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2)
- 2023(18141)
- 2022(15456)
- 2021(14100)
- 2020(11984)
- 2019(27183)
- 2018(26870)
- 2017(51630)
- 2016(27993)
- 2015(31196)
- 2014(31002)
- 2013(30809)
- 2012(28133)
- 2011(25097)
- 2010(25194)
- 2009(23589)
- 2008(23565)
- 2007(20874)
- 2006(18579)
- 2005(16906)
- 学科
- 济(113138)
- 经济(112969)
- 业(102159)
- 管理(96029)
- 企(90473)
- 企业(90473)
- 方法(49800)
- 数学(39837)
- 数学方法(39354)
- 财(36616)
- 农(34976)
- 业经(33855)
- 中国(29087)
- 制(27108)
- 务(25358)
- 财务(25283)
- 财务管理(25246)
- 农业(24218)
- 企业财务(23988)
- 学(21968)
- 技术(21824)
- 地方(21180)
- 理论(21035)
- 和(20383)
- 贸(20016)
- 贸易(20004)
- 易(19464)
- 体(18994)
- 划(18946)
- 银(18302)
- 机构
- 学院(400332)
- 大学(399966)
- 管理(161156)
- 济(160610)
- 经济(157088)
- 理学(138573)
- 理学院(137086)
- 管理学(134947)
- 管理学院(134196)
- 研究(131309)
- 中国(100953)
- 京(85456)
- 科学(80551)
- 财(78152)
- 农(67618)
- 所(65875)
- 财经(61410)
- 江(60428)
- 业大(59617)
- 中心(59554)
- 研究所(59459)
- 经(55788)
- 北京(53730)
- 农业(52891)
- 范(50280)
- 师范(49819)
- 州(48352)
- 院(47658)
- 经济学(47572)
- 财经大学(45488)
- 基金
- 项目(268759)
- 科学(212267)
- 研究(197684)
- 基金(195911)
- 家(170808)
- 国家(169149)
- 科学基金(146008)
- 社会(125458)
- 社会科(118863)
- 社会科学(118830)
- 省(105015)
- 基金项目(103456)
- 自然(94610)
- 自然科(92405)
- 自然科学(92382)
- 自然科学基金(90771)
- 教育(89381)
- 划(87489)
- 编号(80170)
- 资助(80041)
- 成果(65481)
- 重点(59446)
- 部(59042)
- 创(57675)
- 发(56709)
- 课题(54705)
- 创新(53312)
- 制(52071)
- 国家社会(51756)
- 科研(51111)
- 期刊
- 济(182113)
- 经济(182113)
- 研究(118966)
- 中国(79614)
- 管理(63375)
- 财(63259)
- 农(63009)
- 学报(62233)
- 科学(57639)
- 大学(47820)
- 学学(44966)
- 农业(43492)
- 教育(41720)
- 融(36062)
- 金融(36062)
- 技术(35286)
- 业经(30922)
- 财经(30616)
- 经济研究(27863)
- 经(26245)
- 业(24754)
- 问题(23424)
- 图书(21889)
- 技术经济(20606)
- 科技(19419)
- 现代(19206)
- 版(19106)
- 理论(18986)
- 财会(17909)
- 商业(17536)
共检索到599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英 刘广丹 赵越 杨扬
首先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选取多项指标,构建"家具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然后运用2014年的截面数据,分别对中国29个省(市或自治区)的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5个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上来说,"家具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比较低,不仅存在区域差异,也存在行业间的差异;家具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最低。因此,提出要想实现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发展,首先应该着力构建和完善两个
关键词:
家具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英 刘广丹 赵越 杨扬
首先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选取多项指标,构建"家具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然后运用2014年的截面数据,分别对中国29个省(市或自治区)的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5个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上来说,"家具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比较低,不仅存在区域差异,也存在行业间的差异;家具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最低。因此,提出要想实现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发展,首先应该着力构建和完善两个产业间的互动机制;处于中级或接近中级共生的区域,应加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出,并对家具制造业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处于初级共生的区域,应在加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处于还没共生的区域,应致力于提高家具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家具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沛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耦合发展 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沛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耦合发展 协调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向妍 潘鹤思 刘广丹 田昕加
基于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29个省市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5个子行业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划分,横向评价各行业的地区发展程度及其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特别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家具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存在显著的协同发展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沛东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选取多项指标构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2006年我国大陆29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对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协调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大多数省份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制造业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虎 韩爱华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的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空间协调发展问题。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年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区间,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低,67.37%的城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与勉强协调发展区间;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具有非线性特征,对本地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先弱化后增强的作用,但对相邻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因此,建议增强产业与空间的系统性,强化产业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产业耦合协调作用促进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协调 集聚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段荣荣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相对多样化指数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和生态位适宜度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不高,反而中西部一些地区的生态位适宜度较高,说明东部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略了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形成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梯度式发展规划,使各区域的产业集聚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路丽 刘慧
文章基于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各省份具体情况差异显著;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属于良好协调,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橄榄型”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打造“两业”协调平台载体、整合区域都市化与城市集聚区,以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路丽 刘慧
文章基于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各省份具体情况差异显著;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属于良好协调,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橄榄型”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打造“两业”协调平台载体、整合区域都市化与城市集聚区,以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的耦合协调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三链”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发展态势维稳向好,但地区间差异较大;(2)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存在互促互进、协同升级的耦合互动关系;(3)资金链良性运转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优化升级。最后,文章从减小地区间差异、保障资金链稳定运行、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互相衔接、推动“三链”耦合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飞 吴解生 陈寿雨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先民 韩朝亮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魏作磊 唐林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产业和区域视角测度我国283个城市2004—2016年服务业与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水平。研究结果发现:服务业、服务业内部产业以及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优于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内部表现为:公共服务业优于生活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优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三大产业耦合协调度也呈现一致的特征。从区域视角来看,制造业与三大产业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呈现"梯度化"趋势,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由内陆向沿海逐渐隆起的特点。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