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4)
- 2023(10518)
- 2022(9356)
- 2021(8971)
- 2020(7534)
- 2019(17526)
- 2018(17453)
- 2017(33207)
- 2016(18378)
- 2015(20886)
- 2014(20730)
- 2013(20243)
- 2012(18537)
- 2011(16571)
- 2010(16530)
- 2009(14748)
- 2008(14248)
- 2007(12182)
- 2006(10558)
- 2005(9055)
- 学科
- 济(67190)
- 经济(67108)
- 管理(47446)
- 业(46196)
- 企(38557)
- 企业(38557)
- 方法(31568)
- 数学(26988)
- 数学方法(26645)
- 学(20234)
- 农(18082)
- 中国(17608)
- 财(15432)
- 业经(14638)
- 理论(14371)
- 地方(13728)
- 农业(12130)
- 和(11604)
- 教育(11530)
- 贸(11217)
- 贸易(11209)
- 技术(11034)
- 易(10860)
- 环境(10579)
- 制(10491)
- 务(9684)
- 财务(9626)
- 财务管理(9608)
- 划(9405)
- 企业财务(9087)
- 机构
- 大学(255427)
- 学院(251767)
- 管理(100460)
- 济(92854)
- 经济(90652)
- 理学(87471)
- 理学院(86449)
- 研究(85489)
- 管理学(84875)
- 管理学院(84433)
- 中国(59362)
- 科学(56382)
- 京(55324)
- 所(43578)
- 农(43199)
- 业大(41502)
- 财(40562)
- 研究所(40332)
- 中心(37655)
- 江(35539)
- 范(35442)
- 北京(35203)
- 师范(35105)
- 农业(33635)
- 财经(33297)
- 院(31529)
- 经(30393)
- 州(29167)
- 技术(28661)
- 师范大学(28528)
- 基金
- 项目(180056)
- 科学(139359)
- 研究(131413)
- 基金(127961)
- 家(113159)
- 国家(111913)
- 科学基金(94440)
- 社会(78742)
- 社会科(74335)
- 社会科学(74311)
- 省(71396)
- 基金项目(68794)
- 自然(63016)
- 自然科(61476)
- 自然科学(61458)
- 教育(61090)
- 自然科学基金(60337)
- 划(60140)
- 编号(54620)
- 资助(52681)
- 成果(44692)
- 重点(40387)
- 部(38713)
- 课题(37761)
- 发(37740)
- 创(37371)
- 科研(34827)
- 创新(34726)
- 大学(33723)
- 项目编号(33541)
共检索到359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沙国润 杨光友 蔡永华
林麝(Moschus berezovxkii Flerov)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1995年在四川某养麝场发生莫尼茨绦虫病流行,患病仔麝死亡率达50%以上,给养麝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于1996~1998年对该病作了专题研究.结果为:①病原种类通过解剖死亡的仔麝尸体及驱虫,获得大量的绦虫虫体,经鉴定均为四川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ichuanensis Wu,1982),感染强度为2~25条.②感染季节与宿主年龄经调查,其感染季节在每年5~10月,以8~9月感染率最高,本病主要侵袭仔麝及育成麝,最低感染日龄仅40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沙国润 杨光友 蔡永华
1997年对某养麝场自然感染四川莫尼茨绦虫的仔麝用吡喹酮按每公斤体重15mg,30mg 两种剂量进行驱虫,投药后11~12h 小时开始大量排虫,大多数一次全部排出,一般在24h 时内排净.投药后仔麝精神状态、食欲、排便等均无异常变化。经复查两个剂量组驱净率均为100%。
关键词:
莫尼 吡喹酮 林麝 每公斤体重 内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禹
采用访问调查、血片和淋巴片镜检及采集疫区羊体的蜱叮咬健康羊进行单一种分离等方法,查明张家川县东、中部地区为山羊泰勒虫(Theileria hirci)病流行区。此病在当地流行已久,给当地养羊业带来了严重危害。特别在目前,规模养殖迅速兴起,羊只的其它疫病被逐步控制,此病的危害日趋突出。每年3~6月,全县每年有1万多只绵、山羊发病,上万只羊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是为31%和67.48%。疫区当年繁殖的羔羊及从外地引进的羊大部分死于该病,每年因羊只患病减重、死亡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已成为当地发展商品养羊业的一大祸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远
