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12)
2023(18162)
2022(15753)
2021(14453)
2020(12371)
2019(28169)
2018(27497)
2017(52613)
2016(28482)
2015(31715)
2014(31139)
2013(30519)
2012(28019)
2011(25046)
2010(24743)
2009(22592)
2008(21887)
2007(18889)
2006(16510)
2005(13849)
作者
(83625)
(69524)
(69023)
(65582)
(44240)
(33407)
(31320)
(27305)
(26548)
(24460)
(23708)
(23464)
(22111)
(21686)
(21528)
(21414)
(21158)
(20741)
(19967)
(19918)
(17409)
(16917)
(16725)
(15951)
(15581)
(15272)
(15248)
(15246)
(13985)
(13901)
学科
(111579)
经济(111445)
管理(80478)
(77140)
(64924)
企业(64924)
方法(56366)
数学(48793)
数学方法(48169)
(29054)
(28848)
中国(28330)
(25702)
业经(25257)
(20871)
贸易(20864)
地方(20250)
(20239)
农业(19582)
理论(19169)
(18485)
财务(18415)
财务管理(18374)
(18357)
(17806)
技术(17765)
企业财务(17417)
环境(17131)
(15665)
金融(15663)
机构
大学(402378)
学院(397484)
管理(156668)
(155304)
经济(152130)
理学(137527)
理学院(135942)
研究(134102)
管理学(133176)
管理学院(132486)
中国(97328)
科学(86980)
(85062)
(72506)
(69245)
(67659)
业大(65820)
研究所(62518)
中心(61106)
农业(57609)
财经(56903)
(56219)
北京(52887)
(52140)
(51932)
师范(51236)
(48981)
经济学(46830)
(45208)
财经大学(42881)
基金
项目(286123)
科学(224029)
基金(208744)
研究(200553)
(186166)
国家(184462)
科学基金(157197)
社会(126512)
社会科(119867)
社会科学(119831)
(111083)
基金项目(110625)
自然(105875)
自然科(103462)
自然科学(103430)
自然科学基金(101583)
(95048)
教育(92799)
资助(86415)
编号(79741)
重点(64561)
成果(63185)
(62489)
(59829)
(59578)
科研(56113)
创新(55637)
课题(54695)
计划(54247)
教育部(53126)
期刊
(157650)
经济(157650)
研究(110631)
学报(73733)
中国(71720)
(63934)
科学(63783)
管理(55681)
大学(54977)
(51940)
学学(51877)
农业(44323)
教育(42275)
技术(32968)
(29772)
金融(29772)
财经(27279)
经济研究(26317)
业经(25889)
(23716)
(23291)
图书(21388)
问题(20506)
(20395)
科技(20388)
业大(19742)
技术经济(18195)
统计(18111)
理论(18023)
商业(17241)
共检索到561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文太林  何佳怡  
在我国老龄化与少子化背景下,儿童照顾问题日益突出,应合理分担政府和家庭的照顾责任。公众福利态度是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和2017年两期数据,研究了我国民众儿童照顾责任态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厘清政府与家庭的儿童照顾责任边界,实现儿童照顾责任在家庭和政府间的有效分配提供实证依据。研究表明,自利因素中,老年人、家庭经济地位低、受教育年限长的群体更支持政府承担儿童照顾责任。平等因素中,性别平等观和社会公平感弱的群体更支持政府承担儿童照顾责任。发展因素中,与2006年相比,2017年民众对政府承担儿童照顾责任的认同感显著提升。但从总体上来讲,民众仍然倾向于由个人和家庭承担儿童照顾责任。研究认为,一方面要始终将家庭作为儿童照顾的最基本责任主体,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明确自身在儿童照顾上的责任定位,通过托育服务、收入补充、时间弥补等手段降低儿童照顾成本并提升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同时还要加强对家庭照顾的政策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建新  王莉君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系统考查了人口特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三类个人因素对不同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第一阶段(由没有生育意愿到意愿生育1个孩子),经济状况对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已有孩子情况及心理健康等人口和健康状况因素显著影响生育意愿;在第二阶段(由意愿生育1个孩子到意愿生育2个或以上孩子),年龄、民族、户口、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已有孩子情况、收入、住房面积、心理健康等人口、经济和健康三类个人因素均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在人口特征不易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提高居民收入或设置生育补贴、保障居民住房面积等是未来促进居民生育意愿,尤其是二孩意愿的三个政策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勇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云涛  
文章以农民非农初职为研究对象,用Kaplan-Meier估计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描述与分析了农民非农初职间隔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农民非农初职间隔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的非农初职间隔比老一代农民非农初职间隔更短;人口特征等相关变量对新、老两代农民非农初职间隔的影响各不相同,对老一代农民非农初职间隔解释力更强,而对新生代农民非农初职间隔的解释力较弱。这说明,与老一代农民相比,正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主力军的新生代农民,其非农职业流动已经具有不同的流动特征,需要加以独立考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永琦  于欣晔  
为探究我国家庭投资风险偏好对于生育行为的影响,运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7)数据,将生育行为划分为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总体而言,家庭投资风险偏好会影响生育行为,高投资风险偏好会抑制生育行为。研究还发现,收入、教育、户籍、年龄、房产数量和收入风险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生育行为。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地区家庭的高投资风险偏好会抑制生育行为,中部地区家庭的高投资风险偏好会促进实际生育行为,而西部地区家庭的高投资风险偏好会促进生育意愿但抑制实际生育行为。从其他异质性分析来看,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的高投资风险偏好会促进生育行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高投资风险偏好则会抑制生育行为。由结论分析,在提高我国家庭经济收入和风险投资收益的同时,缓解因生育行为导致预期收入和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平衡家庭生育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应成为我国制定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的重要考量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向东  米壮  
