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1)
- 2023(7964)
- 2022(6189)
- 2021(5630)
- 2020(4665)
- 2019(10438)
- 2018(10893)
- 2017(20820)
- 2016(11357)
- 2015(12999)
- 2014(13304)
- 2013(12696)
- 2012(11062)
- 2011(9601)
- 2010(9974)
- 2009(9060)
- 2008(9047)
- 2007(8210)
- 2006(7283)
- 2005(6683)
- 学科
- 济(49434)
- 经济(49400)
- 管理(38042)
- 业(37756)
- 企(32268)
- 企业(32268)
- 方法(23187)
- 数学(20838)
- 数学方法(20322)
- 技术(14057)
- 中国(13367)
- 农(13279)
- 财(12035)
- 业经(11664)
- 学(9751)
- 农业(8911)
- 务(8752)
- 理论(8730)
- 财务(8701)
- 财务管理(8685)
- 制(8403)
- 企业财务(8233)
- 地方(8038)
- 技术管理(7679)
- 贸(7384)
- 贸易(7377)
- 易(7181)
- 发(6940)
- 银(6882)
- 银行(6861)
- 机构
- 学院(162175)
- 大学(160464)
- 济(63569)
- 管理(63075)
- 经济(62171)
- 理学(54447)
- 理学院(53940)
- 研究(52780)
- 管理学(52540)
- 管理学院(52284)
- 中国(40369)
- 京(34206)
- 科学(33953)
- 财(28054)
- 所(27253)
- 农(27118)
- 江(25222)
- 业大(24924)
- 研究所(24856)
- 中心(24235)
- 财经(22257)
- 农业(21488)
- 北京(21263)
- 技术(20827)
- 范(20194)
- 经(20187)
- 州(19916)
- 师范(19842)
- 院(19673)
- 经济学(19106)
- 基金
- 项目(110242)
- 科学(86793)
- 基金(79096)
- 研究(78581)
- 家(69927)
- 国家(69436)
- 科学基金(59853)
- 社会(49053)
- 社会科(46660)
- 社会科学(46646)
- 省(44806)
- 基金项目(41013)
- 自然(39754)
- 自然科(38953)
- 自然科学(38947)
- 自然科学基金(38197)
- 划(37183)
- 教育(36983)
- 资助(33387)
- 编号(31925)
- 重点(25564)
- 成果(24966)
- 发(23856)
- 创(23708)
- 部(23639)
- 创新(22332)
- 课题(22278)
- 科研(21211)
- 计划(20773)
- 国家社会(20389)
共检索到23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臧维玲 戴习林 徐嘉波 袁志国 彭自然 杨明 徐桂荣 丁福江
利用臭氧仪、泡沫分离器和粗滤器等组成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初始用水及在每次循环处理前的来自虾池的循环水,均置于消毒池以臭氧处理4h、曝气2h,初始水经处理细菌总数约杀灭99%,弧菌量小于1cell.mL-1。试验期间,按4~6d间隔,以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养殖水12h,以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有机物、悬浮物与细菌等。养殖约60d后,视水质监测结果增加粗滤和泡沫分离次数,并辅以生石灰水调节循环水pH。在128d全程养殖中,未用药和换水,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指标在虾生长合适范围内,试验池各指标平均值为:浑浊度13.9NTU,pH8.08,氧化还原电位399mV,NH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宫晗 陈萍 秦桢 刘洋 高焕 李吉涛 李健 朱建新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水体水质情况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构,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测定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一级移动床生物净化、二级固定床生物净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水体和生物净化载体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水体的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0.85和0.21 mg/L。养殖系统水体、生物净化载体和虾肠道样品中共有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此外,一级、二级生物净化系统水体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生物净化载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优势菌;对虾肠道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另外,对虾养殖循环水系统中生物净化载体上的细菌物种含量比水样中的细菌物种少,但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养殖水体,生物净化载体中微生物具有低丰度和高多样性的特点。综上所述,生物净化系统可有效地增加水体中促进氮、磷代谢的微生物菌群,调控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均辉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陈宝龙 孟宪红 刘宁 孔杰
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本实验估算了零换水养殖模式下的遗传参数,分析该模式与大换水量养殖模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g×e),为后续留种、配种方案制定等育种规划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定向交尾建立了51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利用荧光标记识别家系,采用零换水养殖模式混养52 d后,测量并记录2个养殖池中的3822尾存活虾的体质量、体长及性别等信息。采用线性(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remL算法,基于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结果显示,收获体质量和存活率具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沈明明 李健 王清印 葛红星 刘萍 常志强
