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5)
2023(2617)
2022(2124)
2021(1608)
2020(1228)
2019(2646)
2018(2243)
2017(3619)
2016(2218)
2015(2252)
2014(2347)
2013(2248)
2012(2043)
2011(1484)
2010(2058)
2009(2044)
2008(1625)
2007(1482)
2006(1274)
2005(1248)
作者
(6257)
(4828)
(4734)
(4715)
(3271)
(2234)
(2210)
(1816)
(1808)
(1785)
(1689)
(1621)
(1567)
(1496)
(1456)
(1453)
(1433)
(1421)
(1411)
(1406)
(1282)
(1215)
(1190)
(1130)
(1127)
(1099)
(1096)
(1075)
(1071)
(1022)
学科
审计(12076)
管理(7636)
(6527)
经济(6526)
(6279)
各类(5841)
(5682)
企业(5682)
(3833)
方法(3505)
中国(3436)
(3012)
财务(3005)
财务管理(2941)
企业财务(2874)
数学(2350)
数学方法(2334)
(2169)
(2107)
银行(2106)
(1996)
(1903)
金融(1903)
业经(1827)
(1559)
贸易(1545)
地方(1536)
技术(1535)
制度(1534)
(1534)
机构
学院(27848)
大学(27358)
管理(10925)
(10323)
经济(10020)
理学(9400)
理学院(9332)
管理学(9251)
管理学院(9202)
中国(8362)
(7334)
研究(7197)
(6837)
财经(5777)
审计(5701)
(5193)
(5179)
会计(5093)
中心(4768)
财经大学(4288)
(4130)
(3996)
银行(3832)
商学(3792)
商学院(3773)
(3736)
(3602)
(3593)
北京(3586)
科学(3567)
基金
项目(18112)
科学(14310)
研究(13862)
基金(12982)
(11119)
国家(11043)
科学基金(9859)
社会(9256)
社会科(8919)
社会科学(8915)
(7309)
教育(6693)
基金项目(6630)
自然(6057)
自然科(5851)
自然科学(5851)
自然科学基金(5740)
编号(5707)
(5665)
资助(5256)
成果(4832)
课题(4277)
重点(4234)
(4045)
项目编号(3989)
国家社会(3944)
(3908)
科研(3664)
教育部(3637)
(3610)
期刊
中国(11116)
研究(10360)
(9980)
经济(9980)
审计(9114)
(7783)
(4699)
金融(4699)
财会(4098)
会计(4047)
教育(3536)
管理(3194)
内部(2947)
国内(2947)
学报(2912)
会通(2682)
通讯(2682)
财经(2552)
大学(2470)
(2436)
经济研究(2301)
学学(2298)
科学(2242)
(2090)
技术(1997)
(1833)
(1823)
之友(1583)
月刊(1539)
农业(1536)
共检索到49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小婷  黄书民  
本文采用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以及其所发行的债券的首发信用评级作为研究样本,用可控性应计利润替代审计质量,分为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两部分立足于债权人的角度分别研究审计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分别与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在考虑企业控制权类型后,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会降低审计质量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对主体信用评级和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小婷  黄书民  
本文采用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以及其所发行的债券的首发信用评级作为研究样本,用可控性应计利润替代审计质量,分为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两部分立足于债权人的角度分别研究审计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分别与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在考虑企业控制权类型后,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会降低审计质量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对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较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浩宇  薛爽  高祎健  
本文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纳税信用评级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即在纳税方面“严以律己”的事务所在审计执业过程中也更“勤勉尽责”,与行为一致性理论预期一致。机制检验表明,较高纳税信用评级的事务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有着更好的客户-审计师匹配度,审计投入更大,对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更全面细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事务所(或分部)规模较小、被审计客户为非国企或内部控制较弱的情况下,纳税信用评级与审计质量的正向关联更显著。本文丰富了纳税信用评级经济后果和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识别审计质量差异、监管者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文娟  陈汉文  
本文以2009~2012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关的规范文件构建审计委员会质量的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审计委员会特征及质量对公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越好,即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委员独立性越高及委员财会专业性越强,公司的信用评级越好。信用评级机构已将审计委员会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列为参考信息,表明这几年审计委员会与信用评级机构及制度的建立已初见成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汪要文  
不同收费模式下发债主体的长期信用评级质量对审计收费存在一定的影响,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虚高越严重,评级质量相对越低,审计收费相应越低,这与利益冲突理论一致,此种现象在国内主要评级机构中普遍存在。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评级质量影响审计收费的机制可能有公司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外部独立董事占比和国有产权的公司治理具有显著的强化利益冲突作用,信息效应的影响却并不显著。因此,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适当引导规范评级机构,强化对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的信息质量监管,约束其利益冲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邓博文  曹廷贵  
