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9)
2023(4417)
2022(3872)
2021(3664)
2020(3152)
2019(7184)
2018(7091)
2017(13936)
2016(7828)
2015(8746)
2014(9002)
2013(8948)
2012(8381)
2011(7626)
2010(8139)
2009(7878)
2008(8570)
2007(8016)
2006(7143)
2005(6831)
作者
(22890)
(18639)
(18556)
(17926)
(12082)
(8774)
(8570)
(7070)
(6997)
(6893)
(6516)
(6364)
(5986)
(5927)
(5924)
(5651)
(5477)
(5451)
(5396)
(5160)
(4828)
(4570)
(4570)
(4506)
(4277)
(4251)
(4188)
(4153)
(3791)
(3690)
学科
(29156)
经济(29100)
管理(25187)
(23361)
(19911)
企业(19911)
(11519)
方法(10267)
(9096)
中国(9005)
(8594)
(7894)
业经(7734)
数学(7485)
理论(7216)
数学方法(7215)
(7129)
财务(7093)
财务管理(7073)
(6628)
企业财务(6624)
银行(6621)
教育(6305)
农业(6231)
(6207)
(6158)
金融(6157)
(5659)
(5419)
贸易(5416)
机构
大学(120594)
学院(117762)
(44697)
经济(43510)
管理(40969)
研究(39800)
理学(33273)
理学院(32850)
中国(32796)
管理学(32189)
管理学院(31957)
(27000)
(26493)
科学(22875)
(20904)
财经(20056)
(19709)
(19185)
师范(19109)
中心(18254)
研究所(17979)
(17830)
北京(17682)
(16043)
(15573)
师范大学(15378)
财经大学(14406)
(13850)
经济学(13721)
业大(13182)
基金
项目(64354)
研究(51357)
科学(50006)
基金(45381)
(38380)
国家(37991)
科学基金(31786)
社会(31731)
社会科(29773)
社会科学(29765)
教育(24595)
(24132)
基金项目(22572)
编号(21893)
成果(21436)
(20803)
资助(19206)
自然(18614)
自然科(18086)
自然科学(18083)
自然科学基金(17752)
课题(15927)
(14882)
重点(14641)
(14338)
项目编号(13793)
(13503)
(13398)
教育部(13012)
(12868)
期刊
(57774)
经济(57774)
研究(42188)
中国(25828)
(24374)
教育(19745)
学报(17136)
管理(16308)
(15412)
科学(14735)
(14193)
金融(14193)
大学(13571)
学学(12157)
财经(11624)
农业(10072)
(10000)
技术(9618)
业经(8646)
图书(8431)
问题(8141)
经济研究(8073)
(7261)
会计(7104)
书馆(6548)
图书馆(6548)
国际(6427)
财会(6382)
(6131)
理论(6026)
共检索到197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杰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加速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因算法公平等伦理问题引发不少学者的担忧。讨论算法公平应区分价值层面、技术层面和规范层面等不同面向,价值层面关乎算法公平标准的问题,技术层面关乎如何实现算法公平的问题,二者共同制约算法公平的规范含义。围绕算法输入与输出环节,算法公平标准至少可以区分为反归类平等、校准度/预测平等、统计平等、分类平等这四类。然而,在诸算法公平标准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它使得价值权衡成为理解算法公平的应有之义。同时,群体间基础率的差异会影响权衡的性质与程度,这与算法设计时采取何种技术和公平标准无关,本质上事关作为真实世界镜像的数据质量。而对于基础率的改变,这有赖于我们选择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的目标是以治理安排为支撑来维系金融体系稳定性,包括政策目标、赋权主体、政策工具、协调机制以及危机处置等要素,呈现出单一机构体系、双支柱框架、新加坡模式和责任共担模式等政策实践。危机后,英国对其金融稳定政策及治理框架进行了全面反思,以应对金融稳定的内在挑战和完善金融稳定的治理安排,并据此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英国是全球危机10年来金融稳定体系建设和改革最为深远的经济体之一,构建了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主体,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三支柱相融合,三个专业委员会相对独立决策,突出宏观审慎政策主导功能的金融稳定治理体系。这为正在进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调控体系建设以及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中国提供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继楼  杨艳秋  
对政府会计的研究需从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入手,而会计概念框架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会计目标,即为谁服务、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政府会计目标的建立需要一个基石和支点,即必须建立在经济理论、政治理念、法律和实践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行《宪法》、《预算法》来研究政府会计目标的逻辑起点,即政府会计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政府会计目标的关键决定基础,并影响其他概念框架要素的界定。
[期刊] 求索  [作者] 曾明  
在20世纪初南非的政治和解与民主运动中,宪法环境权条款经反复修正而最终成型,成为非洲国家环境权入宪的典范。南非宪法第24条及相关条款赋予每一位公民无害于其健康与幸福的环境权利,还将环境权提升至人权保障高度。它要求国家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厘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宪法的形式宣示了预防污染、促进保育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成为南非环境立法的指引。同时,一系列宪法条款还为环境权构建起了可诉性的救济机制,既保障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环境实体性权利,又救济环境信息知情权等程序性权利,成为了南非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客体,也为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放宽提供了宪法依据。因此,南非宪法环境权具有较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自强  