正确判断我国的消费升级状况,对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消费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与现实状况,首先说明了单纯使用消费结构方法考察消费升级的局限性,然后引入"基本-非基本消费"概念构建了一个判断消费升级状况的新分析框架,进而深入分析和判断我国消费的现状。文章使用CGSS数据和ELES模型计算出我国当前的基本和非基本消费,代入分析框架后发现我国整体处于消费升级状况,但收入位于28%以下的低收入阶层面临着消费降级的处境,同时,农村地区的家庭也面临着消费降级的状况。另一方面,医疗、教育这两项服务性消费的刚性支出进一步恶化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情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彬  李博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和两个实验经济学结论,推知幸福-收入门限的存在,使用2006年CGSS的微观数据,估计中国居民的幸福-收入门限值大致位于"人均收入"3300元的位置,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从门限前的显著正向变为门限后的不显著。门限回归中,收入和相对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呈现"前高后低"特征,而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结果在门限前后通常也呈现差异性的特征,由门限值划分的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对变量的敏感度不同。对于从中等收入跨入中上等收入水平的转型国家来讲,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需要更加关注非收入的因素,尤其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自身权利、平等和公平等软因素,这些因素的满足依赖于公平发展方向上的体制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群  
本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影响劳动力就业机会分布的模型,从人力资本回报的角度考察了受教育年限、职业培训及人口特征对劳动力就业机会的独立作用和交互作用。在模型中研究者提出了6个假设,并运用CGSS2006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年龄、党员、非农业户口、受教育年限、职业培训对劳动力获得进入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职业培训可以缩小不同教育年限对劳动力进入国有部门就业概率的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昕曈  
购房压力不断增加一直是影响幸福感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能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并且影响程度在24~40岁群体、租房者群体中尤为突出,但在18~24岁和拥有多套房产的群体中则无显著影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房价收入比可以通过改变生活充实度、未来预期情况来间接影响幸福感。最后,以稳定房价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提出对策建议:实施"一城一策"的调控策略、建立推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政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狄金华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问卷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子女赡养行为的现状。农村子女的家庭禀赋对其赡养行为影响的定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子女家庭禀赋效应对赡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产生作用。具体来说,农村子女家庭禀赋越丰富,其对父母经济支持的频率越高,对父母精神慰藉的频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但是对父母生活照料的频率几乎没有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的作用无论是体现在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还是精神慰藉都处在最主要的位置;家庭社会资本对提供父母经济支持的频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自然资本对提供父母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的频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赖凯声  孙晓冬  
本文通过CGSS2010对中国家庭人情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家庭人情消费高于城市,中西部家庭高于东部;客观的家庭收入和主观的家庭经济地位评价均与家庭人情消费正相关;老年组、婚龄与家庭人情消费负相关,而社会交往频率、男户主的工作状况等则与之正相关。该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向过程中人情消费的异化现象,并且家庭成员个体特征的作用以及人情消费的政策性干预等问题值得未来研究进一步关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基于居民收入的客观经济贫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居民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产品的消费情况,经济上的客观贫困和心理上的主观贫困存在较大差异,主观贫困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居民的贫困状态。本文基于2012—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并对其边际效应估计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我国居民主观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所在的区域、受教育水平、工作类型、家庭财富、住房面积、社会评价、决策参与、医疗保险、婚姻状态和预期对削弱主观贫困存在正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主观贫困感也随之降低;受访者的生活地区对主观贫困概率的影响不显著,是否参保养老保险对其影响也不显著。为了降低居民的主观贫困感,既要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控,防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也要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民主法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福芝  陈建伟  
本文以18~44岁的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CGSS2015)的数据,分析了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包含个人特征、经济状况等7个模块,性别、年龄等27个因素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体系。为保证变量选择的客观性,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运用弹性网络方法进行变量选择,从初步构建的影响因素体系中筛选变量,然后构建Orderlogit回归模型进行系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7个模块中均有变量被筛选出来,除政府工作满意度外,其余模块均有变量会对青年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根据性别、户口类型、年龄和婚姻状态为分组依据进行的分组研究中,发现不同个体特征下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侯永雄  
运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年鉴城市层面的数据,计算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创业率,然后与CGSS 2010-2012年微观个体数据进行匹配,构建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城市创业率对微观个体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创业率的提升,可以提高微观个体就业的可能性,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创业率,微观个体就业的可能性就增长0.2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创业带动就业的影响因素,选取了CGSS2010-2013年数据中的创业者样本,研究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于创业者雇用员工带动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性别等个人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