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9)
- 2023(3654)
- 2022(3150)
- 2021(2796)
- 2020(2394)
- 2019(5307)
- 2018(5065)
- 2017(9018)
- 2016(4983)
- 2015(5560)
- 2014(5274)
- 2013(5036)
- 2012(4706)
- 2011(4135)
- 2010(4302)
- 2009(3736)
- 2008(3658)
- 2007(3225)
- 2006(2812)
- 2005(2401)
- 学科
- 济(17954)
- 经济(17926)
- 业(11762)
- 管理(10097)
- 企(8533)
- 企业(8533)
- 方法(8378)
- 数学(7463)
- 数学方法(7399)
- 农(6536)
- 学(5866)
- 中国(4965)
- 农业(4380)
- 业经(3917)
- 贸(3445)
- 贸易(3444)
- 易(3360)
- 财(3079)
- 环境(3006)
- 家(2840)
- 地方(2766)
- 理论(2698)
- 发(2694)
- 技术(2672)
- 划(2668)
- 教育(2621)
- 制(2561)
- 融(2510)
- 金融(2510)
- 关系(2382)
- 机构
- 大学(72498)
- 学院(71054)
- 研究(27932)
- 济(27389)
- 经济(26900)
- 管理(24979)
- 理学(22021)
- 理学院(21661)
- 管理学(21222)
- 管理学院(21081)
- 农(19998)
- 科学(19557)
- 中国(18517)
- 农业(16081)
- 京(15404)
- 业大(15320)
- 所(15268)
- 研究所(14368)
- 中心(12214)
- 财(11010)
- 农业大学(10978)
- 江(10666)
- 范(10101)
- 师范(9905)
- 院(9434)
- 北京(9341)
- 财经(9145)
- 科学院(9059)
- 省(8751)
- 室(8572)
- 基金
- 项目(53408)
- 科学(41444)
- 基金(39266)
- 家(37296)
- 国家(36523)
- 研究(35425)
- 科学基金(29683)
- 社会(22662)
- 社会科(21505)
- 社会科学(21496)
- 省(20993)
- 基金项目(20879)
- 自然(19995)
- 自然科(19518)
- 自然科学(19507)
- 自然科学基金(19197)
- 划(18242)
- 教育(16271)
- 资助(15373)
- 编号(12948)
- 重点(12357)
- 发(11578)
- 部(11482)
- 创(11366)
- 计划(11305)
- 成果(10622)
- 创新(10616)
- 科研(10602)
- 科技(10169)
- 业(10073)
共检索到10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兴华 刘志滨 何欣 余永涛 王建华
给家兔灌服低剂量(6 mg/kg)、中剂量(12 mg/kg)和高剂量(24 mg/kg)的萱草根素,研究其对家兔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家兔均发生以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的中毒症状,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中毒家兔大脑、小脑和脊髓的白质呈丝瓜络样,结构异常疏松,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破裂,视网膜节细胞萎缩,肝细胞肿胀,颗粒变性,脾脏、肺脏严重充血。表明萱草根素能引起家兔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病理变化。
关键词:
家兔 萱草根素 中毒 病理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姗姗 王保海 杨晓雯 次仁多吉 赵宝玉 路浩 陈基萍
疯草是我国西部草原的主要毒害草,其毒性成分为苦马豆素,本实验以内蒙古阿拉善的一只变异黄芪自然中毒山羊为对象,通过HE染色观察脑、心、肝、脾、肾等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脑、肝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运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各组织苦马豆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中毒羊脑、心、肝、肾等组织细胞发生广泛空泡变性,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大小脑、心、肝细胞中有多量膜包裹的空泡样结构,线粒体嵴断裂、变性;疯草自然中毒羊肝脏、肾脏、脑等实质器官、肌肉组织和血液中均能检测到苦马豆素,而在肺脏、胃肠组织中则未见苦马豆素存在。
关键词:
疯草 变异黄芪 苦马豆素 山羊 病理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利新 卢江文 唐圣成 汪勇 彭涛
为了解鼠药毒鼠灵的主要成分和更好地在临床上诊断、治疗毒鼠灵中毒 ,采用饲喂方法诱发猪毒鼠灵中毒 ,并进行了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结果表明 ,中毒猪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全身阵发性痉挛、震颤和胃肠运动增强 ,血凝时间延长 ,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容量、血清钾、血清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有降低 ,白细胞总数、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血糖均有上升
关键词:
猪 中毒 生理生化指标 病理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佘锐萍 杨汉春 马毅新 陈艳红 查振林 高齐瑜
为探讨圆小囊在兔体全身抗感染免疫中的功能作用 ,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比观察了 2日龄、1月龄及 2月龄实验兔感染RHDV后圆小囊的病理变化 ,同时采用ELISA方法对实验兔的血清及肝、肾、脾中的RHDV含量进行了测定 ,重点对实验兔圆小囊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 (IEL)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 :2月龄以内兔人工感染RHDV后 ,临症表现、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见异常。血清及RHDV的靶器官肝、脾、肾中均未检测出RHDV抗原。 2月龄以上兔感染RHDV后 ,无论从临床症状 ,还是大体剖检 ,组织病理学观察 ,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学改变 ,而且感染后血清RHDV抗原检测呈阳性反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吉风 徐福南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关键词:
幼兔 兔出血症病毒 病理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建保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王凡 陈丽雯 史开志 刘旭
