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9)
- 2023(4108)
- 2022(3088)
- 2021(3178)
- 2020(2286)
- 2019(5285)
- 2018(5122)
- 2017(7343)
- 2016(5295)
- 2015(5841)
- 2014(6114)
- 2013(5121)
- 2012(4763)
- 2011(4156)
- 2010(4976)
- 2009(4412)
- 2008(3917)
- 2007(3583)
- 2006(3287)
- 2005(3257)
- 学科
- 教育(18865)
- 审计(12071)
- 中国(11132)
- 济(8862)
- 经济(8861)
- 学(8774)
- 理论(6901)
- 教学(6022)
- 各类(5884)
- 管理(5687)
- 业(4124)
- 发(3897)
- 思想(3828)
- 发展(3786)
- 政治(3680)
- 展(3663)
- 研究(3488)
- 企(3452)
- 企业(3452)
- 革(3413)
- 财(3257)
- 改革(3171)
- 技术(3142)
- 高等(3121)
- 思想政治(3099)
- 政治教育(3099)
- 治教(3099)
- 德育(3059)
- 学法(2926)
- 教学法(2926)
- 机构
- 大学(65410)
- 学院(59710)
- 教育(26515)
- 研究(24196)
- 范(19782)
- 师范(19708)
- 京(16715)
- 师范大学(16494)
- 济(13820)
- 管理(13641)
- 科学(13548)
- 经济(13169)
- 所(11966)
- 中国(11916)
- 职业(11672)
- 江(11533)
- 理学(11261)
- 理学院(11005)
- 北京(10881)
- 技术(10867)
- 管理学(10649)
- 管理学院(10501)
- 研究所(10368)
- 教育学(10294)
- 中心(9764)
- 财(9338)
- 院(8725)
- 州(8647)
- 职业技术(7983)
- 教育学院(7536)
共检索到108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孟金卓
中国特色的审计精神源于党领导下的审计实践,具有鲜明的辩证特性与丰富的内涵意蕴。为了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需求,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活动,实现个体层面的审计精神内化以及整体层面的审计精神传承。审计精神教育需要彰显政治属性、加强文化认同、融合时代要素,推进知识体系构建、集体记忆塑造、共同体意识构筑,从而将意识形态注入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系。当前的审计精神教育工作无法全面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生活需要,应当通过加强审计精神教育理论研究、提升审计精神教育能力、引导审计精神需求观念等方式来化解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矛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关键词:
高等教育哲学 逻辑起点 智慧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琦
我国高职教育在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着一些争议,有必要从探究高职教育发展的逻辑入手,归纳与分析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社会人与职业人、人文与技术、教育与培训、学校与企业、多样化与模式化等悖论,进而更好地理解高职教育发展的使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发展 哲学思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清臣
教育哲学研究正在遭遇方法乃至研究性上的质疑,原因是教育哲学研究并没有应用现代研究推崇的规范化研究方法。从目的和方法的关系来看,教育哲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又需要通过对教育事物的整体性把握来获得。因此,教育哲学研究对整体性把握教育事物的追求决定其在方法上具有以下基本定位:教育哲学研究方法是整体性把握事物的方法;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处理对象是命题;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环节是命题收集、整理和再表达。教育哲学研究在方法上的这种基本定位最终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方法在根本上是逻辑推理方法,既可以有传统的演绎逻辑方法和归纳逻辑方法,又可以有以逻辑推理为内核的概念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等。
关键词:
教育哲学研究方法 逻辑 整体性把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子冰 桑志坚 刘文霞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为参照,以时代和社会中"人的问题"为本的哲学。"人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在"人的问题"探索中,杜威完成了对哲学和教育的改造,构建了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因此,"人的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关键词:
杜威 教育哲学 人的问题 逻辑基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李宪印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具有时代使命。以“技术”“教育”“职业”三个源概念作为“显线”支撑类型逻辑,以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作为“隐线”分别贯穿于三个源概念之中,是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进一步探索技术属性、教育属性、职业属性的内在关联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其技术属性是对技术合理性的探求,凸显其对职业教育“实然”的基础作用;教育属性是对价值理性的内在追求,蕴含着职业教育“本然”的育人本色,并对技术属性和职业属性具有融合与引领作用;职业属性是对工具理性的外在谋求,彰显职业教育“应然”的实践指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 技术 教育 职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桂华 陆汉栋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总体情况进行了部署,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哲学思想逻辑体系,必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逻辑体系就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新时代习近平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与理论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 发展逻辑 理论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蜜蜜 蒋红雨
