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3)
2023(4203)
2022(3390)
2021(2941)
2020(2429)
2019(5374)
2018(4862)
2017(8448)
2016(4923)
2015(5501)
2014(5568)
2013(5304)
2012(4958)
2011(4101)
2010(4616)
2009(4504)
2008(4111)
2007(3639)
2006(3149)
2005(3046)
作者
(14033)
(11583)
(11492)
(11125)
(7351)
(5433)
(5275)
(4361)
(4203)
(4116)
(4029)
(3903)
(3653)
(3595)
(3544)
(3416)
(3399)
(3384)
(3350)
(3312)
(2943)
(2892)
(2821)
(2694)
(2653)
(2563)
(2537)
(2502)
(2379)
(2285)
学科
(17106)
经济(17056)
管理(15759)
(12970)
审计(12108)
(10950)
企业(10950)
方法(7402)
(6876)
中国(6634)
(5940)
各类(5872)
数学(5748)
数学方法(5668)
(4678)
(4081)
财务(4067)
财务管理(4000)
业经(3926)
(3900)
企业财务(3897)
(3771)
地方(3692)
(3278)
金融(3278)
体制(3242)
农业(3101)
(3008)
(3002)
银行(2996)
机构
大学(69093)
学院(67639)
(26819)
经济(26225)
管理(25472)
研究(22288)
理学(22010)
理学院(21752)
管理学(21467)
管理学院(21327)
中国(17850)
(15892)
(15619)
科学(12624)
财经(12227)
(11104)
(11054)
(11017)
中心(10921)
(10356)
研究所(9373)
业大(9189)
北京(9154)
财经大学(8940)
(8730)
师范(8653)
(8499)
(8445)
经济学(8396)
(8076)
基金
项目(45238)
科学(35790)
研究(33457)
基金(33292)
(29292)
国家(29066)
科学基金(24897)
社会(22392)
社会科(21253)
社会科学(21248)
基金项目(17424)
(17170)
教育(15724)
自然(15440)
自然科(14998)
自然科学(14996)
自然科学基金(14714)
(14373)
编号(13312)
资助(13153)
成果(11485)
重点(10674)
(10520)
(9994)
国家社会(9709)
课题(9644)
教育部(9200)
(9106)
(9021)
科研(8997)
期刊
(29703)
经济(29703)
研究(22416)
中国(20802)
(14487)
学报(9938)
审计(9324)
科学(9148)
(8991)
管理(8612)
教育(7974)
大学(7922)
学学(7393)
财经(6048)
农业(5955)
(5672)
金融(5672)
会计(5404)
财会(5183)
(5161)
经济研究(5152)
技术(4651)
业经(4271)
问题(3813)
通讯(3347)
会通(3341)
(3333)
(3296)
统计(3043)
内部(2978)
共检索到108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秋生  卫晓明  江雅婧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在审计结果质量已经确定的审计报告编制阶段,从审计过程中与客户治理层沟通事项中选择报告的,展示审计过程质量、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的最重要事项。实践中关键事项报告大多具有雷同性,这是审计师肆意妄为的弊端还是基于审计结果质量的理性选择?选取2016年A+H股和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实施阶段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越高,审计报告阶段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越小,且事务所规模越小,这种关系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的这种策略选择可以降低财务重述和提高审计收费,确实是理性行为。研究结论对于审计师正确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政府恰当监管关键审计事项报告,投资者有效运用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清仿   杨怡怡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形成的结果,而职业判断的运用取决于审计师执业特征,特别是执业经验。本文以2016~2021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特定行业执业经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均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重要性会削弱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强化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在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关系更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也光  高靖男  
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12项审计报告准则,其中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作为本次准则修订的核心,旨在提高我国审计报告质量,对审计报告进行供给侧改革。文章以2016年度所有A+H股及纯H股上市公司93份含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为样本,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合规性和充分性,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和广大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指出关键审计事项充实了审计报告的内容,使审计报告质量得到改善,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良好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郭葆春  郭蓉  
本文选取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实施前后2015-201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具体分类维度上,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后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而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质量的正向关系在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晨  
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审计质量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审计质量。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质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审计师技术背景特征和企业科技属性特征的不同会对两者关系产生差异性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萍  李俊  
本文以2014—2016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来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相较于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低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披露资产负债类的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凤环   江雅婧  
