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8)
2023(11415)
2022(10146)
2021(9707)
2020(8216)
2019(18883)
2018(18870)
2017(36445)
2016(20041)
2015(22650)
2014(22571)
2013(22120)
2012(20476)
2011(17966)
2010(18012)
2009(16444)
2008(16447)
2007(14390)
2006(12503)
2005(10796)
作者
(56958)
(47180)
(47044)
(44623)
(30301)
(22665)
(21364)
(18627)
(17990)
(16953)
(16392)
(15844)
(14834)
(14773)
(14549)
(14406)
(14321)
(14070)
(13412)
(13407)
(11765)
(11539)
(11362)
(10776)
(10599)
(10562)
(10358)
(10337)
(9463)
(9321)
学科
(76073)
经济(75969)
管理(60042)
(58580)
(49242)
企业(49242)
方法(37055)
数学(31866)
数学方法(31456)
(23664)
(21209)
中国(20689)
(17440)
(16803)
财务(16737)
财务管理(16692)
业经(16382)
企业财务(15881)
地方(14623)
农业(14263)
理论(13593)
(13468)
贸易(13461)
(13085)
(12939)
(12663)
技术(11718)
环境(11042)
教育(10992)
(10821)
机构
大学(280843)
学院(277417)
管理(112089)
(106281)
经济(103860)
理学(97568)
理学院(96477)
管理学(94698)
管理学院(94216)
研究(90431)
中国(66516)
(60276)
科学(57673)
(50099)
(45467)
(43776)
业大(42097)
研究所(41440)
中心(41315)
财经(40153)
(39767)
北京(38121)
(37354)
师范(37000)
(36491)
农业(34315)
(32818)
(32299)
经济学(31079)
师范大学(30033)
基金
项目(191641)
科学(149935)
研究(139716)
基金(139030)
(121399)
国家(120083)
科学基金(102928)
社会(86682)
社会科(82017)
社会科学(81992)
基金项目(74461)
(74063)
自然(67899)
自然科(66338)
自然科学(66324)
自然科学基金(65100)
教育(64106)
(62399)
资助(57950)
编号(57599)
成果(47006)
(42181)
重点(42045)
(39285)
(39152)
课题(38771)
科研(36928)
创新(36434)
教育部(36230)
大学(36160)
期刊
(115175)
经济(115175)
研究(80710)
中国(51997)
学报(45959)
科学(41801)
管理(40511)
(40203)
(39822)
大学(34743)
学学(32533)
教育(31768)
农业(28151)
技术(23412)
(20483)
金融(20483)
财经(19162)
业经(17994)
经济研究(17542)
图书(16510)
(16224)
问题(14604)
(14363)
理论(14296)
(13983)
科技(13670)
技术经济(13276)
实践(13244)
(13244)
财会(12465)
共检索到402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童  王琪延  韦佳佳  
文章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1996年和2016年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务劳动时间性别差异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务劳动时间性别差异在20年间呈相对增加趋势;学历越高,家务劳动时间性别差异越小;家务劳动时间性别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已婚群体家务劳动时间性别差异大;做饭时间和购物时间性别差异一增一减。建议女性可以通过自身人力资本的提高,减少家务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男性在经营事业的同时,也需注意对家庭的经营,主动分担家务,实现家庭和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贺光烨  简敏仪  吴晓刚  
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详细考察了城镇夫妻工作日与休息日家务活动的时间分配模式。考虑到夫妻间潜在相联的性别角色期待对夫妻家庭分工的影响,采用似不相关模型对回归系数的标准误进行校正。研究发现,对于家务劳动,妻子收入贡献的增加会显著减少其本人而增加其丈夫工作日的家务劳动时间。在休息日,丈夫的家务劳动时间随妻子收入贡献的增加呈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对于家人照料,妻子收入贡献会显著增加丈夫照料家人的时间。而其本人的照料时间在工作日和休息日均呈现明显的"性别展示"模式:该时间先随妻子收入贡献增加而减少,当超过约60%,其收入贡献的进一步提高反而会增加妻子参与照料的时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宇航  
文章利用CHNS的2011年截面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劳动工资数据估算调查地区的家务劳动价值,分别采用机会成本法、综合替代法和行业替代法三种方法进行估算,发现家务劳动潜在价值约占GDP的30%。说明家务劳动价值对经济的贡献巨大,应正确评价家务劳动者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兆萍  张健  
文章在投入法的基础上构造线性替代法,以甘肃省为例,对无酬家务劳动的价值进行了估算。与以往方法相比,新方法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小偏差实现更加准确的估算。估算结果显示,2008年甘肃省无酬家务劳动价值量巨大,且其中大部分由女性贡献。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毅鹏  陈凤楼  
将城市家庭主体性生成置于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业化、市场化、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以当代城市家庭家务劳动分工为切入点,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家庭变迁及其自发逻辑。"家务劳动圈层化"使得城市家庭最大限度地整合调动家庭资源和力量来维系以儿童教育为中心的家庭再生产,传统母职观念、亲情原则、现代市场化原则混杂交织,并浸入到家务劳动领域,体现出中国城市家庭面对结构性压力通过主体性伸张来能动性建构生活秩序的自性逻辑,家务劳动圈层化的形成及拓展既是城市家庭主体性生成的产物,又反过来推进了家庭主体性的延展,塑造出当代城市家务劳动独特样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梦晗  计迎春  
有关中国妇女生育风险的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宏观政策因素和个人婚育史的影响。随着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稳定在低水平,微观层面的个人、家庭因素日益成为决定女性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文章采取跨学科视角,从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的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经济行为、家庭中的性别关系和家务分工、照料需求的差异与女性初育风险的关系,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并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收入越高,初育风险越低,而与婆婆同住则和较高的初育风险相关。同时,丈夫分担家务劳动,可以明显提高女性的初育风险。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丈夫家务劳动参与的作用在难以获得婆婆家务帮助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成华  左玲  