1 流行病学概况1.1 人暴发流行率高、死亡率高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也是兽医公共卫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不仅在畜牧业生产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严重的威胁。1988~1992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65年我国首次发现人体旋毛虫病至1992年共发生人旋毛虫病暴发流行433起(包括发表与未发表起数)、发病人数达17453人、死亡194人,其中56起进行了发表与报道、发病人数2810、死亡23人,发病人数及死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地科 项明源 王印 姚学萍 杨泽晓 张鹏飞 廖倡宇 邬旭龙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地区规模化猪场病原流行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鉴定、RT-PCR和PCR方法,对采集的283份样品(组织、精液、死胎等)做相应病原检测。【结果】106份病死猪病变组织中CSFV、PRRSV、PRRSV NADC30-Like、PCV2、PRV、APP、Pm、SS2病原阳性率分别为7.55%(8/106)、40.57%(43/106)、20.75%(22/106)、34.91%(37/106)、16.04%(17/106)、9.43%(10/106)、19.81%(21/106)、4.72%(5/106),其中病原混合感染率为60.49%(49/81)。PRRSV或PCV2病原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并以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形式最为常见,细菌感染在夏季最为常见。68份公猪精液中CSFV、PRRSV、PCV2、P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10.29%(7/68)、30.88%(21/68)、20.59%(14/68)、20.59%(14/68),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感染率为52.63%(20/38)。63份流产胎、死胎病料中CSFV、PRRSV、PCV2、P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6.35%(4/63)、46.03%(29/63)、38.10%(24/63)、30.16%(19/63)。混合感染率为74.50%(38/51),以PRRSV病原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形式最为常见,且一年四季均可感染。46份腹泻猪肠黏膜和粪便中PEDV、PoR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56.52%(26/46)、26.09%(12/46),春季、秋季和冬季最易感染。【结论】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中PRRSV、PCV2、PRV和PEDV仍是防控的重点,同时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新变异株PRRSV NADC30-Like出现也是猪群疫病难预防、难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俊 李伏生 徐志华 曹少虎
为了更好地了解江洲湖滩地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寻求有效防制对策,我们于1982年~1989年先后接受了省血研会和国家经委下达的本课题,地点在我县江心洲,内容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对策研究两火部分。以流行病学为先导,旨在摸清影响试区家畜血吸虫病各种流行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毅 刘棋 盘龙波 王雯 罗廷荣 朱伟 韦友传 陆专灵 郭建刚 李华明
自2000年起从广西各地采集1563份犬脑、4份发病牛脑、1份发病猪脑和1份猫脑组织,通过对这些动物脑组织进行PCR检测及用小白鼠脑内接种试验分离出42株狂犬病毒株,并对N基因3’端455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根据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广西狂犬病流行毒株可分成4个群,Ⅰ群有GX01、GX08、GX09、GX014、GX019、GX091、GX123、GX173、GX174、GX195、GX260、GX443、GX 452、GX510、GX520、GX BS、GXSL、GXGG、GXLA、GXHX、GXGL、GXNn iu、GXWXp共23株,它们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6%~1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生力 黄 王崇明 宋晓玲 孙修涛 于佳 张岩 杨丛海
研究了山东省1993─1994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病症及其发展,分析了该病的地区、时间、种间分布及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典型的虾池发病历时一周,死亡率达90%以上;凡虾池密集(>70公顷/公里海岸线)、放苗量大(45—60万/公顷)、投入高(45,000—75,000元/公顷)的地区发病早、损失大。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1993年病程短而急,形成一个发病高峰,近似流行病学的偏态分布(对数常态分布);1994年病程长而缓,部分地区形成两个高峰。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推算了1993年青岛流亭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平均潜伏期(6.02天)和暴露日期。依据107个样品的切片分析,证实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
关键词: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毒,流行病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惠 赵明辉 何振艳