采用兔出血症病毒贵州分离株人工感染家兔,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肝,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或淤血,其中肝和肾有部分坏死;组织病理变化表现: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充满红细胞、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贵州毒株具有高致病潜力。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人工感染 病理学,家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李娜 王丽 谢德燕
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观察不同侵染时间黄瓜根部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接种后6 d的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出现膨大、对称的根结,根中心的原形成层细胞分化出巨型细胞;10 d在根毛区及以上部位出现既有对称又有偏于一侧的根结,周围有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根结中巨型细胞阻断了导管;16 d次生维管组织提早出现;20~30 d导管纵向排列无序,形状扭曲,皮层中有新维管组织产生。总之,随侵染时间的延长,根部受害部位逐渐由内皮层扩展至皮层,根结逐渐由巨型细胞、提早形成的次生维管组织以及皮层中的新维管组织共同形成;导管逐渐受阻,排列扭曲无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开毓 耿毅 叶仕根 黄小丽
试验以含10、25、50、100、150和200mg·kg-1喹乙醇的饲料对鲤进行了慢性毒性试验。经90d的试验,各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7.5%、27.5%、35.0%、42.5%、47.5%和55.0%,死亡率分别为5.0%、10.0%、12.5%、17.5%、20%和30.0%。中毒鱼表现为特征性的"应激性出血综合征",且Hb含量和RBC数量降低,血清AST、ALT活性升高。病理组织学表现为鳃小片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上腺细胞空泡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及溶解坏死;肠道发生卡他性肠炎;超微结构上,心肌纤维、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肿胀、...
关键词:
病理学 慢性中毒 喹乙醇 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帅 陈根元 张玲 吴书奇 胡建军 马春晖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千克体重5、10、2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至家兔出现死亡为止。试验前和试验期间每7 d取血,检测家兔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70 d的试验,与正常对照相比,试验组家兔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嗜碱性粒细胞数(BASO)、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量(PLT)、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含量显著下降;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M)和嗜中性粒细胞数(NEU)在试验初...
关键词:
小花棘豆 中毒 家兔 血常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海侠 孙海涛 刘晓强 周宏超
选取120尾体重为(5.0±0.058)g鲤(Cyprinus carpio)鱼种,观察鲤亚硝酸盐氮中毒后的症状和死亡情况,测定各浓度组中毒鲤的红细胞数量(RBC)和血红蛋白(Hb)含量,并对中毒死亡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NO2-N)对鲤48、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895 mg/L和9.3111 mg/L;安全浓度为0.8308 mg/L。亚硝态氮的浓度和血细胞数量呈负相关性,而与血红蛋白的含量不相关。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使得试验鱼的鳃和肝胰脏组织产生异常变化,出现血管扩张,充血或淤血以及细胞变性等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低浓度组的组织发生的变化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杨宁 宋微波
2001年3-5月,青岛海区养殖海湾扇贝发生外套膜"糜烂病"并导致约50%亲贝死亡,主要表现为外套膜糜烂;严重者,约2/3的外套膜溃烂呈胶水状。电镜检测发现病贝体内感染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本文报道了该病毒粒子的形态、发生及宿主细胞由此所产生的细胞病理学变化。成熟的病毒粒子近球形,直径150~180nm,具囊膜,在细胞核附近的溶酶体内发生和增殖。发生初期溶酶体内形成板层髓样结构,随后形成块状、泡状、絮状等多形态的病毒发生基质及具有正方形花样的蛋白质晶格结构。最后,大量的病毒粒子装配形成,填充在溶酶体内。该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的胞质中。受感染的宿主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溶解...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崇明 刘英杰 王秀华 李赟
2000~2002年,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技术对AVND发生期间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各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光镜观察显示,除生殖腺、闭壳肌外,濒死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肾、消化腺和肠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化。病灶主要出现在上述各器官的结缔组织以及上皮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肿大、固缩、破裂,核染色质边缘化或空泡化,受感染细胞崩解、脱落,留下大片均质无结构的空白区域,形成凝固性坏死,结缔组织细胞质中有嗜碱性包涵体样颗粒存在。电镜观察显示,在病灶出现的组织细胞内,细胞核染色质异常凝集和边缘化、核膜周隙扩张或溶解。细胞器病理变化明显,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军 绳秀珍 施慧 王忠发 胡则辉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