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0)
2023(6874)
2022(5831)
2021(5379)
2020(4343)
2019(9486)
2018(9243)
2017(16902)
2016(9480)
2015(10364)
2014(10209)
2013(9852)
2012(9095)
2011(8120)
2010(8164)
2009(7702)
2008(7670)
2007(6978)
2006(6174)
2005(5338)
作者
(31987)
(26885)
(26712)
(25038)
(17014)
(13278)
(11892)
(10583)
(10097)
(9303)
(9074)
(8973)
(8711)
(8432)
(8416)
(8355)
(8263)
(8118)
(7764)
(7576)
(6923)
(6540)
(6520)
(6055)
(6008)
(5997)
(5965)
(5917)
(5467)
(5401)
学科
(35146)
经济(35099)
管理(29492)
(26779)
(21600)
企业(21600)
方法(17025)
数学(14712)
数学方法(14481)
(11041)
(10338)
(9865)
中国(9092)
(8482)
贸易(8477)
(8270)
业经(8009)
环境(7109)
农业(6976)
(6770)
技术(6464)
(6404)
财务(6385)
财务管理(6371)
企业财务(6029)
(5946)
银行(5897)
(5566)
地方(5527)
(5525)
机构
大学(142062)
学院(140004)
(52172)
管理(51657)
经济(51094)
研究(50052)
理学(45387)
理学院(44841)
管理学(43765)
管理学院(43559)
中国(37267)
科学(36113)
(34786)
(30427)
业大(28717)
农业(28298)
(27489)
研究所(25701)
中心(22912)
(22311)
(20992)
农业大学(18979)
北京(18615)
(18466)
财经(18413)
(17073)
(17036)
(16806)
师范(16589)
(16342)
基金
项目(101326)
科学(77778)
基金(74131)
(69486)
国家(68914)
研究(63554)
科学基金(56945)
自然(40540)
社会(40487)
基金项目(39664)
自然科(39662)
自然科学(39645)
(39581)
自然科学基金(38972)
社会科(38388)
社会科学(38377)
(34596)
资助(30220)
教育(28535)
重点(23395)
编号(22988)
计划(22597)
(21242)
(20965)
(20947)
科研(20620)
科技(20570)
创新(19710)
(18947)
大学(17704)
期刊
(53170)
经济(53170)
学报(34635)
研究(34395)
(29840)
科学(28033)
中国(26209)
大学(24580)
学学(23645)
农业(20198)
管理(18154)
(17150)
(10943)
技术(10915)
教育(10428)
业大(10369)
(10356)
金融(10356)
(9232)
经济研究(8990)
财经(8940)
业经(8937)
农业大学(8724)
科技(8078)
(7669)
问题(7106)
技术经济(6838)
林业(6806)
资源(6747)
统计(6395)
共检索到198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程香菊  肖耿锋  谢骏  舒锐  
曝气流量是曝气推流循环养殖系统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为综合研究不同曝气流量对鱼类生长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参照野外养殖基地,利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型,在0、30和50 L/min 3组曝气条件下,以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23.61±3.50)g]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6 d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①30 L/min组中尼罗罗非鱼的最终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9.56±3.82)g和(2.81±0.54)%/d,其中特定生长率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11.07%和8.49%,同时该曝气流量下血清中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较高,而尿素氮浓度较低,比如第56天时总蛋白浓度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57.43%和10.43%,甘油三酯浓度则分别高出22.19%和12.32%,但尿素氮浓度降低了39.02%和37.50%。葡萄糖浓度受曝气流量影响不显著。50 L/min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高于30和0 L/min组;②第56天时30 L/min组中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高于0和50 L/min组,比如硬度分别比0和50 L/min组高出27.10%和15.85%,弹性则高出9.10%和3.54%,咀嚼性则高出42.25%和24.06%,而回复性在50 L/min组略高于其他两组。研究表明,低曝气流量(0 L/min)下,由于缺少水流刺激和溶解氧含量不足,导致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缓慢,而高曝气流量(50 L/min)下流速过大会加快尼罗罗非鱼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中等曝气量(30 L/min)最有利于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鱼肉品质的提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庄青青  梁从飞  颜标  赵金良  
mTOR信号通路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通路之一。以尼罗罗非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以及mTOR通路下游调节因子p70s6k和4ebp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变化。30 d养殖结果显示,盐度增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0、15、20、25盐度下,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48±0.13)g/d、(0.31±0.09)g/d、(0.14±0.08)g/d、(0.09±0.03)g/d。荧光定量PCR显示,p70s6k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盐度梯度升高而下降,0盐度组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勇  胡彩虹  熊莉  夏枚生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廖朝兴  吴达辉  游文章  黄忠志  
本试验是以酪蛋白、马铃薯淀粉等组成的精制饲料。在65天饲养试验中所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混合维生素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食欲及饲料效率等都有显著影响,其平均增重率快30%左右,饲料消耗降低25%。饲料中不添加混合维生素,但与青饲料结合投喂也能起到与添加混合维生素相同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明  仲维玮  田娟  文华  刘波  吴凡  刘伟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丽  于广丽  刘凯  关建义  聂国兴  