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危机的重要推手,社会各界均呼吁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欧美迅速出台了新的法规强化监管。但加强评级行业的监管能否改善评级质量,学术界却看法不一。本文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改善评级质量,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非对称性监管优于对称性监管。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是次贷危机前评级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国需要采用非对称性监管模式,加大复杂性金融产品评级的监管力度,防止评级高估,提高评级质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林晚发  敖小波  
信用评级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中的两个信息中介,它们之间的行为可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本文利用2008~2014年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企业信用评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债主体信用评级越高,审计收费越低。另外,信用评级调整也包含额外的信息,即信用评级向下调整,暗示着一个负向信号,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增大,从而要求较高的审计收费。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信用评级能够降低企业诉讼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如果企业为民营企业,且采用外资背景的评级机构评级时,信用评级对审计收费的降低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也对信用评级是否有效的争论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晚发  周倩倩  
利用2008—2016年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数据,研究异常审计费用对债券评级的影响,以研究信用评级是否存在信息含量。结果表明,异常审计费用对债券评级结果具有显著的调低效应,且这个结果不受评级机构异质性的影响,另外这一调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经济下行期间更显著。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异常审计费用越高,企业的违约风险Z值越高,债券发行利差也越高,从而证实了异常审计费用的风险观。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提供了额外的动力,促使它们对会计师事务所与评级机构的业务过程进行监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闻  林加力  
对于如何定量评价信用评级机构(Credit Rating Agencies/CRAs)的评级质量,目前学术界还很少有文献专门讨论。在研究其它主题的文献中曾出现过一些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考察违约率和评级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计算信用等级迁移矩阵,计算市场隐含评级,度量股票市场对评级调整的反应程度等。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在定量性、实时性、综合性等方面存在缺陷。债券的收益率中隐含了信用风险,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评级越高的债券信用风险应该越低,收益率也应该越低。本文尝试从这种收益率和评级之间的关系出发,设计实时指标来度量信用评级的质量,并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评级机构做了应用分析。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敖小波  林晚发  李晓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以债券市场债券信用评级为切入点,使用2008-2015年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数据,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债券信用评级或主体信用评级越高,进而导致相应的融资成本越低;由于国企隐性担保作用的存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在民企中更显著;本文对内控质量影响信用评级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内控质量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违约风险与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与报告目标(降低诉讼风险),进而提高债券信用评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关亭  朱松  黄小琳  
现有研究鲜有讨论高水平审计师选择与高质量会计信息在传递信号方面是否存在替代性。本文基于我国发行信用债券的1891个企业样本,从信用评级视角出发,研究了高水平审计师选择与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信号替代性。结果表明,拥有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企业更可能选择高水平审计师,以强化其不会侵占投资者的信号效应,而且外部审计师选择信号和会计信息质量信号均得到了信用评级机构的正面评价。选择高水平审计师能够部分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高质量会计信息对信用评级的积极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詹明君  王文钢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新的声誉指标,分析了声誉机制和评级机构竞争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了债券信用评级质量;声誉机制能够抑制评级机构竞争导致的评级虚高,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质量。本文为衡量我国评级机构声誉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竞争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浩  刘士达  刘淳  
信用评级研究对于信息发现、资产定价和金融监管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信用评级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发现,监督协调和监管区分。文献发现了几类重要的影响评级质量的因素:市场竞争与声誉机制,利益冲突,监管对评级的依赖和被评级产品的复杂性。本文探讨了如何从决利益冲突、监管方法以及评级方式等角度提升评级质量。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中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行业采取严格准入政策,允许声誉较高的评级机构进入债券市场。文章采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分析准入政策对评级行业竞争与评级质量的影响,为监管部门实施严格准入政策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新进入的评级机构的声誉决定了信用评级行业的竞争格局和评级质量:第一,在严格准入政策下,信用评级行业竞争格局为垄断竞争,并且该垄断竞争程度在寡头垄断与充分竞争之间循环。第二,当在位评级机构声誉低时,监管部门可实施严格准入政策以增加行业竞争;当在位评级机构声誉高时,监管部门只能实施宽松准入政策,无法通过增加行业竞争有效解决评级质量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