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3)
- 2023(6100)
- 2022(5311)
- 2021(5085)
- 2020(4583)
- 2019(10867)
- 2018(10584)
- 2017(20546)
- 2016(11683)
- 2015(13528)
- 2014(13973)
- 2013(13971)
- 2012(13468)
- 2011(12414)
- 2010(12780)
- 2009(11960)
- 2008(12182)
- 2007(11244)
- 2006(9571)
- 2005(8850)
- 学科
- 济(51576)
- 经济(51531)
- 管理(30941)
- 业(29281)
- 方法(25685)
- 企(23776)
- 企业(23776)
- 数学(22370)
- 数学方法(22102)
- 学(17095)
- 农(12847)
- 中国(11784)
- 财(11708)
- 理论(9839)
- 贸(9138)
- 贸易(9137)
- 业经(9003)
- 地方(8895)
- 易(8752)
- 和(8482)
- 农业(8413)
- 制(8303)
- 技术(7542)
- 教育(7144)
- 务(7080)
- 银(7067)
- 财务(7066)
- 财务管理(7043)
- 银行(7032)
- 融(6892)
- 机构
- 大学(182252)
- 学院(178754)
- 济(70941)
- 经济(69311)
- 管理(64978)
- 研究(62420)
- 理学(55529)
- 理学院(54848)
- 管理学(53727)
- 管理学院(53390)
- 中国(44564)
- 科学(40721)
- 京(39023)
- 农(34225)
- 所(33823)
- 财(31664)
- 研究所(30951)
- 业大(29024)
- 中心(28328)
- 江(28104)
- 农业(27315)
- 范(26289)
- 师范(26027)
- 财经(25487)
- 北京(24613)
- 经(22975)
- 经济学(22664)
- 州(22157)
- 院(21506)
- 师范大学(21066)
- 基金
- 项目(114743)
- 科学(87802)
- 研究(82500)
- 基金(80604)
- 家(71173)
- 国家(70587)
- 科学基金(58426)
- 社会(49516)
- 社会科(46688)
- 社会科学(46669)
- 省(45400)
- 基金项目(42642)
- 教育(39921)
- 划(38447)
- 自然(38163)
- 自然科(37233)
- 自然科学(37217)
- 自然科学基金(36553)
- 编号(35029)
- 资助(33990)
- 成果(30216)
- 重点(26205)
- 部(25731)
- 课题(24082)
- 发(24043)
- 创(23102)
- 科研(22382)
- 大学(21786)
- 教育部(21636)
- 创新(21627)
共检索到263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江峰
知识观分歧的日益尖锐化,客观上要求今天对课程改革的任何一种判断必须给出其知识论根据。本文以“王钟之争”为切入点,在梳理传统派和改革派知识观分歧的基础上,详析了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认识论根据,指出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进而从剖析互动的知识观之由来及其与传统知识观的分歧入手,将分歧的关键定位于知识的独立自在性问题方面;最后以渡普尔的“世界3”为根据,给出消解分歧的一种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知识史当中两个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经历了哲学与科学的同源分流过程,最终在当今的知识界形成了知识来源的两种不同路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旅游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其知识获得途径的选择和利用问题。对此,文章讨论了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梳理了这两个路径对旅游知识贡献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的观点建立在东西方哲学传统有所不同这一基点上,进而指出由此带来的东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趋向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意义。文章认为,西方哲学主流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玉民 李建瑞
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特别关注的问题。怎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么对待科学技术,生态哲学中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两种思潮。通过这两种思潮的对比分析,得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才能逐步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冲突,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冷德诚 司有仑
两种美育说评析冷德诚司有仑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基本任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以一定的审美媒介去感染、启迪美的接受主体,使其在美的欣赏、美感享受的过程中,逐步把握较为系统的美学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以及...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天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理论,即两类发展理论,是我国学者提出的具有本土性的原创概念和范畴,是认识、理解和指导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想及方法。两类发展理论本身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拓展、深化和提升,它不仅指通常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关系,而且涵盖两种教育哲学(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及两大教育规律(内部关系规律与外部关系规律)所揭示的基本内容,如此才能更有力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和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瑜
教师个人课程观的确立,是促进课程发展的核心因素。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总体上没有从传统的课程观中走出来,真正独立的个人课程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过程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建构一种个人有机课程观,使教师真正能成为课程发展的主体,是促进课程改革向实践纵深推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有机课程观 教师发展 过程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海涛