文章运用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CGPiS)数据,采用综合替代成本法,对我国29个省份的无酬家务劳动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研究表明:2017年中国居民无酬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总量约为142857.45亿元,约相当于同期GDP的18.57%,这一比重与日本、美国的水平相当;东部地区无酬家务劳动经济价值与GDP之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无酬家务劳动估值中,女性的贡献约占到63.14%。将家务劳动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或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以辅助国民经济核算有其必要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宏庆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是立法机关为消除女性在家庭内部长期受到的劳动剥削,基于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作出的制度创新。家务劳动的分担不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更是一个暗含公平与正义等基本价值的重大性别问题。法律对劳动性别分工的纠正,肯定了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有益于提升女性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地位。《民法典》对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作出了修改和完善,但实践中也存在某些不足。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改善我国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实用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一帆   侯威  
基于性别平等视角,利用CGSS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丈夫家务劳动贡献对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家务劳动贡献能够显著提高女性劳动供给,分担情感家务劳动的作用大于一般家务劳动;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35岁及以下、难以获得代际支持和照料负担较重的女性受到的影响更明显;丈夫家务劳动贡献对女性劳动供给的提高作用具有倒U型特征,体现了“性别表演”产生的负向挤出效应,现阶段丈夫家务劳动份额均值处于临界点左侧,促进效应仍占主导;丈夫承担适量家务劳动显著促进了夫妻共同就业,改善了女性就业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秋亮  詹国华  
家务劳动是一种无偿劳动,在SNA(1993)中,它属于非市场范畴,且属于非生产范围,是不进行核算的。目前许多国家都对它开始进行了核算,一些国家认为有必要纳入核算的范围。文章从为什么要对家务劳动进行核算、核算的内容和核算的方法三方面入手,对家务劳动的核算问题进行了探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锦华  胡军辉  
家务劳动时间配置决策是家庭时间配置的重要内容,文章构建了影响城乡居民家务时间配置的理论与实证方程,并利用Oaxaca-Blinder技术对城乡差别在家庭内部生产中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探索和比较。研究表明,城乡差别对于居民家务时间的配置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对年龄、市场工资水平、家庭规模和闲暇等有显著的调整,最终导致农村家庭男女劳动者的日均家务劳动投入时间少于城镇家庭。从福利效应来看,农村家庭生存和生存补偿的压力大,家务劳动尤其是重叠性劳动的工作强度有损于妇女的健康福利,并有碍于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在家庭资源支配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而丧失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良书  
本文在纳什议价模型基础上,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双收入家庭的调查数据,检验了议价能力变化对家务劳动时间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议价能力提高将减少本人的家务劳动时间和家务分担比例,并使本人家务劳动时间和家务分担比例对其他因素的弹性增大。议价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性的效果强于对女性的效果。本文拓展了已有的关于家庭内部时间配置的研究成果,对议价能力的定义和衡量方法做了探讨,并通过实证分析显示出议价能力在家务劳动时间配置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道勇   周金燕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学界对于家务劳动的实际效果还缺乏分类考查。本研究通过中国六个省市小学生的调查数据,对不同家务劳动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以及学业成绩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家务劳动是“教育型劳动”时,可以对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教育型劳动”的家务劳动频率,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可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效应。以上研究结论表明,要发挥家务劳动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效应,需要考虑家务劳动的教育性及其参与程度。换言之,只有当家务劳动被用作教育儿童的一种手段时才更有可能发挥积极的育人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柴效武  
家务劳动手段的变革及其现代化,正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一现代化历程,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家庭生活乃至家务劳动处理等产生极大影响。本文谨对家务劳动手段现代化的状况及其内在机制与外部社会效应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家务劳动手段现代化的不足之处也予特别说明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健  张靓  葛文静  刘荣华  
本研究使用幼儿参与家务劳动问卷、亲子关系亲密度量表、动作协调能力发展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对1206名2至7岁幼儿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家务劳动、亲子亲密度、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均两两显著正相关,且与幼儿多动行为均显著负相关;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对其多动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并分别通过亲子亲密度和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多动行为,同时通过二者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多动行为。本研究为家庭劳动教育干预早期多动行为提供了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