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为试验对象,初始平均体重为(106.16±16.77)g,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75 d后测定其增重率、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道指数、表观消化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为258.24%,0.05%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对照组肠道指数和肝胰脏指数分别为1.90和2.82,0.05%组的肠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0.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强俊  徐跑  何杰  李瑞伟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探讨了温度(18~37℃)和盐度(0~16)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miloticus)仔鱼生长和存活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温度与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温度或盐度的上升,生长与存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温度与盐度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温度为18~20℃时,仔鱼的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在盐度为8~9时较高;随着温度上升,27~32℃时,盐度为5~7时较高;高温环境时(35~37℃),盐度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路广金   张冲   周建平   赵亚选   李岩   姚智磊   于明   陈广韬   季相山   陈红菊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 LP-37与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PP-23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试验共分为7组: 对照组C0: 投喂基础饲料; L1-L3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1.0×10~(6) CFU/g、1.0×10~(7) CFU/g、1.0×10~(8 )CFU/g)植物乳杆菌LP-37; P1-P3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1.0×10~(6) CFU/g、1.0×10~(7) CFU/g、1.0×10~(8 )CFU/g)戊糖片球菌PP-23。结果表明: 除L1组外, 其余试验组末均重(123.22~158.60) g较C0组(118.16±4.88) g均显著增高(P<0.05); 除L1组与P1组外, 其余试验组增重率(128.69%~156.20%)较C0组(108.16±0.45)%均显著提高(P<0.05), L3与P2组末均重和增重率极显著地高于C0组(P<0.01)。各试验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尼罗罗非鱼3种消化酶活性, 并且与促生长结果类似, L3和P2组提升的幅度最大, L3组分别为: 蛋白酶(1.39±0.06) U/mg、α-淀粉酶(55.20±3.39) U/dL、碱性磷酸酶(3.28±0.28) U/L; P2组分别为: 蛋白酶(1.40±0.04) U/mg、α-淀粉酶(65.28±11.50) U/dL、碱性磷酸酶(3.50±0.36) U/L。与C0组相比, 各试验组脾脏IL-1β与IFN-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 且L3与P2组下调程度最大; 各试验组头肾IL-1β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P<0.05), 其中L3和P2组下调幅度也最大。在肠道组织形态方面, 各试验组绒毛高度较C0组均显著增加(P<0.05); L3组和P2组隐窝深度、绒隐比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P<0.05), 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1.0×10~(8 )CFU/g的植物乳杆菌LP-37和1.0×10~(7) CFU/g的戊糖片球菌PP-23可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提高其消化酶活性、改善其肠道组织结构、并改变某些免疫基因的表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振杰  童春  张婧一  杨玲  秦玉广  
以初始体重(99.98±2.79)g的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其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2%,0.4%,0.6%,0.8%,1.0%的壳聚糖,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尼罗罗非鱼30d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60d后测量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酸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用添加量为0.6%壳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罗非鱼,不仅可以提高生长速度,还能提高受免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莫介化  李春枝  王晓斌  卢伟华  郑建波  罗健民  蔡奕琪  冯秋宇  陈世文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选取规格一致[平均体长(6.70±0.64) cm,平均体质量(4.38±1.40) g]的大口黑鲈幼鱼分别按80 ind/m~3(D1组)、96 ind/m~3(D2组)、112 ind/m~3(D3组)、128 ind/m~3(D4组)放养密度饲养在16个2.5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桶中,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口径的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实验时间为160 d。结果显示:4组大口黑鲈终末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指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82.50%~85.63%,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饵料系数(FCR)是1.5,最高是D4组1.74,最低是D1组1.34,各密度组FCR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D1组与D3组、D1组与D4组和D2与D4组差异显著,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大口黑鲈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与日龄(t)均呈线性关系,可用一次线性函数拟合(L=aL~t+b,a=0.107 2~0.112 4,b=6.632 7~7.107 8);体质量(m)与日龄(t)均呈指数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拟合(m=beat,a=0.025 2~0.026 2,b=5.869 4~6.658 4);体质量与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可用幂函数拟合(m=aL~b,a=0.008 3~0.009 4,b=3.208 3~3.250 2),方程b值接近3,结果表明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生长属于等速生长模型,其生长规律与侧扁型鱼类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方奎  冷凯良  吴文民  马银辉  陈西广  