2015年6–9月期间,对青岛市宝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车间的6个实验池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水体中微藻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和优势种演替特征,并结合养殖情况进行了讨论。共检出微藻5门28属49种(其中优势种14种),丰度范围为5.2×105–9.4×108 cell/L,生物量范围为1.23–208.00 mg/L,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2–2.44。多样性指数低于0.9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对虾易发病。不同养殖阶段微藻优势种种类不同,前期主要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工厂化养殖 微藻 群落特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玲 任成喆 李健 李铁军 孙秀梅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池中,一株硅藻在养殖中期和后期长期占优势,因其个体较小且细胞外壳覆盖一层硅质膜,难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准确鉴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对该藻株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分离藻株为微小辐环藻HY01 (Actinocyclus exiguous HY01)。藻细胞直径约为(11.4±1.0) μm,壳面上有很多小孔,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且壳中央的孔密度较壳边缘稀疏,壳边缘具有眼斑结构,有3~5个唇形突。以不同浓度氨氮和硝态氮为氮源培养微小辐环藻HY01,结果显示,微小辐环藻HY01均能利用氨氮和硝态氮进行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为600和882 μmol/L,但以氨氮为氮源时微小辐环藻HY01的最大细胞密度、最高比生长速率以及蛋白含量均低于以硝态氮为氮源,表明微小辐环藻HY01可能更喜欢利用硝态氮,但对较高浓度的氨氮有一定的耐受性。
关键词:
微小辐环藻 鉴定 氨氮 硝态氮 生长特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红星 尼倩 陈钊 李健 常志强 赵法箴
设置26、28和30℃3个水温处理组,研究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28℃处理组虾池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与30℃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个水温处理组间的活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养殖前期(5月15日—29日),3个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5月29日之后,26和28℃处理组的微藻密度相对稳定,而30℃处理组呈上下波动的趋势.26、28和30℃处理组分别检测出浮游微藻3门15种、3门16种和4门17种.(3)试验期间,各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均未检测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4)26℃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8℃处理组的浮游微藻总密度呈升高的趋势;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30℃处理组的浮游微藻密度呈"M"型趋势;前期优势种较少,以普通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为主,普通小球藻的优势度最高;中期之后,牟氏角毛藻取代普通小球藻,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养殖中期,铜绿微囊藻也演替为优势种;随着养殖的进行,牟氏角毛藻逐渐成为优势种,优势度逐渐增大,在养殖的后期演替为唯一优势种.(5)26、28和30℃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0~1.64、1.07~1.69和1.26~1.83;随着养殖的进行,26和28℃处理组的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30℃处理组呈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趋势.(6)随着养殖的进行,各处理组水体中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整个养殖期间,26、28和30℃处理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32和0.2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浮游微藻 水温 优势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岑剑伟 王剑河 李来好 郝淑贤 李卓佳 文国 石红 周婉君
仪器分析法(营养成份分析和质构分析)与感官评价法有机结合,以对虾口感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对虾品质鉴定体系,并以此法对无公害海水养殖、传统海水养殖及传统淡水养殖对虾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对虾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对虾的机体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不大,只有无公害虾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达2.76mg.g-1。氨基酸分析中表明:无公害海水养殖对虾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优于其余样品;无公害虾的感官指标基本上与海水虾相似,3种虾的色泽和气味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无公害虾的滋味及口感均比其它两组对照好;多汁性指标则以淡水虾最佳。在质构分析方面,3种虾硬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习林 杨展昆 朱其建
