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2)
- 2023(5709)
- 2022(4712)
- 2021(4364)
- 2020(3480)
- 2019(7996)
- 2018(7978)
- 2017(14622)
- 2016(7831)
- 2015(8769)
- 2014(8956)
- 2013(8627)
- 2012(8359)
- 2011(7721)
- 2010(8249)
- 2009(7750)
- 2008(7463)
- 2007(6527)
- 2006(6464)
- 2005(6117)
- 学科
- 济(54733)
- 经济(54687)
- 管理(19210)
- 地方(16601)
- 财(14794)
- 中国(13156)
- 方法(13053)
- 业(12505)
- 地方经济(11783)
- 学(11645)
- 数学(11380)
- 财政(11337)
- 数学方法(11326)
- 制(11233)
- 企(10636)
- 企业(10636)
- 体(9654)
- 业经(9563)
- 政(9267)
- 农(8442)
- 融(7501)
- 金融(7501)
- 教育(7353)
- 体制(7333)
- 银(6877)
- 银行(6870)
- 经济学(6819)
- 行(6717)
- 理论(6670)
- 策(6301)
- 机构
- 大学(116116)
- 学院(113971)
- 济(59207)
- 经济(58144)
- 研究(47125)
- 管理(37123)
- 中国(35535)
- 财(32447)
- 理学(30212)
- 理学院(29812)
- 管理学(29411)
- 管理学院(29154)
- 科学(24836)
- 京(24189)
- 所(23944)
- 财经(22089)
- 研究所(20959)
- 经济学(20400)
- 经(19896)
- 中心(19416)
- 江(19079)
- 经济学院(17877)
- 范(17515)
- 师范(17400)
- 院(16255)
- 北京(16132)
- 财经大学(16031)
- 省(14477)
- 农(14222)
- 州(14207)
- 基金
- 项目(63864)
- 研究(50990)
- 科学(49729)
- 基金(45278)
- 家(38214)
- 国家(37871)
- 社会(34599)
- 社会科(32685)
- 社会科学(32676)
- 科学基金(31664)
- 省(24172)
- 教育(23845)
- 基金项目(22535)
- 编号(20002)
- 划(19541)
- 资助(18592)
- 成果(18538)
- 自然(16297)
- 自然科(15842)
- 自然科学(15837)
- 自然科学基金(15539)
- 发(15216)
- 课题(15130)
- 国家社会(14945)
- 重点(14900)
- 部(14708)
- 性(13872)
- 济(13849)
- 经济(13732)
- 教育部(13256)
共检索到204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普生
在分析立宪改革的过程中,立宪政治经济学采取的是有限的契约主义视角、契约式立宪改革立场和个人主义分析模型。宪政规则的重要性是立宪改革的前提条件,规则的基本社会功能、个人选择的时间维度以及规则与公正之间的关联都可以为这种重要性提供论证。就规则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为宪政规则的存在提供了可行性理由,而既定规则下的社会困境则提出了变革宪政规则的迫切要求。然而,制度选择与市场选择的逻辑差异证明不能将市场自然秩序原理延伸应用于宪政规则的选择中,宪政规则不会像市场秩序那样实现自然变革。在进行立宪选择时,必须将立宪改革限定在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东
宪政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回归为“政治的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对约束经济行为者和政治行为者的选择与活动的不同法津———制度———宪法规则的运转性质做出相关解释的经济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从来也不能脱离制度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以宪法制度为框架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理应以宪政的思维去理解和推进这项改革。
关键词:
宪法经济学 公共选择 制度 经济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任伍 王宏新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与宪政相结合的“革命经济”、“改革经济”和“宪政经济”3种形态 ,并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进行了新的判断;而后对宪政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即经济与宪政关系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宪政经济中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政府在宪政经济中的作用;最后 ,提出了以“宪政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的观点。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宪政转型 宪政经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必福
财政立宪不仅是世界宪政国家的源头,也是一国实行宪政的基础,在我国更是推动法治国家和宪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指出财政立宪是通向法治和宪政的重要途径,并对西方财政立宪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立宪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事项安排和方式选择。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宪政建设 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寿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兴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莽景石
战后日本宪政转轨的外生强制性决定了官僚制多元主义国家形态 ,由于三权分立不充分和诉讼成本昂贵 ,政府具有比西方国家的政府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 ,但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变之后其比较优势趋于消失 ,政府的比较优势变化成为决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绩效差异的制度变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摆脱长期萧条的根本出路则是进行内含了经济改革的宪政制度改革
关键词:
宪政转轨 官僚制 政府的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宝华
“宪政改革”是十年来台湾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一方面它摧毁了国民党迁台以后长期实行的“威权体制” ,建立了全新的政治体制和政党政治 ,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格局。另一方面 ,在政党政治的实际运作中 ,它又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 ,同时它还被“台独”势力用于构建旨在与大陆分离的“新国家体制”。这种参与主体和功能上的多样性使得“宪政改革”的内容和结果极为复杂 ,对台湾政坛和两岸关系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宪政改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台湾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
宪政改革 台湾 影响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赖勤学
本文对税制改革的研究区别于一般论文之处在于切入点的不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西方市场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新一轮税制改革应抛弃单纯完善税收机制的改革思路,以财产权的保护为逻辑起点,以市场经济的完善为目标,通过观念、组织、制度的建设来引导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以期达到尽快实现税制改革与宪政转轨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税制改革 财产权 市场经济 宪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卫
在经济学世界里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的检讨,重点从宪政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与市场之间并非是简单的互补或互替关系,宪政秩序是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也是“国家悖论”的制度之解。
关键词:
国家观念 政府悖论 宪政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英杰
宪政经济学(Co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方法在宪法领域的推进,侧重的是宪法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宪政经济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由理查德·麦肯齐编辑的《宪政经济学:包含政府的经济权力》(1984)的论文集中。宪政经济学是分析宪法和宪政的经济后果的经济学(罗森鲍姆,2001)。它着重研究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制约和影响经济和政治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除德信
内耗的经济学解析:特殊主义人际关系的组织立宪成本除德信一、讨论的准备:方法、定义与假设内耗本意是指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如果把它引伸至社会或把社会看作一架装置,那末,内耗之于中国当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交易成本入手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如可运用法律的手段确认公民环境权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宪政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公民环境权的产生与发展 ,并结合国际上及各有关国家的立法实践 ,提出了在我国宪法中写入公民环境权的具体构建
关键词:
环境 公民环境权 宪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世涛
宪政意义上税收的价值取向是公正,能够体现税收公正宪政精神的税法原则是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公正价值的直接体现,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收公正价值的法律保障。在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中,税收公平原则高于税收法定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