本文对比研究了棕仁粕、豆粕、花生粕的基础营养及体外胃蛋白酶消化性,通过在实验饲料中添加2%、6%、10%的棕仁粕制备了四份等氮等能的饲料,初步评价了添加棕仁粕对罗非鱼生长、体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棕仁粕作为蛋白水平相对略低,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蛋白替代源,其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与豆粕和花生粕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膳食饲料组分适量的添加到水产动物饲料中,而不会影响罗非鱼的正常生长;在罗非鱼养殖实验中,添加2%棕仁粕的饲料组,罗非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利用率、鱼体的蛋白组分以及血清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至6%~10%后,罗飞鱼的生长表现开始下降,饲料系数开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建  王琨  陈建春  叶继丹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对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的补偿生长效应,本实验分别采用每天投喂(S0)及饥饿1 d+投喂3 d(S1F3)、饥饿1 d+投喂5 d(S1F5)、饥饿1 d+投喂7 d(S1F7)、饥饿2 d+投喂3 d(S2F3)、饥饿2 d+投喂5 d(S2F5)和饥饿2 d+投喂7 d(S2F7)6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用含33%蛋白质和8%脂肪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均重13.50 g),饲喂期为43 d。结果显示,S0组的增重率(806.74%)最高,与S1F3、S1F5和S1F7组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比S2F3、S2F5和S2F7组显著提高40.3%、33.6%和10.4%;S0组的特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宏波  张志勇  张美玲  陈立侨  杜震宇  乔芳  
为研究水体盐度和饲料脂肪含量对尼罗尼罗罗非鱼生长、组成和肉质的影响,本实验设置0、8和16共3个盐度梯度,每个梯度分别投喂中脂(6%)和高脂(12%)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0±?0.2)?g的尼罗尼罗罗非鱼8周,并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肉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中脂饲料投喂下,与对照(盐度为0)和高盐组(盐度为16)相比,中盐组(盐度为8)的尼罗尼罗罗非鱼具有最大终末体质量、躯壳比、脂体比、肌肉蛋白含量、肌肉氨基酸和乳酸含量和总产肉率,但其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肌肉pH值显著降低;而中脂高盐组的尼罗罗非鱼其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总脂、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血清乳酸、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谷草转氨酶较高,但全鱼和肌肉水分、全鱼灰分、产肉率和肌肉离心失水率降低。在高脂投喂下,随着盐度的上升,其终末体质量、成活率和脂体比降低,但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增大。其中,高脂中盐组尼罗罗非鱼的肌肉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而高脂高盐组的全鱼灰分、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谷草转氨酶活性、肌肉总脂、肌肉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显著提高,但全鱼总脂、肝糖原、产肉率、肌肉离心失水率和pH值显著降低。而不论在淡水还是盐水养殖情况下,与中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尼罗罗非鱼均显示出更高的脂肪积累量和肌肉乳酸含量,以及更低的成活率和产肉率。尤其在高盐度水体中,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肌肉脂肪和乳酸积累的促进作用和对成活率、饲料系数和产肉率的损害作用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在中脂饲料投喂下,适宜的盐度(如8)可以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并提高肌肉品质,然而,在高盐度水体中使用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与肉质则有较大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学军  李思发  么宗利  筴金华  张艳红  
用1m×1m×1m的实验网箱,在盐度分别为0、10、20及30的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和以色列红罗非鱼(Israeliredtilapia)幼鱼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盐度、鱼的种类及盐度-鱼类的交互作用都对3种罗非鱼的生长及体重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建升  张秋平  李文笙  
以广东省3种较常见的罗非鱼养殖模式作为实验对象,开展养殖模式对尼罗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旨在阐明养殖模式中水温、饲料成分等因素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养殖模式分别为传统养殖模式(M1),一年两造养殖模式(M2),鱼虾混养养殖模式(M3)。养殖中定期进行水质测定,4次取样并运用生化法测定消化酶活性。3种模式酶活性比较结果发现,M2的胃总蛋白酶活性最高,M1肠总蛋白酶活性最高;3种养殖模式总蛋白酶活性趋势都是肠总蛋白酶>胃总蛋白酶>肝胰脏总蛋白酶。M2的肠总脂肪酶、肠总淀粉酶、肝胰脏总脂肪酶活性和肝胰脏总淀粉酶活性总体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同时,饲料系数总体低于其他两种模式。研究表明,罗非鱼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