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的过程蕴含着知识观的变化:知识不再是普适的、客观的、价值中立的,而是情境性的、文化的、价值负载的。本文先择要叙述新教育社会学课程论者、批判课程论者、后现代课程论者的知识观,然后总结其共有的知识理念:突出知识的价值性和情境性,最后分析知识观的变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知识 课程 价值性 情境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芳
知识观转变影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背后是整个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一味地绝对反本质、反特定、反抽象,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表现,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课程知识观的哲学思维冲突还需要到现成与生成、本质与现象的实然关系中去找寻。不能逃离了"理性的狂妄"之后,就接着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产生各种非理性主义的茫然及焦虑。在这一点上,需要理论警醒与自觉。要确认知识的多元存在形态,重构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和关系性,明确系统课程知识的适用条件和界限总体,进而保证对知识对象认知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问题不在于本质性的终极知识是否存在,而在于追问本身以及过程。同时,回归现实进行调和重构,做出符合时代哲学思维特点的课程知识观范式转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菊
作为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理念,课程领导正逐渐成为课程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两种课程领导观的介绍与分析,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课程领导,以期对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
课程 课程领导 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恒轩
新供给经济学于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学者对经济学理论的反思中应运而生,理论联系实际,且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主张以供给端发力服务全局,是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经济学者贾康、苏京春撰著的《新供给经济学》于2015年8月在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敬请关心中国经济的人们给予关注。本书约32万字,共分5部分22章。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导论、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五维一体化"框架创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在《高等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之时,我曾写文章提出两个观点: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相对薄弱和滞后的状况亟待改变;课程和教学论的研究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新热点,成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新的增长点1。我们看到,一方面,在欧美发达国家批判"失去灵魂的卓越"和"回归大学之道"的呼声日高,诸多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显飞 黎昔柒
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研究对于"技术哲学"与"哲学认识论"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现代信息技术朝着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国内外学者基于信息技术哲学来探讨当代认识论的研究路向大致有三种:一是从信息技术哲学出发引申或拓展到对当代认识论问题进行探讨;二是从作为哲学元理论的认识论出发拓展到信息技术哲学的研究;三是将认识论哲学与信息技术哲学作为并列重要的理论基架"直接"研究信息技术的认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系统探讨中国与西方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强化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
关键词:
信息技术哲学 认识论 研究述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寿义 赵淑惠
会计目标作为财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其统驭及导向作用已在会计理论及实务界达成共识。但是对会计目标内涵的理解,目前理论界仍然存在诸多异议,该异议的存在引发了本文对会计目标主客观性问题的探讨。鉴于主客观性界定中涉及的哲学基础,本文选取了会计之外的哲学视角,以会计目标的内涵分析为起点,借助于哲学分析途径下的方法论选择,以构建论作为对会计目标进行主客观性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从环境的变迁入手,分析会计目标的行为主观性,从而明确了会计目标行为主观性与作为社会结构的客观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
会计目标 方法论 主客观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彬
通过概念解析的方法澄清有关"知识服务"概念使用上的混乱,并借助这种解析讨论知识服务与知识生产和知识消费之间的关系。提出知识服务是由知识生产服务和知识消费服务两部分构成的。虽然可以把知识生产服务摆在知识服务的核心地位,但对知识服务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知识生产服务方面。与知识生产服务相比,知识消费服务才是图书馆更为基本的知识服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育球
当代西方分析教师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和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对教师教育问题进行元研究。约翰·威尔逊通过"成为教师"、"教学"等相关概念群的分析,厘清了"教师教育"这一日常概念。伊斯雷尔·谢弗勒对那些否定教育理论与研究对教师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的怀疑论者进行了深刻的逻辑批判。他揭露了这些怀疑论者化约论的逻辑谬误与技术主义的肤浅。虽然分析教师教育哲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且发展前景可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