KAM作为审计报告新增要素,其报告内容与方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审计报告核心要素——审计意见的质量保证要求。选取2016年A+H股和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审计意见质量保证要求对KAM报告的影响,发现审计意见质量低时,KAM披露的数量越多、篇幅越大、可读性越强、语调越消极,差异度越大,KAM报告积极性越高。事务所规模越大、客户风险越低,上述关系越显著。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意见质量对KAM报告积极性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而且有利于降低被审计报表的财务重述,控制审计失败。研究结论对审计师有效编制、监管部门适当监管、投资者正确理解新审计报告,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艳丽   宋浩源   张无双  
本文以我国2017年新审计准则的实施为背景,以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有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低的企业以及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度、审计风险以及企业信息透明度分别是卖空机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质量在资本市场、审计师和企业三个层面的作用渠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涂建明  刘慧中  田树铭  
基于我国的审计报告改革背景,分析并检验改革所驱动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及其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即较多的关键审计事项对应于相对较低的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这一累积效应对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类公司表现得相对明显,其支持审计师执行了更为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在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中,兼具调节效应和完全中介效应。上述研究表明,审计报告改革驱动了审计职业界向风险导向审计的深度转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晨溪  陈宋生  谭韵  
机构投资者通过社会网络连接形成的机构投资者团体能否提高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以2016—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网络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识别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研究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影响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显著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越多元、披露内容越充分、文本相似度越低、文本可读性越高。作用机制表明,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主要通过信息监督效应实现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提升。横截面分析发现,在无机构投资者调研以及长期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的组别中,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更高。上述结论意味着,为提升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审计师应具有审计全局、宏观视角;机构投资者团体应当树立长期价值投资意识,建立核心投资理念;监管机构应加快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机制建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刚  曾旭  
文章以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统计结果发现:1 937家样本公司审计报告中共披露4 087项关键审计事项,有关收入和资产减值的关键审计事项最多;不同行业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各有侧重,能够体现其行业特征。分组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但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需要注册会计师耗费更多的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延喜  赛骞  孙文章  
本文针对财政部2016年12月23日发布的新审计准则中分批次实施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规定所形成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动机推理理论,从审计师和治理层视角分析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选取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执行新审计准则的公司作为处理组,未执行新审计准则的公司作为实验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PSM-DID)对政策效果进行检验。实证研究发现,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进一步地,还发现在样本范围内,相比于关键审计事项数目少的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数目多的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较低。此外,实证结果并未发现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洪金明  
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全面实施新的审计报告准则,本文实证考察了关键审计事项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实施显著提升会计稳健性,关键审计事项越多的公司会计稳健性越高,采用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本文的研究既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实施效果的文献,也为加强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世辉  伍昭悦  程序  
学术界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增量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鲜有文献从管理层的角度探索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要求对其行为的影响。本文从管理层对于关键审计事项规制效应的贯彻程度,即管理层是会遵从新审计准则要求并最大化公司价值,还是会在新审计准则框架内攫取私利。结果表明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要求下,管理层会选择遵从审计监督减少其短视行为;然而,这种影响存在局部效果和替代效应,即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和外部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较低的情境下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减少盈余操纵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是管理层采取减少短视行为策略的实现机制。本文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经济后果的文献,为企业策略选择和审计改革推进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唐建华  万寿琼  
2018年1月1日起,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根据准则的要求,除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将增加"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与被审计项目相关的个性化信息,以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相关性、提高审计项目的透明度。这是几十年来审计报告最大的变化,被誉为本轮审计报告改革中"皇冠上的钻石"。本文结合英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