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且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一定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显著预测同伴尊重、同伴接纳,家庭月收入可以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和同伴忽视。未来研究中需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丽  张翠娥  
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实务中,家庭分离大多作为一个问题呈现。本文聚焦于分离本身,在反思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取向基础上,明确亲子分离特征与类型,指出重新认识家庭分离、在分类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是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此,提出应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面向上关注分离的不同类型,倡导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和干预单位,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慧  斯日古楞  
特殊儿童的发展结果并不单纯取决于自身的身心特质,而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学理论强调以儿童成长的家庭生态为支持对象,以及良好的家庭支持对于家庭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内蒙古地区三类特殊儿童的家庭社会支持情况,提出依据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构建由微观的亲缘支持到中间系统的社区、地缘支持再到宏观的政策和社会舆论支持的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云飞  高源  
通过对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对留守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这些传统的社会支持是建立在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农村社会的变化,使得过去的社会支持网络作用开始减弱或者失去了可持续存在的基础,给传统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德荣  徐晓虹  
"教育协作理事会"整合了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各种人力与物质资源,构建了特殊需要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春芳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