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4)
- 2023(17788)
- 2022(14690)
- 2021(13839)
- 2020(11881)
- 2019(26753)
- 2018(26860)
- 2017(50116)
- 2016(27189)
- 2015(30401)
- 2014(30399)
- 2013(29540)
- 2012(26704)
- 2011(23313)
- 2010(23847)
- 2009(22412)
- 2008(22248)
- 2007(19783)
- 2006(17328)
- 2005(15964)
- 学科
- 济(104613)
- 经济(104451)
- 业(103079)
- 管理(99943)
- 企(93458)
- 企业(93458)
- 方法(47503)
- 财(39521)
- 数学(37446)
- 数学方法(36955)
- 农(33011)
- 业经(32849)
- 制(29711)
- 中国(27881)
- 务(27600)
- 财务(27527)
- 财务管理(27444)
- 企业财务(26084)
- 农业(22859)
- 体(21896)
- 技术(21544)
- 理论(21055)
- 银(19375)
- 银行(19350)
- 划(19212)
- 策(18962)
- 和(18881)
- 学(18477)
- 行(18315)
- 体制(17816)
- 机构
- 学院(375286)
- 大学(372023)
- 济(152058)
- 管理(151039)
- 经济(148787)
- 理学(127938)
- 理学院(126674)
- 管理学(124693)
- 管理学院(123939)
- 研究(117291)
- 中国(96137)
- 财(80281)
- 京(78559)
- 科学(69095)
- 农(61689)
- 财经(61345)
- 江(59874)
- 所(57829)
- 中心(56421)
- 经(55751)
- 业大(53556)
- 研究所(51230)
- 北京(48417)
- 农业(47984)
- 州(46452)
- 经济学(45819)
- 财经大学(45517)
- 范(44639)
- 师范(44082)
- 院(42948)
- 基金
- 项目(245299)
- 科学(194912)
- 研究(181792)
- 基金(179197)
- 家(154881)
- 国家(153506)
- 科学基金(134351)
- 社会(115815)
- 社会科(109815)
- 社会科学(109793)
- 省(96995)
- 基金项目(94409)
- 自然(87013)
- 教育(85245)
- 自然科(84922)
- 自然科学(84894)
- 自然科学基金(83428)
- 划(80030)
- 编号(73030)
- 资助(72725)
- 成果(59335)
- 部(54998)
- 重点(54810)
- 创(53632)
- 发(51014)
- 课题(51003)
- 制(49858)
- 创新(49545)
- 国家社会(48072)
- 教育部(47831)
- 期刊
- 济(174697)
- 经济(174697)
- 研究(112251)
- 中国(84574)
- 财(71057)
- 管理(64448)
- 农(56772)
- 学报(54314)
- 科学(51102)
- 大学(43304)
- 教育(42023)
- 学学(40852)
- 融(38668)
- 金融(38668)
- 农业(38067)
- 技术(37397)
- 财经(31584)
- 业经(29658)
- 经(27191)
- 经济研究(26676)
- 业(23359)
- 问题(22069)
- 财会(21618)
- 会计(20509)
- 技术经济(19311)
- 版(18245)
- 现代(17722)
- 理论(16831)
- 科技(16344)
- 商业(16297)
共检索到581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檬楠 宋鑫伟 李娜
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为重要举措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韧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国有企业韧性。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宏观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显著增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微观治理效应、激发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效能、提高国有企业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锴 李学岚 汪国钧
文章探讨了基于审计委员会框架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研究提炼出发挥审计委员会框架下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用应抓好的五个关键路径,并提出审计委员会框架下“财会—审计—监察”一体化监督合力的框架设想。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有助于指导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文阁 赵璐
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隶属企业董事会,其制度框架的构建直接影响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控。要发挥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并使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需采取如下措施为构建一个全新的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作出努力:一是借鉴国际经验与模式,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外部董事制度;二是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写入公司章程;三是抓好相关研究,提供务实性指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洋 李明辉
在我国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以后,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也陆续建立党的审计委员会,以加强对本单位审计工作的领导。在建立企业党的审计委员会之后,为了切实发挥其作用,需要解决好党的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定位、与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关系、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具体运行机制等问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审计委员会 审计监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奇峰
本文选取2012—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审计委员会“形式”与“实质”独立性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审计费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董事会权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形式”上的独立性并不影响审计质量、审计费用,审计委员会“实质”上的独立性能显著提升企业审计质量,并且降低企业外部审计收费。随着董事会权力上升,审计委员会“实质”独立性促进审计质量和抑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均受到弱化。结论表明具有“实质”独立性的审计委员会能发挥较好的监督作用,但董事会权力过大并干预审计委员会工作时,其独立性会被削弱,内审质量变差会改变外部审计师策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文娟 陈汉文
本文以2009~2012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关的规范文件构建审计委员会质量的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审计委员会特征及质量对公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越好,即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委员独立性越高及委员财会专业性越强,公司的信用评级越好。信用评级机构已将审计委员会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列为参考信息,表明这几年审计委员会与信用评级机构及制度的建立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质量 信用评级 影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唐慧
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公司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是否成立由非行政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完备与否的重要标志。西方企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内的一个分会,一般由非行政董事组成,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雄
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在监督财务报告质量、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内外部审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同样是重要治理内容的税收规避问题却着墨甚少。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双重差分的方法检验了审计委员会对于企业避税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与企业避税显著负相关,且在设立之初治理效果显著,后续年度则不明显,抑制作用的持续性有待提高。双重差分的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在设立之后对避税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本文的结论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厉国威 励雯翔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环境均有很大的变化。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也面临着体制转型以适应新环境、履行新职责的现实要求。为此我们党对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其中,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国家审计工作的领导,同时也为我国向独立型国家审计体制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能。文章通过研究中央苏区时期审计体制的做法,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现行独立型审计体制的经验,试图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立型审计体制,衔接新时代独立型监察体制,进而实现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审计的新担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肃昌
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精神的学习,认识和总结了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五个逻辑关系,即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的建设和从严治党的使然,是审计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政治与组织保障,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与发展,是强化党内监督主导地位的举措,是基于党政关系重新认识的一次政治制度安排。通过对这些逻辑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三个方面,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规模、异常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结合起来考虑,探讨审计委员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不利审计意见改善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独立审计师审计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结合考虑审计师规模、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相关因素的前后均可以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切实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陆瑶
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的一个监督机制而被引入。理论上审计委员会代表所有者负责外部审计事务,监督经理人防止审计合谋;现实中审计委员会受制于经理人而缺乏独立性,成为制约其作用发挥的瓶颈。审计委员会在维护外部审计独立性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独立性问题。本文以独立性为切入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上述差异及其原因,认为需要在人员构成与聘用、薪酬制度等方面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以促进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独立性的维护作用的提高。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外部审计 独立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戴润泉 陈进 娄英煌 王业中 吴平芳
随着水利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冲击,事业单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锴
内部审计如何在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遵循审计委员会框架,基于内部审计嵌入绩效治理视角,研究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制设计、架构绩效运行体系、绩效评价规则重构,并提出关键事项指引,以期拓宽内部审计视野,做实研究型审计,助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绩效管理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