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6)
2023(1745)
2022(1486)
2021(1448)
2020(1235)
2019(3064)
2018(2979)
2017(7059)
2016(3532)
2015(4026)
2014(4255)
2013(4299)
2012(4079)
2011(3475)
2010(3465)
2009(3309)
2008(3346)
2007(3133)
2006(2957)
2005(2828)
作者
(9423)
(7809)
(7672)
(7644)
(5000)
(3674)
(3615)
(3170)
(2909)
(2876)
(2797)
(2678)
(2654)
(2637)
(2587)
(2458)
(2326)
(2271)
(2198)
(2072)
(2070)
(1890)
(1878)
(1839)
(1816)
(1749)
(1741)
(1702)
(1689)
(1610)
学科
(17587)
经济(17577)
(14610)
银行(14465)
(13242)
(10598)
方法(9613)
数学(9188)
数学方法(9173)
业务(8580)
(7914)
制度(7912)
(7675)
银行制(7504)
(7184)
金融(7184)
管理(7117)
(5425)
企业(5425)
中国(4742)
(4106)
地方(3981)
(3378)
税收(3304)
(3287)
(3047)
地方经济(3000)
(2894)
体制(2806)
(2793)
机构
大学(46687)
学院(45473)
(25349)
经济(24934)
中国(20491)
管理(17340)
(16360)
银行(15676)
研究(15560)
(14483)
理学(13943)
理学院(13835)
管理学(13737)
管理学院(13656)
(13557)
财经(10434)
(9958)
(9525)
经济学(9426)
(9073)
金融(8950)
经济学院(8738)
中心(8407)
财经大学(7941)
(7780)
(7646)
(7498)
人民(7362)
科学(7009)
研究所(6648)
基金
项目(25990)
科学(20610)
基金(20253)
研究(18919)
(16948)
国家(16860)
科学基金(14709)
社会(13453)
社会科(12960)
社会科学(12960)
基金项目(10317)
资助(9283)
(8996)
自然(8736)
教育(8619)
自然科(8548)
自然科学(8548)
自然科学基金(8414)
(7420)
编号(6692)
(6555)
国家社会(6159)
教育部(6031)
重点(5878)
人文(5785)
(5696)
成果(5551)
社科(5406)
中国(5390)
(5378)
期刊
(25194)
经济(25194)
(21697)
金融(21697)
研究(19619)
(10947)
中国(9606)
管理(6683)
(6214)
财经(5978)
科学(5342)
学报(5236)
(5098)
经济研究(4746)
大学(4244)
学学(4158)
理论(3539)
问题(3489)
国际(3488)
农村(3459)
(3459)
技术(3424)
实践(3127)
(3127)
(2956)
统计(2867)
会计(2855)
农村金融(2828)
技术经济(2722)
业经(2691)
共检索到84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宗良  熊启跃  
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迂回曲折、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凸显。2015年前三个季度,我国18家上市银行(包括A股上市的16家银行和H股上市的重庆银行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总计实现净利润10470.4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较2014年下降7.76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大型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0.71%,已接近零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亮华  
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资金在金融市场中长期流动趋势的观察和分析,指出居民存款增速下降已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常态,这是金融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及利率水平进入下降通道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给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挑战。商业银行应顺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开拓多元化负债来源、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夯实结算和存款客户基础、为居民提供广泛的资产管理服务、向综合经营谋求发展空间、拓展海外金融服务市场,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浩  
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是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运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数据分析发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影响是存在区别的:在危机爆发和深化的阶段(2007—2010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速下行都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并且在统计检验上都是显著的;在后危机时代(2011—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行并没有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速下行则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在危机爆发和深化的阶段(2007—2010年)还是在后危机时代(2011—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雪飞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其利润增长快慢与经济周期紧密相连,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影响银行利润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利率市场化、公司治理结构、业务创新等。因此,只有全面分析银行业利润增长的现状,才能客观认识银行业利润的增长问题。商业银行只有正确认识利润增长的周期性,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才能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明彦  
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报披露引人瞩目,截至8月31日,八家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半年报相继披露,为全面把握股份制银行经营状况,本文从盈利、资产、负债、定价、收入、成本与风险六个方面对八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选取部分能反映潜在竞争力指标进行排名赋分,最终得出各银行得分合计和排名,并得出一系列结论,同时对股份制银行未来经营进行展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我国银行业盈利增长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且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也是良好外部环境下银行积极参与竞争、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结果,不存在所谓"暴利"之说。前瞻地看,受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发展、金融改革加速以及监管更趋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银行业可能出现资产增速适度下降、息差逐步收窄以及不良资产有所反弹的态势,利润增长将明显减速,趋向温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胜  胡玲燕  
