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1)
2023(6740)
2022(5491)
2021(4927)
2020(4157)
2019(9283)
2018(9223)
2017(16941)
2016(9445)
2015(10839)
2014(10892)
2013(10778)
2012(9685)
2011(8334)
2010(8971)
2009(8973)
2008(9012)
2007(8382)
2006(7590)
2005(7254)
作者
(26693)
(22148)
(21816)
(21002)
(14380)
(10325)
(10019)
(8370)
(8300)
(8069)
(7519)
(7430)
(7205)
(7085)
(7000)
(6700)
(6521)
(6500)
(6451)
(6374)
(5614)
(5416)
(5346)
(5131)
(5070)
(4997)
(4866)
(4856)
(4511)
(4254)
学科
管理(45092)
(35499)
(33731)
企业(33731)
(30607)
经济(30536)
(17428)
(14911)
方法(12231)
审计(12226)
(11880)
财务(11846)
财务管理(11768)
企业财务(11172)
业经(9729)
中国(9351)
(9272)
数学(8696)
数学方法(8600)
(8471)
银行(8466)
(8169)
体制(8115)
(7877)
(7815)
(7224)
制度(7221)
(6858)
(6749)
金融(6747)
机构
大学(132549)
学院(131754)
管理(54303)
(52020)
经济(50586)
理学(44205)
理学院(43752)
管理学(43292)
管理学院(42986)
研究(39670)
中国(36015)
(33411)
(29242)
财经(24138)
(23326)
(21685)
科学(21319)
中心(20025)
(19517)
(17878)
财经大学(17825)
北京(17749)
(16709)
研究所(16411)
(16024)
业大(15600)
经济学(15470)
商学(15168)
商学院(15019)
(14560)
基金
项目(79450)
科学(62953)
研究(60793)
基金(58178)
(49408)
国家(48988)
科学基金(43051)
社会(39281)
社会科(37250)
社会科学(37241)
(30691)
基金项目(30386)
教育(28285)
自然(26819)
自然科(26113)
自然科学(26108)
自然科学基金(25658)
(25186)
编号(24660)
资助(23295)
(21648)
成果(21552)
(18252)
重点(17806)
课题(17532)
(16869)
(16764)
国家社会(16340)
教育部(16281)
项目编号(16095)
期刊
(65850)
经济(65850)
研究(43210)
中国(37591)
(32889)
管理(25266)
学报(16926)
科学(16483)
(16308)
金融(16308)
(15354)
大学(14251)
教育(13710)
学学(13276)
财经(12983)
技术(11780)
会计(11249)
(11103)
财会(11016)
审计(10183)
经济研究(9519)
农业(9468)
业经(9270)
问题(7649)
通讯(7593)
会通(7564)
(7192)
现代(6728)
(6636)
理论(6410)
共检索到223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邱吉福   杨锋源   张航  
财政部2016年底修订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从而抑制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操纵。文章以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文本信息为研究对象,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MD&A语调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MD&A语调操纵具有抑制作用,经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发挥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值类与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抑制作用显著,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不显著;公司融资约束水平低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管理层MD&A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洋  汪平  王庆娟  
作为一种信息传导路径与资源共享平台,董事联结能为高管权力监督、薪酬粘性治理发挥重要功效。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弱联结优势理论,考察董事联结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机理,并探究管理层权力在其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高管薪酬粘性越弱;管理层权力在二者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约束管理层权力是网络位置降低薪酬粘性的一条有效路径。进一步区分联结强度后发现,内部董事强联结通过扩大管理层权力加剧高管薪酬粘性,外部董事弱联结通过约束管理层权力抑制高管薪酬粘性,且弱联结优势下管理层权力的中介效应比例最大。以高管任期作为管理层权力的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影响,基准回归结论比较稳健。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西子   温日光   姜虹  
本文研究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管理层非正常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上一年度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管理层本年度的非正常在职消费越少,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以抑制管理层非正常在职消费。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抑制效应在关键审计事项文本可读性较高、文本相似度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明显;另外,这种效应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以及客户重要性较低的公司中更加突出;此外,本文还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管理层非正常在职消费的抑制效应,在没有分析师跟踪和监事会规模更小的公司中尤为显著。最后,本文发现上一年度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导致管理层非正常在职消费降低后,被审计单位当年度的盈余质量得到了提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丽娟  何玉润  王珣  
本文选取2011—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二者关系的中介机制。研究表明:内部审计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内部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公司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钟宇翔  吕怀立  李婉丽  
基于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本文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授权率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越高,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越低,发明专利授权率也越低,这表明会计稳健性会抑制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检验中还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会受到管理层短视的影响。本文通过选取三个衡量管理层短视的代理变量——管理层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企业长期负债发现,管理层越短视,会计稳健性对创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实证结果保持不变。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东升   李鹏伟   薛海燕  
如何在注册制下通过信息披露激励企业树立长期经营理念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短视。机制分析表明,增加监管压力、行业竞争压力和缓解资金压力是分行业信息披露约束管理层短视的实现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影响管理层行为的内在逻辑,对完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民  宋婕  
