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2)
- 2023(11837)
- 2022(10506)
- 2021(9951)
- 2020(8324)
- 2019(19294)
- 2018(19015)
- 2017(36462)
- 2016(19936)
- 2015(22268)
- 2014(22322)
- 2013(21904)
- 2012(20202)
- 2011(18075)
- 2010(17851)
- 2009(16068)
- 2008(15593)
- 2007(13367)
- 2006(11451)
- 2005(9864)
- 学科
- 济(74052)
- 经济(73959)
- 管理(53495)
- 业(52618)
- 企(44048)
- 企业(44048)
- 方法(36848)
- 数学(31497)
- 数学方法(31139)
- 贸(20949)
- 贸易(20939)
- 易(20460)
- 农(19668)
- 学(19428)
- 中国(18654)
- 财(18256)
- 业经(16137)
- 地方(14543)
- 理论(13350)
- 农业(12876)
- 技术(12396)
- 制(12335)
- 和(12199)
- 务(11941)
- 财务(11880)
- 财务管理(11858)
- 环境(11406)
- 企业财务(11264)
- 银(10717)
- 银行(10670)
- 机构
- 大学(281498)
- 学院(278218)
- 管理(109556)
- 济(106971)
- 经济(104653)
- 理学(96073)
- 研究(95210)
- 理学院(94928)
- 管理学(93181)
- 管理学院(92702)
- 中国(66834)
- 科学(62978)
- 京(59642)
- 农(50662)
- 所(48714)
- 财(46961)
- 业大(45987)
- 研究所(45200)
- 中心(42246)
- 农业(40493)
- 财经(38665)
- 江(38600)
- 北京(37032)
- 范(36629)
- 师范(36161)
- 经(35340)
- 院(34685)
- 经济学(31573)
- 州(31488)
- 技术(30478)
- 基金
- 项目(200409)
- 科学(156559)
- 基金(146074)
- 研究(142014)
- 家(129833)
- 国家(128492)
- 科学基金(108848)
- 社会(87332)
- 社会科(82718)
- 社会科学(82694)
- 省(78399)
- 基金项目(78246)
- 自然(73710)
- 自然科(71994)
- 自然科学(71977)
- 自然科学基金(70673)
- 划(66651)
- 教育(64608)
- 资助(59970)
- 编号(56697)
- 成果(45820)
- 重点(44859)
- 部(43709)
- 发(42134)
- 创(41992)
- 科研(39351)
- 创新(39180)
- 课题(38917)
- 计划(38073)
- 大学(37207)
共检索到391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正龙 张龚炜 杨宇 王杰 赖松家
为了研究家兔ATG16L1基因对非特异性消化道紊乱的易感性,试验采用PCR-HRM技术,首次对家兔ATG16L1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同时结合低纤维群体结肠ATG16L1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TG16L1基因存在1个SNP位点(c.1482 G>A)与NSDD的易感性相关联;c.1482 G>A位点A等位基因能增加NSDD的易感性(OR=1.43,95%置信区间:1.08~1.91,P<0.05);ATG16L1基因在结肠中的mRNA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洪炳 蔡明成 梁小虎 赖松家
【目的】肠炎是家兔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消化道代谢疾病,给家兔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圆小囊作为家兔特有的免疫器官,在家兔肠炎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通过研究家兔圆小囊中microRNAs(miRNAs)的表达差异,探究miRNAs与家兔肠炎发生和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本试验以60只新西兰兔为试验样本,采用低纤维饲料(纤维素CF 9%、木质素ADF 13%)诱导家兔非特异性消化道紊乱型肠炎发生,通过临床症状和切片观察将试验样本分为4组(n=9),即健康对照组、诱导健康组、轻微组、严重组;检测家兔圆小囊中miR-130b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通过miRBase、targetscan等预测miR-130b与STAT3的靶向关系,同时利用q PCR检测STAT3的表达量。【结果】圆小囊中,IL-22、TNF-α、IL-18表达量上调,严重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iR-130b表达随着炎症程度的加深表达显著下调,2个患病组极显著低于2个健康组(P<0.01);STAT3随着炎症程度加深表达量显著上调,2个患病组极显著高于2个健康组(P<0.01)。【结论】在家兔非特异性消化道紊乱型肠炎发生过程中,圆小囊中的miR-130b通过靶向STAT3参与炎症的发生并发挥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徐永江 于超勇 柳学周 王滨 郑炜强 官曙光 史宝 陈佳 柯巧珍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大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菌群组成及分布,并对比研究了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同时,结合生化分析方法解析2种模式下消化道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f))、Fructo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代表的菌属为共有优势菌群。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Anaerostipes等的丰度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科、E01_9C_26_marine_group(o)所代表的菌属及黄杆菌属等则相反;普氏菌属(Prevotella_9)、乳杆菌科代表的菌属为2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主要差异菌属。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幽门盲囊和肠道中的菌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和免疫相关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胃部的菌群组成和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存在明显差异;而网箱养殖大黄鱼胃部与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间的差异相对较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消化道菌群与饲料菌群相近。另外,胃和幽门盲囊也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说明,整个消化道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免疫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健康养殖提供基础参考,并为消化道菌群生理功能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伟 张龚炜 陈仕毅 贾先波 赖松家