体育哲学大体成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理论构建主要依托于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探究体育哲学的逻辑机理需要深度结合人学向度,通过不同体育现象分析人的思维与行为,了解体育活动竞赛中人的交互。由马卫平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哲学》是一本深度阐释体育哲学的专业书籍,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体育中的哲学、体育与体育哲学、多维语境中的体育、体育育人的关系、体育公理、体育价值与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规律、体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理想的体育与体育的理想等十个方面,对体育哲学的内涵、外延、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思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承叔
经济学与经济哲学具有互补性,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过程的规律性,经济哲学侧重于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它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知性科学,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它也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哲学。经济学家要成为思想家,他必须要从经济学上升为哲学,而哲学家要成为实践家,他就必须要掌握经济学。正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才产生真正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起源于近代,起源于对以资本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思考,由于资本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因而弄清资本与国家,资本与人民,资本、国家、人民三者的关系,就成为当代经济哲学思考的主题。
关键词:
经济学 经济哲学 资本 国家 人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吕寿伟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信条,表达着公共性的道德理想。然而,一种鼓励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追求一己之私利的庸俗功利主义正日益渗透到学校,使学校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引领中走向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通过需要的欲望化将教育的目标置于自身之外,并在个体化的竞争中、在对进步的追逐中放弃教育的价值理想。教育简化为机械性的训练,学习演变为重复性的劳作。功利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乃是“精神”问题,它通过对学生自然欲望的鼓励使个体的意志自由不再可能,通过对教育实体的解构而让学生成为原子化世界里的精神流浪者,同时在思维与意志的分离中、在知识与行动的脱节中使精神成为无法走向现实的思维着的精神。学校教育的精神重建一方面需要认识上的精神转向,将教育视为个体的精神历程,另一方面需要方法上的精神和解,实现儿童自然欲望与自由天性、特殊个体与普遍实体等的内在统一,同时还需要推动学校教育在知识、道德、艺术等内容上的精神回归,真正使学校成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新华 郁惠英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特点,辨析它的真正归宿。 “经济人”假设第一个方面的特点,是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远离,表明它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 围绕着“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西方经济学家已经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加以证明,似乎现在离证明的结束还遥遥无期。主流经济学家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前提,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这是最低的和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所谓的“底线伦理”。“底线伦理”一端连着法律,另一端连着类似宗教的信仰、信念的东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毕圣唯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其整个哲学体系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长篇的导言内容把他对哲学的定义、真理的理解以及自身哲学的特性概括出一个大体的轮廓,他对于哲学的自信充分体现在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中,通过必然的概念逻辑思维阐释哲学与具体科学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前者是自己对自己批判、否定最后的回归达致真理。黑格尔对哲学无前提的要求使思维的自由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使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必将符合真理的模式之中。《小逻辑》的导言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完整缩影。
关键词:
小逻辑 导言 真理 哲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耿芳兵
以资本逻辑批判为主要研究路径的城市哲学抽象地表达了一种"物"的逻辑,而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内在地具有一种"人"的逻辑,二者的冲突导致了城市中以人的"空间感"丧失为特征的精神异化现象。城市研究之所以忽视人而抬高资本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主体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在拆解城市与资本密切关系的同时树立一个"城市人"形象。如何理解和诠释这个"城市人"对于理解城市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具有前提性意义。
关键词:
城市哲学 资本逻辑 批判 “城市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芮飞军
学界对《资本论》逻辑起点的认识有较多的争议,《资本论》逻辑起点可以在实践哲学思维下得到提炼,一些争议可以在实践哲学维度下得到排解。实践哲学以其反思、解释、改造等功能审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起点,在“人与物”对象化关系中进行过程性的抽象和反思。实践哲学能够从反思主体和反思对象相统一的视角观察对象,把主体的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统一起来,从而塑造了《资本论》商品逻辑起点的理论逻辑。商品一般、商品个别推论到商品具体,成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理解《资本论》商品范畴辩证法的关键,给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方法论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