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
2023(627)
2022(532)
2021(481)
2020(374)
2019(848)
2018(809)
2017(1455)
2016(772)
2015(877)
2014(771)
2013(705)
2012(662)
2011(692)
2010(622)
2009(542)
2008(564)
2007(425)
2006(457)
2005(388)
作者
(1892)
(1597)
(1492)
(1474)
(924)
(712)
(670)
(635)
(596)
(532)
(522)
(520)
(509)
(465)
(464)
(459)
(446)
(440)
(428)
(409)
(399)
(392)
(382)
(357)
(347)
(339)
(334)
(320)
(319)
(304)
学科
(3046)
经济(3039)
(1677)
管理(1609)
世界(1515)
(1086)
企业(1086)
(1031)
中国(928)
世界经济(880)
问题(874)
教育(754)
农业(708)
(699)
贸易(698)
(690)
经济问题(633)
理论(603)
业经(601)
国际(586)
方法(581)
关系(575)
(503)
金融(503)
(496)
(478)
工作(465)
教学(431)
发展(429)
(429)
机构
大学(10357)
学院(9746)
研究(4368)
(3948)
经济(3868)
管理(3561)
理学(3064)
理学院(3027)
管理学(2990)
管理学院(2971)
中国(2765)
(2373)
(2176)
师范(2172)
科学(2164)
(2096)
研究所(1887)
中心(1866)
师范大学(1859)
教育(1782)
(1684)
北京(1563)
(1538)
(1516)
(1427)
农业(1285)
业大(1248)
研究院(1235)
社会(1208)
研究中心(1200)
基金
项目(6571)
研究(5582)
科学(5386)
基金(4831)
(4122)
国家(4075)
社会(3735)
社会科(3462)
社会科学(3462)
科学基金(3430)
教育(2794)
编号(2434)
基金项目(2410)
成果(2338)
(2284)
(2162)
自然(1822)
资助(1783)
自然科(1774)
自然科学(1774)
自然科学基金(1757)
课题(1713)
(1635)
国家社会(1592)
(1540)
(1489)
项目编号(1487)
教育部(1475)
重点(1453)
(1427)
期刊
(4906)
经济(4906)
研究(3656)
教育(2850)
中国(2437)
(1745)
世界(1660)
科学(1458)
管理(1344)
学报(1321)
农业(1295)
大学(1180)
国际(1006)
(965)
学学(948)
(911)
世界经济(858)
(794)
技术(773)
经济研究(759)
(728)
论坛(728)
图书(716)
社会(694)
(637)
金融(637)
业经(618)
问题(615)
(602)
社会科(587)
共检索到16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卓勇良  
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类心灵,这话一般而言并不错。然而,客观世界如果缺乏心灵感知,缺乏心灵参与,缺乏心灵建构,就什么也不是。至于人类在这样的客观世界当中,或近乎于猴子。必须指出的是,所谓客观世界是相对于主观世界而言。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两个方面中,可以说少了任一方面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是人类对于自己身处的大自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学军  卜南  
哲学史上有过三次研究旨趣的转向,这是在同一个连续进程中人们关注点不同而导致的三个事件,实际上哲学家们思考的对象一直是同一个,世界始终还是那个世界。伴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和自身开发世界的力量加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加深,看世界的视角也有变化。从历史和语义视角看,人类世界观体系演变走的是两条路线,其一是以物质为基始,其二是以心理活动为基始。由一个庞大的信念库组成的世界观体系的演变与生产力水平的飞跃、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人类社会形态变迁线性相关,四者具有内在强关联性。其演变的逻辑有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需要、科学研究的发展、哲学研究的重大转向和不同时期的语义转换等方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学军  卜南  
哲学史上有过三次研究旨趣的转向,这是在同一个连续进程中人们关注点不同而导致的三个事件,实际上哲学家们思考的对象一直是同一个,世界始终还是那个世界。伴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和自身开发世界的力量加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加深,看世界的视角也有变化。从历史和语义视角看,人类世界观体系演变走的是两条路线,其一是以物质为基始,其二是以心理活动为基始。由一个庞大的信念库组成的世界观体系的演变与生产力水平的飞跃、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人类社会形态变迁线性相关,四者具有内在强关联性。其演变的逻辑有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需要、科学研究的发展、哲学研究的重大转向和不同时期的语义转换等方面。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雯  
分析调查了中国留守儿童阅读困境与成因,阐述了将真人图书馆引入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中的优势,并提出真人图书馆在留守儿童阅读推广中的运行策略以及真人图书馆的多元化合作,同时分析了真人图书馆在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中难以实现的原因,以期给真人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迪  
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解释心灵与世界怎样联系在一起,教育要做的正是把儿童的心灵与世界联系起来,让儿童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在这一点上塞尔意向性理论可以为教育提供启示。心灵通过"内在的意向性"与世界相连,满足条件是理解意向性的关键,在语言的作用下意向性获得丰富和发展。教师要把目前对学生来讲是以"派生的意向性"为表达形式的教学内容回溯到"内在的意向性",办法是确保满足条件实存,并且要让学生"实际地经验到"满足条件,直接经验只是"实际地经验到"的初级阶段,在意向性发展的不同阶段概念也可以"实际地经验到",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使得心灵丰富和发展起来。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崔佳  
