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5)
2023(8237)
2022(7331)
2021(6839)
2020(6255)
2019(14751)
2018(14883)
2017(29067)
2016(16097)
2015(18468)
2014(18849)
2013(18677)
2012(17171)
2011(15263)
2010(16275)
2009(15465)
2008(15174)
2007(13751)
2006(11613)
2005(10416)
作者
(47201)
(39329)
(39282)
(37559)
(25078)
(18796)
(18121)
(15527)
(14678)
(14182)
(13379)
(13217)
(12475)
(12335)
(12231)
(12197)
(12193)
(11688)
(11404)
(11179)
(9931)
(9851)
(9633)
(8962)
(8908)
(8890)
(8799)
(8740)
(7972)
(7840)
学科
(66074)
经济(66017)
(45160)
管理(43311)
方法(37485)
(35582)
企业(35582)
数学(33587)
数学方法(32985)
中国(18415)
(17375)
(16709)
(13137)
(12879)
(12246)
贸易(12232)
审计(12209)
业经(12052)
(12000)
银行(11979)
(11896)
地方(11608)
(11469)
理论(11429)
财务(11428)
财务管理(11352)
(11265)
(11177)
保险(11083)
(10806)
机构
学院(230737)
大学(229944)
(92011)
管理(90677)
经济(89924)
理学(77893)
理学院(77096)
管理学(75380)
管理学院(74973)
研究(71109)
中国(58823)
(48963)
(45075)
科学(44805)
(39142)
(37039)
财经(35887)
(35327)
业大(35027)
中心(34753)
研究所(33253)
(32417)
农业(31069)
北京(30483)
(28147)
经济学(28071)
(27679)
师范(27381)
财经大学(26669)
经济学院(25589)
基金
项目(150467)
科学(117127)
基金(108098)
研究(107429)
(93987)
国家(93235)
科学基金(79907)
社会(65959)
社会科(62471)
社会科学(62447)
(60159)
基金项目(56869)
自然(53674)
自然科(52424)
自然科学(52410)
教育(51465)
自然科学基金(51435)
(50298)
资助(46985)
编号(44995)
成果(36408)
重点(34088)
(33521)
课题(31013)
(30943)
(30829)
科研(29760)
创新(28931)
教育部(28720)
大学(28411)
期刊
(95206)
经济(95206)
研究(66320)
中国(47097)
(36941)
学报(35051)
(34151)
科学(31641)
管理(30334)
大学(26298)
学学(24910)
(24203)
金融(24203)
农业(22662)
教育(22606)
技术(21806)
财经(17130)
经济研究(15987)
业经(15304)
统计(14586)
(14464)
(13001)
(12922)
问题(12599)
技术经济(12507)
决策(12069)
财会(11908)
理论(11441)
(11058)
商业(10620)
共检索到337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崔慧静  
国际审计师联合会下的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围绕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适时对现行审计准则进行修订,于2003年发布了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本文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概念出发,分析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并指出这些缺陷将加大审计风险,对新审计风险模型提出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新审计风险模型在理论上和运用上的重大突破。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志强  
风险导向审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其后的近20年的时间里备受推崇。然而,随着本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爆发的一系列审计丑闻,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不足也初现端倪。我们研究发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缺陷起因于其所构建的基础———审计风险模型本身的缺陷。于是,本文结合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的精神对原有的审计风险模型按照审计风险源进行了重构,并根据重构的审计风险模型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有的审计战略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梁素萍  
在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通常认为存在着一个审计风险模型,理论界曾出现过蒙哥马利风险模型、阿伦斯风险模型和德.保罗风险模型等,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逄翼  
审计风险模型是198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的,已被审计界普遍接受。认真研究审计风险模型及其作用,是合理正确评估审计风险的前提。本文将在分析该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要素进行分析,以科学确定审计风险水平,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素梅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发布了一系列新准则,其中ISA200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重大改动。本文主要通过对国际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提出了一些断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晓林  李军  
在回顾总影响后果模型的基础上,对该模型在事故分级框架下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改进形式,并对其公理满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中一种改进形式既违背公理又违背常理,不宜用于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选择问题。对于另外一种改进形式,虽然满足公理,但如果改进前的模型默认路段影响后果即为最大可能影响后果,那么改进后与改进前的模型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郭莉  
本文重点论述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和审计程序的变化,以及目前在我国推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难点,以期为推动我国风险审计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国斌  李明燕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实质性审计程序前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以此客观准确地确定企业各个方面的重大错报风险。然而重大错报风险的形成路径和影响因素涉及企业的诸多方面,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评估内容往往不能全面覆盖影响因素,此外在评估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定性描述,影响最终的风险等级判断。因此,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以及模糊评价法构建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应用分析,以期为注册会计师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修订了我国现行审计风险准则。本次修订的核心是启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能力。虽然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理论上有显著的进步,但在我国现阶段推行面临着环境、制度、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难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唐文杰  谢新凤  
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学研究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研究中,文章借助于博弈论这个工具研究财务重述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博弈假定,建立了博弈模型,通过博弈模型分析的均衡解,得到财务重述所导致的利润虚增额越大,则财务风险越大的结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戴小凤  朱卫东  
文章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构建了新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内部依存的循环结构的审计风险评估模型,并给出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权重排序的实现方法。实例应用结果验证了网络分析法能有效解决层次分析法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系统各层次内部元素的依存关系及层次间元素的反馈关系,同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是可操作、实用和有效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顾煜  王博宇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行为差异和产生审计风险的根源。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过程更流畅,也提升审计质量。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得出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演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审计风险管理模型,从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风险处理反馈四个方面进行控制,认为建立审计风险处理反馈机制,保证信息不对称在审计业务进行前与进行中的连贯性消除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谢伟  
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审计风险的构成,并提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顾煜  王博宇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行为差异和产生审计风险的根源。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过程更流畅,也提升审计质量。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得出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演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审计风险管理模型,从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风险处理反馈四个方面进行控制,认为建立审计风险处理反馈机制,保证信息不对称在审计业务进行前与进行中的连贯性消除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敬贤  施国洪  马汉武  
在系统分析供应链风险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量化的方法。将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供应链风险评价中,建立了评价模型,通过对实例的求解验证了模型。研究表明: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法是一种评价供应链风险简单有效的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