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9)
- 2023(14823)
- 2022(12660)
- 2021(11951)
- 2020(9552)
- 2019(21770)
- 2018(21441)
- 2017(41400)
- 2016(22525)
- 2015(25175)
- 2014(25015)
- 2013(24295)
- 2012(21703)
- 2011(19535)
- 2010(19295)
- 2009(17663)
- 2008(16564)
- 2007(14435)
- 2006(12443)
- 2005(10796)
- 学科
- 济(88850)
- 经济(88765)
- 管理(62387)
- 业(58449)
- 企(47427)
- 企业(47427)
- 方法(38579)
- 数学(33437)
- 数学方法(33075)
- 农(25360)
- 中国(23100)
- 业经(20829)
- 地方(20659)
- 财(19674)
- 学(17853)
- 农业(17212)
- 理论(15685)
- 贸(15679)
- 贸易(15669)
- 制(15437)
- 易(15144)
- 环境(14153)
- 和(13925)
- 银(13382)
- 银行(13348)
- 技术(13292)
- 融(13099)
- 金融(13096)
- 行(12744)
- 务(12648)
- 机构
- 学院(309638)
- 大学(306247)
- 管理(124660)
- 济(120647)
- 经济(117956)
- 理学(108446)
- 理学院(107280)
- 管理学(105480)
- 管理学院(104910)
- 研究(100716)
- 中国(75143)
- 京(64511)
- 科学(62263)
- 财(53481)
- 所(49195)
- 农(47825)
- 中心(45909)
- 业大(45678)
- 研究所(44911)
- 江(44176)
- 财经(43651)
- 范(42153)
- 师范(41814)
- 北京(40379)
- 经(39659)
- 院(37176)
- 农业(37124)
- 州(36532)
- 经济学(35270)
- 技术(33570)
- 基金
- 项目(217068)
- 科学(171263)
- 研究(163206)
- 基金(155830)
- 家(134988)
- 国家(133839)
- 科学基金(115736)
- 社会(101504)
- 社会科(96058)
- 社会科学(96035)
- 省(85959)
- 基金项目(83074)
- 教育(75434)
- 自然(74483)
- 自然科(72717)
- 自然科学(72703)
- 划(71983)
- 自然科学基金(71381)
- 编号(69160)
- 资助(62844)
- 成果(54952)
- 重点(48579)
- 发(47421)
- 部(47259)
- 课题(46862)
- 创(45733)
- 创新(42488)
- 项目编号(42076)
- 国家社会(41134)
- 科研(40936)
- 期刊
- 济(131187)
- 经济(131187)
- 研究(89658)
- 中国(56694)
- 学报(46004)
- 管理(43845)
- 农(43542)
- 科学(43508)
- 教育(39674)
- 财(38919)
- 大学(34931)
- 学学(32739)
- 农业(30285)
- 技术(28088)
- 融(27074)
- 金融(27074)
- 业经(23676)
- 经济研究(21004)
- 财经(20460)
- 经(17432)
- 图书(16874)
- 问题(16544)
- 理论(15620)
- 业(14953)
- 科技(14749)
- 商业(14493)
- 实践(14429)
- 践(14429)
- 技术经济(14355)
- 现代(13773)
共检索到442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建仿
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流通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专业市场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改革阵痛。专业市场作为一个商品交易场所,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因此,客户导向理应成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在学界,相关文献对专业市场的研究大多从流通领域发展、空间规模、历史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鲜有从营销视角基于客户导向的研究。笔者认为,专业市场转型的战略取向是:以客户为导向,构建专业市场、顾客之间的渠道响应机制,实现互动共赢、共生共荣。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是客户导向的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内涵诠释与行动指南。构建渠道响应机制,关键是要实施市场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平台创新以及关系价值创新等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欣 马芊红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架构与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必然涉及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全面嵌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归根结底就是先进生产要素作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变革升级过程。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普惠型金融服务可进一步缓解农户资本约束缓解并激发生产活力,数据型平台工具则可作用于生产销售模式变革与虚拟市场扩张,数字技术研发加速将助推农业产业链拓展与产业融合深入,信息乘数效应与溢出效应双重激励下则可带来农户家庭禀赋提升与农村发展动力增强。未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进一步从资源享受均等化、要素价值发挥充分化、农村人力资源高质量优化,以及农村普惠金融业态完善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方红
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改革,是时代之需、人才培养之需。教育现代化需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均需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面对数字化转型机遇,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改革需契合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协同教研,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适时引进数字化技术课程,遵循数字化个性需求,借助数字化改革开拓专业布局新局面,确保持续提升专业教师数字素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字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浪 吕进 吴彪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战略是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背景和内在驱动因素,结合国内外多家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渠道+组织”“市场+伙伴”“人才+技术”三种数字化转型路径;同时分析了数字时代的客户体验发展趋势,并从实际出发总结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的六大创新能力,以及基于“数字运营”“数据驱动”的线上金融生态构建和客户体验提升。商业银行应积极把握数字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选取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展知识边界,提高在客户获取、数据协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以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切入点,办好人民满意金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俊 秦建华
专业文化是大学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子系统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实体支撑,是推动专业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灵魂,更是高职院校建设"软实力"的集中展示与体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核心价值旨归,应始终把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理念。文章站在专业文化视阈下,以推动文化建设为平台,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