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到底立了什么?渐近不惑,究竟解了什么惑?深夜静思,对从业近二十年的经历做一次心灵盘点吧。三十而立——坚定地将人生志向与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不怎么被社会看好的社会审计专业人士,收入仅供弥补日常开支、保证家庭温饱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婧  
人性之卓越乃是对丰富、美好和高贵的追寻。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历经岁月考验的文化对象被贬低为商品供人消费和娱乐,甚至被视作无用之物。伴随着这种价值大甩卖,人们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那些真正感动和吸引着我们的丰富、美好和高贵。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这意味着大学的旨趣乃是引导年轻人进入到人类历史的纵深之处,在对优秀文化的回忆中理解人类心灵所依靠的意义世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经典作为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董小平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征形成了言说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主观建构是课程知识在私人维度的实现机制,它包括解读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私人知识和回归公共的知识世界。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同一性可以在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教育需要追求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整合,以促进课程知识的主观内容在主体间的共感性,确保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主体间的通约性,加强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内部的相互转化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伦腾  
统计参与企业决策的基本方向企业的统计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渗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因此,统计参与企业决策也就必须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深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和环节。1、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决策通过运用统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对企业的产量、品种、质量、利润、成本、销售等问题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各种生产经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帮助企业决策人员确定正确的生产经营目标、方针与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健  
今年是《金融与经济》创刊整整30年,恰巧与我的工龄同相当;更有缘的是,我曾经集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一身,直接或间接与她打了将近30年交道,沧海是为水,巫山不是云,她与我"纠结"下不了情,可以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  
本文着重讨论了语言对于师生心灵交往的作用 ,指出 :通过语言 ,师生确认存在 ,从而使教育成为可能 ;通过语言 ,师生共享世界 ,从而使生命敞亮起来 ;通过语言 ,师生对话人生 ,从而引起师生同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桑新民  
大学校长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位,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校长。大学校长作为"象牙塔"的掌门人,不仅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而且在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博文  
在高校治理中,学生参与的程序化是确保高校决策科学合理的重要实施条件,但现实中我国高校决策的学生参与存在明显的程序性缺失,导致学生参与的无序化、盲目化与片面化。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文章设计了学生参与决策的程序化模式图,希冀为学生参与高校决策科学有序的实行提供一套有效的步骤指导。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洋  
国家身份可以划分为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具体身份是总体身份在不同场域的具体投射。作为话语实践的一种形式,叙事则是身份建构的主要机制,它将一系列关于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的隐喻以特定逻辑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所追求的总体身份是负责任大国,而这一身份的主要表现则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身份通过领域或功能以及地域两个维度被投射到北极场域,形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具体身份。本文在论述叙事和国家身份形成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身份隐喻通过叙事被投射到具体场域中的过程。通过叙事,"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同中国的国际责任、各国的共同利益等话语联系在一起,成为负责任大国身份在北极场域的延伸,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观目标的组成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