布坎南认为只有基本货币制度确立后,货币政策、货币数量等纯粹的技术性分析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布坎南货币宪法的理论根源除了来自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利维坦预设和契约论与方法论个人主义外,最深层次上可以追溯到个体内在的矛盾性。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布坎南货币宪法思想对稳定币值和金融秩序有重要作用,挖掘布坎南货币宪法思想可以为通胀压力下我国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所参考与借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本文在考虑经济发展阶段的条件下,基于不平等的边际收益分析了政府对效率与公平的权衡问题。研究发现: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社会福利可以作为权衡效率与公平的三个参照标准;不平等的边际效率收益等于边际公平收益,是政府权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政府应将不平等控制在边际效率收益增长不低于边际公平收益损失的范围内。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中国政府对效率与公平的权衡逐渐从"重效率"转向"重公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德军  
宪法平等权体现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权利的平等的实现、保障和救济。作为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意,无论是城市户口的工人还是农民工,在就业、生活各方面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从宪法平等权的角度研究"民工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琴  
世界各国争相规划、制定或实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障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实现。通过引入通用术语、认可先前学习、搭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的框架,国家或地区资格框架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保障了学习者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在建设中也遭遇一定的问题:框架使用的术语过于复杂;雇主参与的程度有限;拓展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可能与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发生冲突。要构建我国国家资格框架,需要分阶段构建融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资格框架;建立推进利益相关者达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邢树东  
宪政税收是宪法上对税收核心规则或最高原则的创设与运用之政法过程的制度性规范,这一过程要求税收的每一个核心要素都受制于宪政税收。理论上,一个符合中国现实的宪政税收模型是人民代表的一致同意。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关系其实是税收关系,所以必须在宪法上界定国家与人民的权力与权利、责任与义务并使其基本关系宪法化。实践上,应以宪政税收为基本出发点,修改宪法的涉税条款,不必出台税收基本法,并以宪法理念或精神指导税收法律体系或制度的构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于玉林  
审计法规体系不是只指国家审计法规体系,而是指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内的审计法规体系。荩构成审计法规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应具备以下条件:专门性、同质性、级次性、相关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岩  
民国宪政道路比较坎坷,从"五五宪草"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与自由之争,体现了立法价值的进步。"五五宪草"制定过程中,吴稿与张稿之争体现了不同的立法出发点,最终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选择了吴稿,体现了宪法间接保障主义的精神,但在《中华民国宪法》中却选择了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法直接保障主义,而从限制主义到宪法保障主义也是宪法制定中最有争议议题。其转变虽然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立法者对宪法中人民权利认知的深入,是时代的进步,意义深远,对当下宪法公民权利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周茎  周德和  丁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义  
基于宪法与法律的框架拘束和差异化的议行关系格局,我国行政机关获得了广阔的立法裁量空间。由此,行政立法裁量是"基于国家权能分工的一般裁量",包括是否立法、何时立法、如何立法的裁量。然而,行政立法裁量是授权性与拘束性的辩证统一,这主要体现在其外部界限与内部界限之中。行政立法裁量的外部界限主要包括宪法第八十九条列举的"行政管理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授权及执政党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与中心工作,内部界限主要是平等原则和比例原则对行政立法的拘束。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肃昌  肖泽忠  
审计为谁服务、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审计监督谁和监督什么、审计工作如何维持是审计制度的基本方面。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文化 ,同样影响着审计制度这些基本方面的选择与特征。中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主要方面同样体现出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多元而又复杂的宪法思想 ,并随着中国宪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最终可能会影响甚而导致中国审计制度的深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