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2)
- 2023(13454)
- 2022(11177)
- 2021(10461)
- 2020(8703)
- 2019(19670)
- 2018(19047)
- 2017(35789)
- 2016(19427)
- 2015(21979)
- 2014(21321)
- 2013(20883)
- 2012(19516)
- 2011(17654)
- 2010(17441)
- 2009(16031)
- 2008(15613)
- 2007(13647)
- 2006(11736)
- 2005(10469)
- 学科
- 济(80271)
- 经济(80153)
- 管理(51971)
- 业(50331)
- 企(38556)
- 企业(38556)
- 方法(38450)
- 数学(35081)
- 数学方法(34892)
- 中国(24437)
- 农(22342)
- 财(21938)
- 贸(18289)
- 贸易(18281)
- 易(17858)
- 学(17136)
- 制(16803)
- 业经(15483)
- 农业(14868)
- 融(14333)
- 金融(14326)
- 银(14296)
- 银行(14247)
- 行(13698)
- 地方(12608)
- 体(12490)
- 务(12134)
- 财务(12108)
- 财务管理(12085)
- 环境(11827)
- 机构
- 大学(279619)
- 学院(274746)
- 济(121722)
- 经济(119737)
- 管理(103540)
- 研究(101495)
- 理学(90157)
- 理学院(89127)
- 管理学(87788)
- 管理学院(87302)
- 中国(79302)
- 科学(61103)
- 京(58933)
- 财(55537)
- 农(53858)
- 所(51638)
- 研究所(47476)
- 中心(46275)
- 财经(44984)
- 业大(43748)
- 农业(42797)
- 经(41502)
- 经济学(39386)
- 江(39017)
- 北京(37128)
- 院(36431)
- 经济学院(35802)
- 范(34398)
- 财经大学(33942)
- 师范(33895)
- 基金
- 项目(192586)
- 科学(152557)
- 基金(145213)
- 研究(134641)
- 家(131102)
- 国家(129766)
- 科学基金(109284)
- 社会(89861)
- 社会科(85341)
- 社会科学(85320)
- 基金项目(76438)
- 自然(70933)
- 省(70658)
- 自然科(69374)
- 自然科学(69346)
- 自然科学基金(68202)
- 划(61858)
- 教育(61166)
- 资助(58826)
- 编号(50278)
- 部(44494)
- 重点(44213)
- 成果(40777)
- 发(40700)
- 创(40183)
- 国家社会(39544)
- 教育部(37983)
- 创新(37776)
- 科研(37731)
- 中国(36282)
- 期刊
- 济(123659)
- 经济(123659)
- 研究(81809)
- 中国(53689)
- 学报(51021)
- 农(47491)
- 科学(45195)
- 财(41256)
- 大学(38193)
- 学学(36420)
- 管理(36217)
- 农业(31792)
- 融(28704)
- 金融(28704)
- 教育(24359)
- 财经(22972)
- 经济研究(22529)
- 经(19755)
- 技术(19128)
- 业(18543)
- 业经(18423)
- 问题(16903)
- 贸(16539)
- 世界(15439)
- 国际(15023)
- 版(14225)
- 业大(12816)
- 统计(12714)
- 科技(12712)
- 技术经济(12330)
共检索到406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欣 周弘
金融市场对于支持和鼓励家庭借款进而刺激家庭消费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作为家庭消费金融意识的重要体现,居民借款行为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认为居民家庭借款行为包含两层含义:1.家庭是否有借款;2.家庭借款渠道的选择。利用CFPS调查项目中京沪粤三省市家庭借款行为的微观数据,本文运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影响居民家庭借款行为的家庭个体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解析了不同家庭个体特征对借款行为的影响情况,并得出有关结论与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家为 张凌霜 杨碧云
利用北京、辽宁、浙江、广东、四川与陕西2007年和2009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家庭互联网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和家庭互联网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扩展分析,结论表明:(1)2009年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家庭产生互联网购买行为的概率;家庭互联网购买行为与户主年龄显著呈现"U"型关系,且女性更偏好互联网购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目增加会提高家庭发生互联网购买行为的概率;(2)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2009年家庭互联网购买概率提高2.8%,而2007年此概率则提高1.6%,而2007年家庭互联网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略小于2009年,但均略小于1;(3)城市人口规模对家庭互联网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家为 张凌霜 杨碧云
利用北京、辽宁、浙江、广东、四川与陕西2007年和2009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家庭互联网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和家庭互联网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扩展分析,结论表明:(1)2009年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家庭产生互联网购买行为的概率;家庭互联网购买行为与户主年龄显著呈现"U"型关系,且女性更偏好互联网购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目增加会提高家庭发生互联网购买行为的概率;(2)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2009年家庭互联网购买概率提高2.8%,而2007年此概率则提高1.6%,而2007年家庭互联网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略小于2009年,但均略小于1;(3)城市人口规模对家庭互联网消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廖红君 樊纲治
本研究在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探讨负担住房负债及还清住房负债对创业活动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利用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多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住房负债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还清住房负债对家庭创业的作用。研究发现,与没有住房债务的家庭相比,住房负债会降低家庭参与创业活动的概率,但家庭一旦还清了住房负债,其财务抗风险能力和风险偏好增强,从而提高家庭参与创业活动的概率。此外,研究也发现还清住房负债对“一套房”家庭的创业活动产生了正向的显著推动作用,而对有“多套房”家庭的创业活动则缺乏如此显著的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丽琼 王毅鹏
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能有效降低民间借贷风险,是我国民间借贷规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运用条件混合过程(CMP)方法改进的Ordered Probit模型从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信任三个维度研究社会资本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维度中,有效社会网络的扩大能够降低民间借贷风险,强社会网络加剧民间借贷风险;社会规范维度中,金融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信任维度中,家庭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有助于降低民间借贷风险。进一步讨论社会资本对不同民间借贷类型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发现随着借贷范围扩大,社会网络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作用出现弱化,而社会规范和信任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则更有助于降低民间借贷风险。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民间借贷风险 异质性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庆海 李实