采用正交表L20(51×28)安排5种水平放养密度(50、100、170、260、340个/m~2),与增氧方式、是否换水、是否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消毒剂4种简易水质调控措施开展室内水泥池凡纳滨对虾养殖实验。通过比较分析水质演变规律、消化酶比活力与养殖效果,综合探讨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密度及简易水质调控措施效果。结果显示:放养密度显著影响温室水泥池养殖水体水质、对虾生长及产量(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健龙 江敏 王城峰 童晓岚 金婧 顾德平 胡伟国 于忠利 戴习林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挂膜式生物滤器内不同位置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集已运行46 d的挂膜式生物滤器内挂膜上部外侧和内侧、下部内侧和外侧及收集盘5个不同位置的微生物,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对生物滤器内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不同位置间功能性微生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5个不同位置共鉴定出10个主要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丰度比例较大,为主要优势类群,硝化螺旋菌门(Nit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玉宏 柴鹏程 胡修贵 孙艳 黄倢 宋晓玲
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工厂化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RFLP结果显示,8月样品中不同的克隆子为5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able 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其次为鲁杰氏菌属菌种Ruegeria spp.和Rhodobacterales spp.。依据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俊伟 颉晓勇 郭永坚 朱长波 常华 王豪杰 陈素文
通过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监测池塘水质变化,研究分段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养殖实验在6口池塘内(0.267 hm~2/口)进行,首先在其中2口池塘内进行对虾的中间培育,养殖密度为300×104尾/hm~2。经过36 d和48 d的中间培育后,将对虾先后转移到其他4口池塘内,养殖密度为60×10~4尾/hm~2,分别记为t_1和t_2组。剩余的对虾继续养殖在中间培育池塘内,记为C组。结果显示,经过分段养殖的t_1和t_2组对虾,在分池养殖阶段7 d内,生长速度均明显增加,其特定生长率(sGR)分别达到9.36%/d和6.76%/d;养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红艳 刘天红 孙元芹 于晓清 叶海斌 王颖
对生态化池塘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与日本囊对虾相近。两种对虾均呈现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均含有18种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9.29±0.16)%、(29.01±0.1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8.57、67.90,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且凡纳滨对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略高于日本囊对虾;两种对虾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等无机元素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臧维玲 王永涛 戴习林 姚庆祯 何伟 徐桂荣 丁福江
利用臭氧与生物滤器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室内南美白对虾幼虾养殖。试验期间,按48~72h间隔以臭氧处理养虾循环水2h、曝气2~4h。水处理期间,暂停处理池、养虾池间水循环,过滤系统持续运转。53d中,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化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各指标平均值为:NH3-Nt0.41mg·L-1,NO-2-N0.057mg·L-1,COD10.12mg·L-1,氧化还原电位379mV,浑浊度0.6NTU,细菌总数10200cell·mL-1,弧菌数6cell·mL-1;同时获得较高的幼虾成活率(78.3%~80.2%)。根据试验结果与河口水特点,提出了河口区室内养虾循环水处理模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朱雅珠 张海明 朱晓东
根据室内工厂化养殖斑节对虾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对其生长特性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475×10-5L2.9925,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快速生长期(42~70日龄)、稳定生长期(70~98日龄)、生长衰老期(98日龄以后)3个时期,各生长阶段的肥满度差异显著(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士 臧维玲 戴习林 侯文杰 张煜 杨明 丁福江
在不换水、不用药条件下,在室内采用相同规格(3.50 m×7.15 m×1.20 m)水泥池和相同养殖密度300 ind/m3,分别以水位40、80、110 cm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81 d,研究不同养殖水位(水量)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养殖系统的氮、磷收支。结果表明:40 cm水位试验组成活率、单位体积水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个组单位面积水体产量两两间差异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