今年以来,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文的分析表明,银行业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现行金融保护制度、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银行业改革红利和市场环境变迁等,是各种内外部、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银行业良好的经营绩效对于银行、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当前银行业的高盈利不具备可持续性,可采取有关改革措施保持银行业利润合理、平稳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和储蓄率逐步下降,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放缓,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将逐步下调,经济增速难以保持在过去30多年接近10%的平均增速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从实施一揽子计划的强劲反弹逐步放缓到9.5%~9.8%的增长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伟  赵治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发现:2007~2012年我国银行业平均利润效率出现较大波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效率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银行的所有制形式、市场份额以及权益比率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正影响,贷存比与上市年数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负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自我改革和完善,不断提升利润效率水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孟望生  周鹏  韩超  李井林  
现有文献对银行业高利润现象的研究大多框定在行业内,而行业间比较明显不足。将含银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视为全社会利润竞赛者纳入竞赛理论框架中,有助于更好揭示银行业利润来源与变化。运用竞赛理论分析行业层面的利润竞赛机制,得出市场结构、政治背景、规模以及人才储备等先天优势是促成行业高利润的关键因素的结论。进一步地,选取我国2008-2012年各行业的数据对这些要素与行业利润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对银行业与其它行业进行比较,并分析了银行业特性。最终得出:银行业在竞赛伊始具有的规模、市场结构和人才禀赋等方面的"先天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苏益南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利润居高不下而制造业利润走低,引发了银行业侵占制造业利润的质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银行业净利润、制造业净利润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探寻了银行业对制造业净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侵占了制造业的利润,金融垄断问题是银行业影响制造业利润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放宽银行业准入条件、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完善银行对制造业的融资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去年净利润突破万亿大关,创历史新高。在国际银行业危机四伏,全球经济前景暗淡,以及国内经济面对诸多不确定的背景下,银行利润的高增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几年我国银行业税后利润增速基本保持30%以上,利润不断攀升。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为4467亿元,2008年为5834亿元,2009年为6684亿元,2010年为8991亿元,一年一个台阶。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影子银行增长率、M2增速及经济增长率的MS-VAR模型并选取1990~2014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区制下,区制2中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要大于区制1中的作用效果,即货币扩张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减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而在货币紧缩时,影子银行规模增速加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在民营银行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银行业是赚钱的行业,拥有了牌照,就拥有了赚钱的手段,这也是社会上多数人的看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银行业是特殊产业,并非"一民(私)就灵",也并非只赚不亏。这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将之概括为"社会视角"和"银行视角"。我们理解这两种视角所释放的热情与理性,但必须看到银行的本质。银行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特殊产业,有其发展规律,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责任。办银行不是简单的资本投资、工商投资,而是管理和经营不确定性的风险行业。这要求银行业应始终做到审慎和自律。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体对银行准入是完全自由和开放的。同时,我们也不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建伟  
国内外理论研究表明,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作用的,贷款增长既是经济增长变化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经济增长需要资金支持,引发了贷款需求,GDP的规模越大,贷款需求越大。贷款增长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增长,贷款调剂了资金余缺,缓解企业和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增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并扩大了生产能力,进而推动了增长。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速密切相关贷款余额与GDP总量走势保持基本一致1980~2009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