基于CFPS 2018数据,采用Heckman模型考察互联网使用(包括使用与否及其使用频率)对个体捐赠行为(包括捐赠与否及其捐赠金额)的影响、异质性和调节效应,并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probit模型揭示这一影响背后蕴含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使用对我国居民个体捐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即个体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则参与捐赠的可能性越大、捐赠金额越多;不同维度的互联网使用频率中,学习频率和工作频率越高则参与捐赠的可能性越大,而学习频率、工作频率和商业活动频率越高则捐赠金额越多;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户籍、工作性质和捐赠氛围社区的群体中存在差异;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个体捐赠行为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社会信任程度和自评社会地位的提升而有所增强,但不会随着社会资本水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个体捐赠意愿和捐赠能力而对捐赠行为产生促进作用,其中对捐赠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个体捐赠行为 第三次分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时军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提升了家庭从事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其对农村家庭创业参与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城市家庭。进一步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促进家庭参与创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在市场化越不发达的地区对家庭创业的边际影响更大,市场化所构建的理性法制体系在家庭创业决策中与非正规的关系体系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徐书林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大五"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仅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的增强会推动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并提高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尤其是股票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进一步发现,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缺乏会制约高收入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收入家庭"有限参与"之谜;同时,已婚家庭户主配偶会影响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进而影响家庭资产选择。本文的政策含义有:相关部门及个体应重视开放性人格特征的影响力并加强引导。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金融市场参与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谢超 杨书华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数据,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收入、保险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没有地区和性别差异;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亦是正向显著的,但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收入、保险联合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收入的提升和不同收入群体对保险的心理感受等发生作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变化。基于这些基本结论,从增加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城乡统筹,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资金和人才培养支持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全面改善和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
收入 保险 幸福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启志 李家山 周利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未偿负债总额及异质性债务均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家庭债务通过闲暇、心理抑郁以及财务困境渠道抑制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而认知能力和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负债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能为理解我国居民幸福感提供证据,同时也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刘知琪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家庭杠杆对其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消费和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杠杆会显著地抑制家庭总支出的增加,强化资产对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强化财富消费效应。家庭杠杆会促进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强化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但会抑制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就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而言,家庭杠杆会抑制城镇居民家庭的总支出增加,但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和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并强化其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这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居民家庭"加杠杆"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和家庭总资产水平。
关键词:
家庭杠杆 消费 消费结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珺 高挺 常启国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CGSS),考察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均会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债券投资对居民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并不显著;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会降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东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并未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立盼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家庭住房贷款对我国家庭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住房贷款对家庭耐用品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贷款主要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耐用品消费有抑制作用,对高收入家庭消费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防止家庭过度负债引发的债务紧缩效应,同时要加强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的优惠政策。
关键词:
家庭住房贷款 CHFS 消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银行个体特征、外部融资成本和贷款行为的差异性——来自中国银行业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农户个体特征对信贷约束的影响:来自陕西的经验证据
互联网使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经验证据
人工智能应用是否影响了家庭债务?——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经验证据
行为金融与企业短期借款——来自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为结婚而储蓄?——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收入不平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经验证据
外贸是否会带来工资差距及技能极化?——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