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92)
- 2023(2880)
- 2022(2228)
- 2021(2003)
- 2020(1444)
- 2019(3213)
- 2018(2864)
- 2017(4610)
- 2016(2332)
- 2015(2520)
- 2014(2403)
- 2013(2213)
- 2012(2107)
- 2011(1944)
- 2010(2045)
- 2009(1829)
- 2008(1695)
- 2007(1520)
- 2006(1427)
- 2005(1204)
- 学科
- 济(12013)
- 经济(11990)
- 农(9192)
- 业(7280)
- 农业(6626)
- 业经(5346)
- 企(4723)
- 企业(4723)
- 中国(4494)
- 管理(4315)
- 农业经济(4147)
- 发(3857)
- 发展(3532)
- 展(3532)
- 地方(3174)
- 财(3161)
- 收入(2813)
- 建设(2750)
- 方法(2551)
- 经济建设(2374)
- 家(2214)
- 数学(2145)
- 数学方法(2129)
- 工作(2086)
- 融(2035)
- 金融(2035)
- 制(1798)
- 策(1721)
- 学(1702)
- 银(1693)
- 机构
- 学院(35169)
- 大学(34898)
- 济(15079)
- 经济(14766)
- 研究(13531)
- 管理(12860)
- 理学(11034)
- 理学院(10885)
- 管理学(10710)
- 管理学院(10639)
- 中国(9356)
- 科学(7579)
- 京(7247)
- 财(6824)
- 农(6804)
- 所(6275)
- 中心(6169)
- 研究所(5733)
- 范(5706)
- 师范(5675)
- 财经(5306)
- 江(5237)
- 经济学(4949)
- 经(4879)
- 业大(4867)
- 农业(4845)
- 院(4788)
- 师范大学(4637)
- 北京(4505)
- 经济学院(4457)
共检索到54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罗正华
根据我校和日本宫城教育大学制订的合作研究计划,1990年12月我们对日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短期的调查研究。我主要调查访问了日本渔村和农村的一些中小学,以及有关的教育委员会、青年之家、儿童馆等。日本渔村和农村中小学的一个共同特点——家乡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日本家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日本的家乡教育主要是指使学生了解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振声
家乡的年味儿是从"腊八"开始飘散的。"腊八"即农历的腊月初八,据说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成道纪念日,在他成道之前苦苦修行饥渴交迫命将不保的时候,人们用腊八粥救过他的命,所以"腊八粥"也叫"福寿粥"。每年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大锅"腊八粥"为家人祈福祈寿。头天晚上人们将泡软了的江米、大黄米、豇豆、红小豆、花生、栗子、核桃、莲子等原料倒进大锅,然后小火慢炖,往往得用大半宿的时间才能煮好。"腊八"这天清晨,嘴馋鼻子尖的孩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于晓红 朱纯漪 陈茂南
高管作为上市公司战略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其个人特质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探讨了董事长在籍贯地任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董事长籍贯地与企业注册地相同时,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得到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家乡情怀对公司业绩的提升作用在国有公司中更为显著,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在股权集中度高、外部审计质量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对公司业绩的正向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实现的。研究结论丰富了高管特征与公司业绩研究领域的文献,为研究非正式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小红
小时候,听家里的大人说,家乡有个了不起的人,是财政部长,叫做吴波。那时,尚不知道财政部长是多大的官,也不知道他有哪些功绩,但是听大人的口气,是怀着敬意和亲切的,所以,虽然从没有听说过吴波部长为家乡带来什么好处,老家的亲戚又沾过他什么光,我还是怀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名字。以后,陆续听到一些他参加革命的轶事和探亲、离休的消息。2000年左右,因为爱人在基层财政所工作,我也连带着关注《中国财政》杂志,还看过财政部领导看望老部长的报道,印象深的好像有一次,老部长为财政人题了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梁珊珊 安磊 杨秀云
基于身份认同经济学和寻租理论,本文探究了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家乡情结促进了企业投资,但并未对其投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官员家乡情结主要源于身份认同;作用机制方面,官员家乡情结通过提高融资规模而非扭曲融资成本影响企业投资;官员具有中央工作经历、本地晋升时,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经营绩效更好的企业中。本研究发现官员家乡情结和身份认同等非正式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对适度运用和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及引导资源配置具有新的启示。
关键词:
家乡情结 身份认同 企业投资 非正式制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红 董泽芳
