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4)
2023(12368)
2022(11012)
2021(10347)
2020(8612)
2019(20094)
2018(19909)
2017(38766)
2016(20884)
2015(23113)
2014(23061)
2013(22813)
2012(20973)
2011(18658)
2010(18658)
2009(16999)
2008(16331)
2007(14131)
2006(12598)
2005(10859)
作者
(59956)
(49941)
(49446)
(47048)
(32038)
(23944)
(22481)
(19402)
(19047)
(17543)
(17293)
(16679)
(15795)
(15545)
(15377)
(15122)
(14910)
(14746)
(14346)
(14184)
(12405)
(12128)
(11966)
(11397)
(11126)
(10958)
(10952)
(10936)
(9903)
(9891)
学科
(84786)
经济(84690)
管理(56847)
(55462)
(44731)
企业(44731)
方法(38463)
数学(32710)
数学方法(32365)
(24118)
中国(23617)
地方(19789)
(19078)
(18660)
业经(18511)
农业(16469)
(14701)
理论(14151)
(13593)
贸易(13583)
环境(13364)
(13103)
(12959)
技术(12008)
(11865)
财务(11806)
财务管理(11783)
(11360)
(11325)
银行(11285)
机构
大学(293987)
学院(291540)
管理(120129)
(113521)
经济(110897)
理学(104687)
理学院(103443)
管理学(101683)
管理学院(101143)
研究(98688)
中国(71635)
(64089)
科学(63139)
(49586)
(48478)
(47396)
中心(45198)
业大(44964)
研究所(44701)
(41788)
(41018)
财经(40738)
师范(40653)
北京(40574)
(37153)
农业(36782)
(36319)
(34285)
师范大学(33325)
经济学(33029)
基金
项目(207984)
科学(164127)
基金(152037)
研究(150243)
(133449)
国家(132085)
科学基金(113881)
社会(95065)
社会科(90007)
社会科学(89978)
基金项目(82542)
(79729)
自然(75496)
自然科(73721)
自然科学(73705)
自然科学基金(72400)
(67911)
教育(67489)
资助(62047)
编号(60957)
成果(48226)
重点(45870)
(45321)
(44337)
(42604)
课题(41017)
创新(39728)
科研(39499)
国家社会(38823)
教育部(38693)
期刊
(122720)
经济(122720)
研究(84115)
中国(51410)
学报(46830)
科学(44706)
(42330)
管理(41266)
大学(35269)
(34770)
学学(33192)
教育(29646)
农业(29570)
技术(23473)
(22096)
金融(22096)
业经(20368)
财经(18772)
经济研究(18451)
问题(17792)
图书(16536)
(15976)
(14918)
资源(14678)
科技(14673)
理论(14471)
(13640)
技术经济(13520)
现代(13507)
实践(13410)
共检索到416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陆宇彤   黄燕玲   黄毅   姚建盛   冯义杰   毛甜雨  
社交媒体影响与日俱增,旅游城市形象传播路径与内容日益多元化。文章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基于“主客”视角运用LDA主题模型对“需求方”—典型网红城市(重庆)2012年到2021年游客网络游记进行分析,结合“供给方”—旅游城市官方发文与热点事件探究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与旅游者感知热度变化的关系,提出并解析“核心层—中间层—边缘层”旅游符号圈结构。研究发现:“网红城市”旅游符号包含参与体验、观光游览、文化知识、情感四种类型,参与体验、观光游览型旅游符号游客感知热度最高;“网红城市”形象传播主要通过影视、综艺等媒介特征与明星/网红同款打卡驱使旅游者网络亚文化行为产生并吸引潜在消费群体;“核心层—中间层—边缘层”旅游符号圈结构中,观光游览与文化知识型旅游符号主要分布于“核心层”与“中间层”,参与体验型旅游符号处于“中间层”和“边缘层”,情感型旅游符号位于“边缘层”与“核心层”,其中“边缘层”旅游符号更能有效激发旅游者关注与认同,为旅游城市形象优化重点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白凯  孙天宇  谢雪梅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典型的标志化符号,它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来表达旅游目的地的特定含义。本文从游客认知角度,以陕西旅游形象为研究内容,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符号隐喻关联的假设。对该研究假设的实证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兵马俑是游客最为倾心的陕西旅游视觉符号代表;"秦皇汉武,盛世长安"是陕西旅游形象游客评价的最佳文字表述符号(旅游宣传口号)。以此为基准,对陕西旅游视觉标志符号和文字表述符号进行了隐喻内涵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语言形体存在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该视觉形体引发的符号隐喻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秋芳  
本文以Lonely Planet China(LPc)旅游手册符号文本尤其是视觉图片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旅游景观和主客关系两方面探讨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在国际市场的变迁特点,并进一步基于符号学解读视觉文本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发现:一方面普通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中国元素特色东西仍是西方游客的凝视焦点,但局部发生某些转变,国际游客对中国旅游地符号的认识愈来愈客观、中性和多层次化;另一方面主客之间的亲密度存在某种程度的下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礼彬  宋莉  
自"意象"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旅游研究中以来,对于旅游意象的多角度解读不断涌现。为建立城市旅游意象符号的表征系统,基于网络文本资料,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及符号学理论,通过Nvivo 11软件的编码分析,对城市旅游意象的符号表征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意象符号的表征系统分为直指系统与涵指系统两部分,直指系统包含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环境、社会空间、社会形态、社会行为6个维度,涵指系统包含隐含义、迷思、象征3个维度;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存在共性与个性、投射与感知、表征与意指、同时性与历时性的二元性特征以及文化隐喻属性;通过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系统得到的青岛城市旅游意象为"海洋城市、德式风情、静享惬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 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性符号的建构过程。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岗  