本文旨在研究家兔BMPR1B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速度的相关性。采用PCR产物测序方法检测BMPR1B基因编码区的多态性,利用PCR-RFLP技术对候选SNPs位点(c.117G>A)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其与家兔生长速度的关联性(N=262)。结果表明,在BMPR1B基因编码区共存在14个SNPs位点,它们分别是c.9C>T、c.54C>T、c.75T>A、c.88C>T、c.96T>C、c.117G>A、c.384A>G、c.392C>T、c.540C>T、c.603T>C、c.1254T>A、c.1332A>G、c.1356A>G及c.1436A>G,除c.392C>T突变致使该基因编码的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娟丽 张文秀 彭瑾 张龚炜 杨宇 王杰 赖松家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试验设计,本试验对β-防御素135基因(β-defensin 135,DEFB135)非编码区和编码区进行单核酸多态性(SNPs)检测,在5’非编码区(5’-UTR)检测到2个SNPs(c.-47 T>A,c.-40 C>A),3’-UTR区检测到1个SNP(c.*42 C>G),它们处于完全连锁状态。选取c.-40 C>A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DEFB135基因多态性与家兔非特异性消化道疾病易感性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健康组和肠炎组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30%和33%,差异不显著(P>0.05);OR(odds ratio)值为1.11(95%的置信区间:0.849~1.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孔令锋 李琪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闭壳肌、鳃、外套膜、消化腺和足肌5种组织的18种同工酶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并对其中11种同工酶进行了多态性的筛选。结果表明,西施舌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消化腺与肌肉组织中的11种酶(ADH、AK、DIA、EST、GPI、IDH、MDH、PGM、SDH、SOD和XDH)可以得到稳定而清晰的酶谱。在11种酶的17个基因位点中有6个位点(ADH、EST-1、MDH-1、PGM、SOD-1和XDH)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35.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预期杂合度(He)分别为0.360和0.51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忠芳 孔繁瑶 索勋
本实验以卡介苗作为免疫增强剂和以地塞米松与雷公藤擦剂作为免疫抑制剂,以此改变兔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免疫力不同的动物抗长角血蜱幼虫感染的能力.结果发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组兔对蜱抵抗力较强,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组相对较弱,提示在蜱活动季节灭蜱时,应该考虑动物体况,加强动物营养,对种用动物以免疫增强剂进行接种,减少疾病的发生。蜱作为多种病原体的生物性媒介和自身作为病原体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通常采用的灭蜱措施主要有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但对不同体况动物自身抗蜱能力的研究尚缺,本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兔 非特异性免疫力 长角血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周林 曾予 贾先波 陈仕毅 王杰 赖松家
【目的】研究家兔XKR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家兔生长速度的相关性。【方法】以新西兰兔(184只)和伊拉兔(193只)为研究材料,取其耳部组织,提取DNA,PCR扩增XKR4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寻找CDS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HRM技术对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家兔XKR4基因内检测到3个SNP位点(内含子1中的C.804-8C>T及外显子3中的C.1668C>T和C.1698C>T)。针对外显子3中的2个SNP位点,对40个样本直接测序,结果发现仅存在CC和CT 2种基因型,且处于完全连锁状态。对2种兔突变位点的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其总杂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宏 胡深强 王杰 贾先波 赖松家
【目的】探究家兔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基因第6外显子内的多态性及其与家兔部分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产物测序法检测家兔ANGPTL4基因外显子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并应用PCRRFLP酶切分型技术对3个家兔品种(天府黑兔、伊拉兔和新西兰兔)共495个群体样本进行酶切分型,分析SNPs与3个家兔品种部分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ANGPTL4基因第6外显子中共检测发现3个遗传变异位点(c.823 G>A为非同义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魏世娜 简纪常 吴灶和 鲁义善 闫秀英
