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9)
- 2023(6016)
- 2022(5066)
- 2021(4497)
- 2020(3793)
- 2019(8809)
- 2018(8198)
- 2017(14951)
- 2016(8766)
- 2015(10093)
- 2014(9938)
- 2013(10102)
- 2012(9260)
- 2011(7829)
- 2010(8434)
- 2009(8117)
- 2008(8249)
- 2007(7783)
- 2006(7046)
- 2005(6650)
- 学科
- 管理(42964)
- 业(38674)
- 企(37498)
- 企业(37498)
- 济(29348)
- 经济(29302)
- 财(19816)
- 务(16564)
- 财务(16539)
- 财务管理(16459)
- 企业财务(15873)
- 方法(15335)
- 审计(12201)
- 数学(11699)
- 数学方法(11602)
- 制(9773)
- 中国(7988)
- 业经(7875)
- 划(7305)
- 策(6972)
- 学(6754)
- 经营(6415)
- 体(6392)
- 农(6012)
- 理论(5931)
- 各类(5923)
- 人事(5817)
- 人事管理(5817)
- 计划(5674)
- 体制(5662)
- 机构
- 大学(123099)
- 学院(121607)
- 管理(50238)
- 济(44499)
- 经济(43270)
- 理学(41229)
- 理学院(40808)
- 管理学(40309)
- 管理学院(40063)
- 研究(38348)
- 中国(34278)
- 财(28384)
- 京(28324)
- 科学(23603)
- 江(21055)
- 农(20898)
- 财经(20860)
- 所(20754)
- 经(18914)
- 中心(18564)
- 研究所(17855)
- 业大(17587)
- 北京(17463)
- 农业(16612)
- 州(16554)
- 省(16129)
- 财经大学(15678)
- 商学(15008)
- 商学院(14898)
- 公司(14321)
- 基金
- 项目(73506)
- 科学(56818)
- 基金(53286)
- 研究(50489)
- 家(47779)
- 国家(47383)
- 科学基金(40585)
- 社会(30600)
- 社会科(29043)
- 社会科学(29031)
- 自然(28870)
- 省(28352)
- 自然科(28136)
- 自然科学(28125)
- 基金项目(27876)
- 自然科学基金(27648)
- 划(24232)
- 教育(23979)
- 资助(23229)
- 编号(19727)
- 重点(17023)
- 成果(16960)
- 部(16508)
- 科研(15024)
- 创(15013)
- 课题(14278)
- 计划(14163)
- 发(14029)
- 创新(14028)
- 教育部(13981)
共检索到205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项英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样本,探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方式和公司业绩的外部治理作用。研究表明,我国IPO市场确实存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替代共同影响的。而审计质量作为外部治理变量,不仅能降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其同样可以降低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这说明了审计质量对于降低IPO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春 李明 和辉
IPO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IPO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发行定价的作用。研究发现,IPO企业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而且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在发行价最大化原则下权衡的结果,当公司面临的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处于管制行业、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此外,本文发现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对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广森
以2011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为样本,考察证券交易场所的挂牌制度中有无财务业绩门槛要求对企业挂牌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及有无财务业绩门槛要求对企业挂牌前的真实盈余管理导致挂牌后期经营业绩下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没有财务业绩门槛压力时,企业进行正向盈余操纵的动机显著减弱,致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操纵水平有所降低。挂牌前实施的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挂牌后企业的经营业绩下降,而当没有财务业绩门槛压力时,企业挂牌前的真实盈余管理对挂牌后经营业绩的损害作用会有所减弱。
关键词:
财务门槛 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挂牌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广森
以2011~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为样本,考察证券交易场所的挂牌制度中有无财务业绩门槛要求对企业挂牌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及有无财务业绩门槛要求对企业挂牌前的真实盈余管理导致挂牌后期经营业绩下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没有财务业绩门槛压力时,企业进行正向盈余操纵的动机显著减弱,致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操纵水平有所降低。挂牌前实施的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挂牌后企业的经营业绩下降,而当没有财务业绩门槛压力时,企业挂牌前的真实盈余管理对挂牌后经营业绩的损害作用会有所减弱。
关键词:
财务门槛 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挂牌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罗婷 何云
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并进一步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下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未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而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正向提升作用;在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在剔除盈余管理修饰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罗婷 何云
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并进一步区分不同产权性质下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未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而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正向提升作用;在剔除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修饰情况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在剔除盈余管理修饰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更为明显的负向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玉华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别很大。审计师会依据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意见。此外,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具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使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 3年和配股当年都具有较高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资本配置效率的下降。
关键词:
配股融资 盈余管理 应计利润 业绩滑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凤委 汪辉 孙铮
文章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股权性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差异将会影响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判断。法人控股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明显高于国家控股公司;剔除盈余管理影响后的业绩比较没有差异;股权性质发生变更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也发生变化。我们的结论证明,不考虑会计信息质量这一前提很容易导致我们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错误判断。
关键词:
股权性质 公司业绩 盈余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大庞 苏冬蔚
有关股权激励能否降低代理成本并提高公司业绩,学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使用盈余管理修正总资产报酬率,并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重新审视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发现:使用盈余管理修正业绩前,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平均业绩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同时,股权激励与业绩呈正相关关系,而通过盈余管理修正业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平均业绩与尚未实施的公司没有显著差别,同时,股权激励与业绩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此外,产权结构影响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间的内在关系,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但却无法影响国有控股公司的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合喜 刘连育
2017年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后,定向增发门槛升高,许多公司转向可转债市场进行融资。在此背景下发现公司在发行可转债之前业绩好于发行可转债后的业绩,因此有必要对发行可转债的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选取2007—2016年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掉了金融行业的公司和一些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样本涉及32 208个观测值,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下研究结论:发行可转债公司在发债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发债后的业绩会因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在发债后发生反转,通过进一步分析,将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实证结果表明,发行可转债的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低。
关键词:
可转债 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柏 卢家锐
文章以2010―2016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剔除公司业绩中盈余管理"噪音",考察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具有正向作用,但激励效果低于未剔除盈余管理"噪音"前的预期;其次,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弱化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的效果;最后,区分产权性质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弱化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没有明显影响。文章丰富了股权激励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在实践方面为提高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过度自信 公司业绩 盈余管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岩
以2000年4月至2012年间的中国A股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IPO耗时对选择两种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PO程序启动之后,公司操纵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而操纵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IPO耗时较长的公司首日抑价率相对较高,上市后的经营绩效表现相对更差。本文研究结论为优化调整IPO发行制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力
本文首先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检验我国证券市场IPO前后盈余操纵动机的强度,并细分至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资本市场两个层次,以观察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所存在的差异,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三年内每年均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每间隔一年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和选择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意愿的强度均遵循"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规律,且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在公司治理因素中,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是盈余管理程度和方式选择的两大重要参考因素。此外,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长期...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仙 聂丽洁
本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以及高品质的专业审计是否可以作为IPO实施过程中较少出现盈余管理的有效证据。通过非预期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国IPO市场上经“十大”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专业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IPO中盈余管理动机,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关键词:
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 IP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