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彭丹  
旅游符号学是一个蕴藏着重大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符号、符号学和旅游符号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还评述了旅游符号学研究现状;国外的旅游符号学研究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营销文本、旅游地表征、旅游体验和旅游想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旅游符号学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包括旅游主体、媒介和客体的符号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旅游符号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依然是比较有限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彭丹  
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就国内而言,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这两个领域当中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长雯   晏雄   韩剑磊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将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和传统社区转型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创旅游空间。然而,当前中国城市文创旅游空间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地方特色符号挖掘不足、管理不够细致有效、游客体验真实性相对薄弱等。通过对昆明云纺文创园进行实证研究,从游客视角对文创旅游空间的符号化建构进行深度解读,探究不同维度的符号感知如何影响体验真实性,进而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实现,并分析游客涉入度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以构建符号感知—体验真实性—游客满意度的互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工业与历史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建构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化与创意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建构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业与环境符号感知对客观真实性体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建构真实性体验和存在真实性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验真实性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号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中介效应;游客涉入度在体验真实性和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以期改善游客体验质量,助力城市特色旅游品牌的塑造,推动城市文创旅游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并持续激发城市活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邹积艺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秋芳  孙根年  张宏  
在网络时代,网络宣传对于旅游地品牌的构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在旅游地品牌符号"三位一体"系统构建基础上,基于政府旅游网站对中国各省域旅游地品牌符号表征进行比较研究。网站上研究的符号主要包括当地的旅游宣传口号、视频影像、图片及网站的语言设计等。首先,根据荣格原型理论把各研究样本旅游地的旅游宣传口号分成4大类;其次,随机抽样进一步探讨各旅游地所有品牌符号的匹配性;最后,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和商业网站旅游地口号的对比研究,分析旅游地宣传口号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部分旅游地网站旅游地宣传口号缺失,同时网站上各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闫红霞  
遗产地的商业化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旅游符号学的理论和视角,通过对少林寺的案例研究,认为遗产地的商业化是遗产地符号建构的结果,而广大游客是遗产地符号建构的真正拥护者,符号建构大大强化了遗产地的商业化过程;同时,遗产地在遗产旅游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是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艳平  
旅游经济学家认为,旅游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在温泉旅游研究中,由于所消耗的温泉水是可以准确度量的,如果仅坚持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二分法,势必忽视温泉资源与各种收入的关联。本论文提出了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具有四圈层结构,并给出了具有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的吨水效益指标。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彭丹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本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范能船  
姜尚现象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智慧”、“尚贤”、“平安”、“长寿”成为其主要的文化符号。本文认为,可从建设姜尚文化知识库、建设人文景观体系、展示姜尚文化主要符号、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旅游文化产业效益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常熟尚湖旅游的水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