专业文化 高职院校 职业核心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永勤
教育经验是乡村教师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钥匙,是其"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专业发展路径的重要资源,是其探寻教育意义世界的中介。但教育经验盲从容易造成教育行为的低效性、保守性和从众性,唯有改造和升华教育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经验局限性的自我识别、经验反思属性的持续强化、经验显性化之后的群体研讨、理论素养提升与哲学之思根基的建立等都是乡村教师教育经验改造和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教育经验 改造 乡村教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一君 李佳鑫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工贸易也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加工贸易的转型以及现代化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视角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模式,指出了当前贸易存在的问题,探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业务流程的科学发展。在定量分析领域,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困境及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方式转变 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胥郁 雷世平 乐乐
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跨界协作的跨专业组织。当前,内在的知识生产诉求与外在利益主体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也促使高职院校组织变革与跨专业组织的生成。然而,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知识生产面临知识创新成色不足、知识交互效果欠佳、知识运转机制不畅及知识评价体系滞后等现实困境。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从跨专业组织的科学功能定位、知识平台搭建、内部关系协同、评价体系改革等维度优化完善,协同驱动高职院校的知识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舒刚
高校智库具备学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独特优势,在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在对高校智库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智库治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库需要克服数据共享意识缺乏、战略定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和对外合作机制、激励机制不足等突出问题,并从发展理念、战略定位、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才能有效推动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路径转型,实现高校智库的良性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焱良 陈婧婍
终身学习理念不仅影响教育政策目标导向,还将深刻影响高职专业建设。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不足、保障机制协同性不够、专业建设适配度不高、实践教学实效性不足、专业评价适应性不强。因此,要构建以全素养理念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以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的社会协同机制,推动以全过程理念为引领的要素深度融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专业评价体系等,以高质量推动高职专业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易森林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教学学术思想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教学学术思想,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可以是以教学学术为主旨的校本培训、建立以教学学术为支点的校企共生体及以教学学术为重要依据的教师相关制度等。
关键词:
教学学术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敢
环境和经济已经构成为一对互为掣肘的力量。近年来,政府与民众环境正义诉求之间多起冲突引人瞩目,例如什邡事件。循依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正义的相关阐释以及经济社会学的"国家(政府)-市场-社会"分析框架,文章指出,在开展转型升级工作过程中,循沿以环境正义理论(如"娥妮"指标体系)为导向的公共政策设计有助于解决"经济—环境"对立难题,也有助于政府与公众在事关环保公共决策过程中进行良性互动,以建立起更有效的信任合作机制。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环境正义 转型升级 娥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会肖 张志艳 张佳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和重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文章介绍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制度、文化、意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专业学习共同体 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 卞广萌
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沿线区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发展与新机遇,运河乡村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单元依然是保护与利用的薄弱环节。针对大运河沿线乡村产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以文旅融合理念作为切入点,从资源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技术融合等四方面构建融合思路:即实现文化资源整合与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统筹管理,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维护运河乡村文化生态本底,重塑产业格局;赋能新战略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链条的运河乡村产业升级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潜 张德钗 林子筱
坚持问题导向是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的重要逻辑起点与方法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蕴含三重内在逻辑,从理论渊源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方法;从历史经验看,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思政课建设的优良传统;从实践指向看,“大思政课”资源建设本身就是对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回答。问题导向视域下“大思政课”资源建设存在育人场域资源整合协调不足、育人主体资源的综合素质与整体协调有待提升和育人教材资源有待更新的现实问题。因此,问题导向视域下,推动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要立足“大”视野,延展“大思政课”的育人场域;根植“思政”核心,强化育人主体资源的育人本领;回归“课堂”主阵地,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关键词:
问题导向 大思政课 资源建设 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