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6)
- 2023(16187)
- 2022(13242)
- 2021(12025)
- 2020(10288)
- 2019(23390)
- 2018(23498)
- 2017(45844)
- 2016(24913)
- 2015(28282)
- 2014(28405)
- 2013(28168)
- 2012(25593)
- 2011(23077)
- 2010(23656)
- 2009(22499)
- 2008(22689)
- 2007(20883)
- 2006(18479)
- 2005(16701)
- 学科
- 济(115899)
- 经济(115779)
- 业(98894)
- 管理(80732)
- 企(80602)
- 企业(80602)
- 方法(50256)
- 农(48561)
- 数学(40962)
- 数学方法(40362)
- 业经(35307)
- 农业(32194)
- 财(30168)
- 中国(29632)
- 地方(23499)
- 制(21833)
- 务(21178)
- 财务(21124)
- 技术(21098)
- 财务管理(21090)
- 企业财务(19892)
- 理论(19468)
- 学(19303)
- 和(19074)
- 贸(18977)
- 贸易(18968)
- 易(18360)
- 划(18358)
- 策(18069)
- 环境(18059)
- 机构
- 学院(371076)
- 大学(361609)
- 济(156692)
- 经济(153474)
- 管理(147754)
- 理学(126949)
- 理学院(125665)
- 管理学(123482)
- 管理学院(122825)
- 研究(119137)
- 中国(93699)
- 京(76366)
- 科学(73065)
- 农(72803)
- 财(69300)
- 所(60345)
- 江(58299)
- 业大(57837)
- 中心(56216)
- 农业(55974)
- 财经(55158)
- 研究所(54476)
- 经(49771)
- 北京(47674)
- 经济学(47068)
- 州(46041)
- 范(45505)
- 师范(45100)
- 经济学院(42720)
- 院(42387)
- 基金
- 项目(241730)
- 科学(191652)
- 研究(177372)
- 基金(175229)
- 家(151265)
- 国家(149910)
- 科学基金(130436)
- 社会(114608)
- 社会科(108519)
- 社会科学(108485)
- 省(97737)
- 基金项目(93177)
- 自然(83425)
- 自然科(81442)
- 自然科学(81424)
- 自然科学基金(79977)
- 划(79689)
- 教育(79532)
- 编号(72751)
- 资助(70773)
- 成果(56654)
- 发(54206)
- 重点(53932)
- 部(52527)
- 创(52274)
- 课题(49277)
- 创新(48242)
- 业(47299)
- 国家社会(47146)
- 科研(45664)
- 期刊
- 济(183008)
- 经济(183008)
- 研究(103782)
- 农(71908)
- 中国(70291)
- 管理(55744)
- 财(55595)
- 学报(53183)
- 科学(52643)
- 农业(48299)
- 大学(41288)
- 学学(39521)
- 业经(36462)
- 技术(34831)
- 融(34816)
- 金融(34816)
- 教育(31667)
- 财经(27178)
- 经济研究(26901)
- 业(26377)
- 问题(26277)
- 经(23512)
- 技术经济(21644)
- 统计(19393)
- 商业(18664)
- 版(18640)
- 现代(18573)
- 策(18375)
- 世界(17924)
- 资源(17102)
共检索到550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彭鹏 姜启军
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其融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优势,逐渐成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悖论:已经实现产业化的农业急需向生态化的方向升级,否则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损害;而现有的生态农业又缺乏完备的产业系统支撑,缺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化解上述悖论的关键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则是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抓手。文章在分析宣城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现状和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化 经营模式 宣城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彭鹏 姜启军
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其融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优势,逐渐成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悖论:已经实现产业化的农业急需向生态化的方向升级,否则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损害;而现有的生态农业又缺乏完备的产业系统支撑,缺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化解上述悖论的关键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则是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抓手。文章在分析宣城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现状和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化 经营模式 宣城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彭鹏 姜启军
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其融合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优势,逐渐成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悖论:已经实现产业化的农业急需向生态化的方向升级,否则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损害;而现有的生态农业又缺乏完备的产业系统支撑,缺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化解上述悖论的关键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则是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抓手。文章在分析宣城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现状和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化 经营模式 宣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慧峰 李彤
本文对各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进行对比分析 ,把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合同制、农业合作社、农工商综合体和联营体。对该四种类型的概念、特点及其适应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国外农业 产业化经营 组织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莉 周静 刘长远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要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化经营主体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从而增强我国农业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普遍模式,在国外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它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农业生产方式。所谓生态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桂英 王秀成 韩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帆 江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倪文 郭妍
本文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论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对我国冀东地区卢龙县的农业产业化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营模式 综合评价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建华 张岳恒
各地如何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根据自身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以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是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和处理好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入手 ,对广东分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营模式 区域 广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德纶
京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刘德纶一、京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现状从本质上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多元参与者主体形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它的核心内涵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否建有这种利益共同体,是判断某种经营实体是否是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其能否正常...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英
本文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构造与原则来考察,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有三种模式。以实例从农业产业化对效率、价格及区域经济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评价农业产业化的绩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坦永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之一就是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及其效率的改进。河南省已经摸索出了各种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但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并不完善,在实际运作中表现出诸多问题,运作效率不高。为克服现有模式运行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合河南省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优化设计方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光辉
文章对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 ,并将之总结为“温氏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劳动者与所有者合二为一的全员股份制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 ;供产销一条龙 ,集团化大生产是其利润保障的组织形式 ;高度重视人才与技术研发形成了稳定创新机制 ;共同富裕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自我管理和自觉行动 ,并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实践证明 ,“温氏模式”是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照忠 刘仁忠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优化选择是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企业和农户间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看,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了"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股份合作社+农户"三类主要模式。本文以图示模型为工具,将三类模式进行了分类归纳描述,并论述了"农户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的区别与联系。基于农业规模经营的视角,通过对三类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主体间在交易环节和加工环节进行博弈分析,最终得出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经营可以获得农产品经营的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和加工的剩余价值最大化。剩余规模越大,合作主体间的利益越大,双方的合作也越稳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合作社 博弈 最优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