乡村教师既是乡村教育的第一资源,又是乡村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根基,更是助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加大乡村教师问题研究的力度,产出更多有助于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委实重要。目前,尽管我国有关乡村教师问题的研究成果既日渐丰硕又仍呈竞相攀升之势,但因其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来规范、指引而致使其中能够真正有效指导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的成果相当匮乏,为此,加强乡村教师问题研究的"元研究"十分必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在乡村教师问题研究上积累的相应经验。审视发现,研究目标突出集中性、研究内容彰显微观性、研究方法凸显实证性、研究视角呈现多元性、研究成果突显操作性,是上述教育发达国家研究乡村教师问题时集中体现出来的研究特点。显然,深化研究主题、重视微观研究、拓展研究视角、加强实证分析、注重成果应用,是我国未来开展乡村教师问题研究时可以从中获得的相应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华 李洪波
亚太发展中国家是乡村银行的发源地,这些国家的乡村银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本文从亚太国家选取了4家典型的乡村银行,并从组织结构、业务经营、商业运作等方面分析了其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亚太国家 乡村银行 农村金融 村镇银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长江 陈倩
本文以2012-2016年中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人员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并就家乡认同在企业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间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管人员的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并且会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给环境信息披露带来的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春方 刘秀梅 贾凡胜
本文探讨公司投资中是否存在CEO的"家乡偏好",并且在信息、熟悉假说之外,基于身份认同经济学进一步提出代理问题假说,以检验中国情景下公司投资的家乡偏好动机。以手工整理的民营上市公司CEO家乡以及母、子公司地理数据,本文通过民营上市公司—地区—年度样本以及仅包含了异地任职CEO公司的子样本实证均发现:公司会更多在CEO的家乡建立异地子公司,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测试之后仍然成立;并且CEO家乡的子公司相比其他异地子公司绩效更差。这说明公司投资中确实存在CEO的"家乡偏好",并且其更适合以代理问题假说来解释,而非信息和熟悉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自身代理问题越轻(CEO持股、年轻CEO)和外部治理越强(机构投资者持股高、分析师跟踪多)均会抑制公司向CEO家乡的投资;代理问题假说解释的"家乡偏好"投资并不存在于董事长个体中,我们虽然也发现公司会更多向董事长家乡投资,但这种投资的绩效并无显著差异,相对更适合以熟悉假说解释。本文从家乡偏好视角将身份认同引入经理人代理行为,不仅在公司投资层面丰富了家乡偏好的经济后果,也以经理人个人偏好拓展和丰富了经理人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中国情景下经理人代理问题的新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珺 宋献中 王红建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如何治理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以往文献更多关注了环境规制等正式制度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本文基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以2000~2014年沪深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当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其家乡地任职工作时,企业的环境投资更多,说明高管的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现,高管的个人特质(性别、年龄和学历)和家乡特征(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公众环保意识)对上述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关系在不同的法律制度环境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对企业环境的治理作用不受正式制度的影响。在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提供了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能够改善环境治理的积极证据,从而突破了以往过多基于正式制度的单一视角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环境治理的理论与途径。
关键词:
家乡认同 环境治理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迟铮 王佳元
本文以沪深A股429家污染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环境质量、高管家乡认同与企业环保资产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质量与企业环保资产投资显著负相关,即企业所在地环境质量越差,污染类企业环保资产投资的力度越小;高管家乡认同与企业环保资产投资正相关,但该关系并不显著。研究还表明,高管家乡认同在环境质量与污染类企业环保资产投资的关系中具有反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进一步完善污染类企业环保资产投资行为的驱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