1 临床治疗进展我国人体囊虫病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临床、检验、影像、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现将近几年囊虫病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综述如下。我国脑囊虫病的治疗,虽然早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长期未能研究出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70年代以前各地主要应用中药治疗,如千金九、羊角散、矾石片、囊虫丸等。这些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有全 彭欲率 刘志杰 关贵全 杨吉飞 陈泽 牛庆丽 罗建勋 殷宏
【目的】调查近年来中国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类学鉴定。【方法】对分离自2005—2011年间的羊血液基因组以及蜱基因组,依次用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阳性样品进行18S rRNA基因的特异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对所有羊血液基因组和蜱基因组的PCR扩增表明,在中国所调查的4省9县市,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存在明显差异。甘肃省羊泰勒虫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较高,主要呈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混合感染,现场调查危害比较严重。新疆喀什仅存在绵羊泰勒虫,调查没有见到临床发病病例。在湖北样品中检测到吕氏泰勒虫,但未发现临床上发病病例。在云南...
关键词:
泰勒虫病 调查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长申 张龙现 许兆孟 赵金凤 陈洪科 侯安祖 刘智明
作者对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及信阳地区牛群、鸭群和鸡群的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郑州市郊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的平均感染率为40%,随着牛的年龄增大,感染率有呈下降的趋势。经鉴定,郑州市郊奶牛场的隐孢子虫为小鼠隐孢子虫。郑州市开封市及信阳地区家鸭的群体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9.57%,1~8月龄感染率(87.5%)明显高于8月龄以上鸭的感染率(60%).阳性鸭群粪中卵囊数均较少.郑州市郊8个猪场的粪样中有7个猪场粪样呈阳性.粪样的平均阳性率为17.7%,郑州猪场的隐孢子虫亦为小鼠隐孢子虫.郑州地区12个鸡扬中没有发现隐孢子虫感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新明
本文主要综述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转变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转变与人口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转变的机理 ,流行病学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转变中的作用
关键词:
流行病学转变 死亡率 人口健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卓建 颜洁邦 毛光琼 谢智明 杨爱国
【目的】按农畜血吸虫病不同山区疫区研究控制技术,为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将四川山区农畜血吸虫病疫区划分为以芦山县为代表的半封闭式疫区(Semi-closingepidemicdistrict)和以普格县为代表的封闭式疫区(Closingepidemicdistrict)两大类,并进行了流行病学及控制技术研究。【结果】此病牛是血吸虫病流行最主要的传染源,3~8岁的牛IPC较高,以牛粪为主的野粪是重要的传播因数,农畜之间以及与人之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呈显著正相关(r>r0.01,P<0.01)。在半封闭式疫区中,水牛作用大于黄牛,水牛RTI为67.8%,黄牛RTI为20.4%,牛以外的其它农畜在血吸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标 董世娟 朱于敏 于瑞嵩 李震
2010—2011年中国境内的猪流行性腹泻(PED)大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疫苗免疫无法控制疫病流行,因此学者普遍认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出现了新的变种。论文综合分析了这个时期国内学者PED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又对国内新近分离的PEDV的11个毒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国内暴发流行的PEDV毒株已远离中国86年分离的毒株和欧洲毒株CV777,成为了一个新的基因型。毒株基因变异应该是造成免疫失败和仔猪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毒株的全长基因序列和棘突蛋白(S)基因序列长度有差异,其他基因长度保守性强。S基因的变异率高于其他基因,特别是短期内...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