本文从媒体这一非正式制度出发,实证考察媒体报道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利用2007—2014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媒体报道能有效抑制这一行为。并且,这一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深陷代理问题的公司,以及签字会计师审计任期较短、聘请不具行业专长和小规模事务所的公司。研究还发现,媒体报道的抑制作用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公司占主导,且负面报道相比非负面报道的抑制作用更强。这些结论表明,媒体在抑制我国资本市场审计意见购买机会主义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研究对加强审计意见购买监管与媒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鑫  申云  李海龙  陈昌华  
以新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视角,基于2017年到2020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中的业绩考核指标,研究了管理层权力与业绩指标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不会从利润指标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越不会选择同行业绩作为对比,所选择的指标个数也越少;将持股5%以上的高管排除在激励对象外,能够有效抑制上述机会主义行为;相较于监管治理,内部治理机制,如股东大会治理与数字化治理对机会主义行为不具有抑制作用;总经理是机会主义行为的主导者,当他们被排除在考核之外时,业绩指标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再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兵  鲍圣婴  阚京华  
基于审计署2010-2014年公布的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和专项调查审计公告,我们以被审计中央企业的控股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通过倾向值得分配对(PSM)方法确定其配对样本,考察被审样本公司在国家审计前后过度投资水平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国家能够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但与一次审计相比,二次审计对过度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后,我们发现,在一次审计中,国家审计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十大"的小所审计的公司中,而对大所审计的公司无显著影响。在二次审计中,国家审计能够进一步抑制小所审计公司的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窦炜   赵蕾   马莉莉  
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A股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抑制了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规模。区分金融资产类别后研究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显性金融资产规模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与隐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及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强度越大时,政府审计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规范政府干预缩减了地方国有企业显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且在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这一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阮滢  赵旭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集团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以2010—201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监督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监督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这种监督作用并不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政府审计在发挥其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效果将会持续到政府审计公告年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南星恒  田静  
文章选取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学术经历有助于CEO强化道德自觉、增强道德自律,进而抑制其所在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CEO学术经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企业内外部治理水平相对较差的企业中作用更明显,表明CEO学术经历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的一种替代机制来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盈余管理动机更为强烈的非国有企业和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CEO学术经历对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慧  
本文以2015~2017年度沪深A股为研究对象,验证沪港通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组来看,大股东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将会削弱沪港通对盈余管理的监督效应,相对于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而言,沪股通实施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效果更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雄  
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在监督财务报告质量、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内外部审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同样是重要治理内容的税收规避问题却着墨甚少。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双重差分的方法检验了审计委员会对于企业避税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与企业避税显著负相关,且在设立之初治理效果显著,后续年度则不明显,抑制作用的持续性有待提高。双重差分的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在设立之后对避税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本文的结论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徐晨阳  吴兴宇  
以审计署对央企实施的年度财务收支等情况的审计为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杠杆操纵程度。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信息环境质量越好、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越完善,国家审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越弱;企业所处地区审计处理处罚力度越大,国家审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越强。第二,国家审计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在杠杆操纵压力更大的样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第三,国家审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存在地区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同地区未被审计的国有企业减少杠杆操纵。第四,国家审计促使国有企业减少杠杆操纵后,企业的银行贷款规模和债务违约风险均显著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