自然杀伤细胞(NK)进化上的前体细胞在鱼类中被称作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NCC),主要来源于血液和淋巴器官,是防御细菌、病毒、寄生性原生动物等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还具有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近年来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表明NCAMP-1和NCCRP-1两种受体蛋白均表达于NCC膜上,并且这种免疫细胞从鱼类到哺乳动物上的进化是保守的,这些膜蛋白在鱼类炎症反应期可能通过颗粒胞吐途径参与抗菌的先天性免疫。本文就NCC的分离鉴定、形态结构、功能受体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NCC在鱼类先天性防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洪新 刘文畅 高启 王潮辉
为研究生物絮凝养殖条件下吉富罗非鱼的消化能力和免疫能力,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对照组)和生物絮凝养殖系统(实验组)饲养吉富罗非鱼(24.17±2.49)g 5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水体中总氨氮(TAN)和亚硝态氮(NO-2-N)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48±14.66)和(33.77±34.57)mg/L。但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终末密度(FD)高达36.89 kg/m3,终末质量(FI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FCR)比对照组降低18.7%(P<0.05)。实验组饲料氮利用率为57.97%,显著高于对照组(4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英科 高梅秀 王海利 王福生 王雪 周蓉 苏明
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在工作中发现鹦鹉血清中存在非特异性凝集因子,严重影响血凝抑制试验中红细胞被抑制凝集,从而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采用将待检鹦鹉血清用20%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处理15min,可消除全部30份被检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对除去非特异性凝集因子的血清与未处理血清所做的HI试验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极显著(t检验P<0.01)。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可有效保证鹦鹉血清HI试验的准确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晋 沈永林 汪志楷
从人血清天然杀伤伊氏锥虫活性作用着手,深入研究在自然选择下人血清和锥虫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揭示人体抗锥虫感染非特异性免疫奠定基础。首先,用体内和体外试验检测表明,正常人血清对 T.b.evansi 的体外杀锥虫活性明显受血清浓度,孵育时间和温度影响.被人血清溶解前 T.b.evansi 有一系列形态变化,虫体肿胀、变圆、游离鞭毛明显化、表膜毛边化等.还发现不同个体人血清溶虫活性有显著差异,但与血型无关;同一个体血清溶虫活性稳定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品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的新进展RECENTADVANCESOFNONSPECIFICIMMUNITYINFISH聂品(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NiePin(InstituteofHydrobiology,Wuhan430072)关键词鱼类,...
关键词:
鱼类,免疫学,非特异性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伟 常亚青 丁君
为探讨低温对刺参体腔液中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实验研究了温度缓降和骤降2种不同降温模式对刺参"水院1号"和大连养殖群体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缓降模式下,刺参"水院1号"和大连养殖群体体腔液中CAT活力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CAT活力变化分别为402.78~424.32 U/mL和409.81~430.08 U/mL;刺参"水院1号"和大连养殖群体体腔液中SOD和POD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SOD活力变化分别为0.019~0.086 U/mL和0.014~0.06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衣芽孢杆菌对大泷六线鱼生长、肠道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
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仔虾养殖水质、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饲粮菊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消化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不同浒苔型饲料对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饲料中可消化淀粉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β(1;3)-葡聚糖对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氨氮胁迫对刺参“鲁海1号”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抗病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全营养破壁酵母对仿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酵母多糖-中药复合制剂对罗非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