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5)
2023(8571)
2022(7258)
2021(6642)
2020(5681)
2019(13014)
2018(12686)
2017(24511)
2016(12888)
2015(14400)
2014(13904)
2013(13506)
2012(12202)
2011(10352)
2010(10251)
2009(9103)
2008(8001)
2007(6492)
2006(5222)
2005(4245)
作者
(34918)
(29089)
(28903)
(27391)
(18608)
(13904)
(13113)
(11470)
(11256)
(10075)
(9961)
(9848)
(9111)
(8979)
(8887)
(8880)
(8847)
(8662)
(8360)
(8332)
(7092)
(7085)
(6856)
(6803)
(6591)
(6557)
(6312)
(6130)
(5866)
(5792)
学科
(50169)
经济(50115)
管理(36605)
(34482)
(29090)
企业(29090)
方法(28404)
数学(25307)
数学方法(24945)
(15735)
中国(12701)
(12131)
审计(12126)
业经(10069)
(9819)
(9454)
财务(9420)
财务管理(9353)
企业财务(8948)
技术(8413)
(8402)
贸易(8391)
地方(8350)
农业(8197)
(8193)
(7985)
环境(7581)
理论(7128)
(7108)
(6723)
机构
大学(170417)
学院(169302)
(70148)
管理(69150)
经济(68948)
理学(61381)
理学院(60805)
管理学(59679)
管理学院(59382)
研究(52781)
中国(39745)
(35154)
科学(32681)
(32020)
(28689)
业大(26985)
财经(26633)
中心(25926)
(25178)
(24589)
(23958)
研究所(22873)
农业(22862)
经济学(22243)
财经大学(20404)
北京(20317)
经济学院(20258)
(20010)
(19541)
师范(19221)
基金
项目(127343)
科学(101610)
基金(95590)
研究(89642)
(84788)
国家(84148)
科学基金(73226)
社会(58508)
社会科(55641)
社会科学(55622)
基金项目(50807)
自然(49441)
(49184)
自然科(48312)
自然科学(48295)
自然科学基金(47429)
(41988)
教育(41889)
资助(39031)
编号(34503)
重点(29115)
(28893)
(27437)
(26758)
成果(25978)
科研(25844)
创新(25733)
国家社会(25127)
教育部(25087)
计划(24162)
期刊
(65061)
经济(65061)
研究(45165)
中国(32528)
学报(28176)
(26824)
科学(25460)
管理(24858)
(23838)
大学(22061)
学学(21134)
农业(16513)
技术(15518)
教育(13755)
财经(12845)
(11672)
金融(11672)
经济研究(11603)
(11001)
业经(10237)
审计(9517)
财会(9136)
(8959)
问题(8843)
(8465)
会计(8223)
技术经济(7985)
理论(7725)
统计(7622)
科技(7547)
共检索到23380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表明审计的实际表现未能满足社会的期望。文章以审计主题为基础,从审计目标和审计意见两个视角来探讨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建立一个解释审计期望差距的通用理论框架。从审计目标角度来看,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主要机理是对于不同的审计主题期望了准则未界定的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从审计意见角度来看,有三个维度与审计期望差距相关:审计意见的保证程度、审计意见表达方式和审计结果是否公开。审计期望差距的弥合有赖于审计技术进步和沟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审计主题决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决定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决定审计法律责任。信息审计主题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而行为审计主题具有合规性和合理性两个审计目标。真实性目标、合理性目标可以采取有限保证和合理保证两种保证程度,而合规性目标一般采取有限保证程度,特殊情形下采用合理保证程度。在合理保证方式下,只有在被审计单位有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在有限保证方式下,当审计定性发生错误时,才会形成审计法律责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继飞  王洪阳  
本文在梳理审计期望差距要素的基础上,采用服务质量模型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内在机理,发现审计期望差距是审计法律责任存在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提出了应对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申  
审计期望是一个实践性论题,但既往研究多未考我国低质量需求,而对国际"四大"高质量过度迷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这两类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弥合其差距的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保卿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人员自身对审计工作与结果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差距。审计期望差距可以 进行静态描述和动态分析,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进行控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明辉  何敬  
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在认知本身上存在差异。认知是心理学的分析范畴。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社会公众和审计师的认知特点,包括关注自我,容易产生自我服务偏见,习惯向上比较,态度和行为往往不一致,常犯归因错误,容易受到媒体的影响。本文提出改进认知模式的措施包括:普及心理学知识、角色扮演、换位思考,以及借助媒体引导认知等,以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丽芳  
财务造假引发社会对会计问题关注的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与独立审计制度遭遇了发展困境。与其说独立审计的技术方法滞后无法实现审计目标,不如重新审视社会审计制度与其职业问题的基本症结。社会审计问题的症结在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始终客观存在。缩小、弥合审计期望差距需要明确社会公众的合理期望、有效提升现实审计执业质量、及时提高独立审计准则对公众合理期望的回应条款设计;社会审计执业中表现为重构审计模式实施治理基础审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从技术角度来看,审计的逻辑过程,首先是审计目标和审计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计取证模式来获得审计证据;最后,根据审计证据确定审计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审计主题。一方面,它将审计目标和审计取证模式关联起来;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审计取证模式决定审计意见类型。正是由于审计主题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也正是由于审计取证模式不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不同,从而,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也不同。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婷婷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对审计的期望和审计师实绩业绩的公众看法之间的差距。本文认为,业绩缺陷、准则缺陷和不合理的预期,是造成审计期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通过审计职业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缩小审计期望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多层级、多目标、行政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引发缺乏监督积极性、目标排序或目标置换、依附性等特殊的机会主义倾向,进而使得不同层级的委托人/代理人具有不同的审计期望,这些不同的审计期望体现为对审计主题、审计产品内容、审计产品定位、审计产品种类等的需求不同,审计机关难以生产出让所有委托人/代理人都满意的审计产品,审计期望差难以全面弥合,只能进行选择性弥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政府审计内容涉及的审计基本问题是"审计什么",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业务类型、审计主题三个层级。政府审计对象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生产产品或服务;生产及报告相关信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凡是存在既定标准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就成为政府审计业务,经历了财务收支审计、财务报告审计、综合审计三个阶段。审计主题包括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行为、制度四种,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不同,涉及的审计主题也不同。审计业务类型与审计主题有密切关系,审计主题是审计业务的元要素,审计业务是不同审计主题的组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钱路加  
作为特殊的公共服务活动,审计提供的最终"产品"是审计信息。审计期望差距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差距过大势必影响信息对各群体的决策支持能力。文章以调查问卷方式搜集数据资料就审计客户、报表使用者各自的审计期望差距以及两个不同群体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审计期望差距显著存在于财务报告使用人员和审计客户之间,并且对审计质量认知均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审计期望差距无法被绝对消除,文章从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财务报告使用者和审计客户等角度提出弥合对策以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具有产业特点的审计服务,以指导群体实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邢红央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使用者实际使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的效果与其期望之间的差距。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诉讼案的增多,审计期望差距越来越成为审计行业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该术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974年Liggio发表的观点,认为审计师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业务的期望存在差异。美国的科恩委员会认为审计期望差距形成的主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圻  
审计期望差距的治理应该采纳程序理性观。审计期望差距源于四个层次上的程序非理性,即结构非理性、过程非理性、行为非理性以及认识非理性。结构非理性和过程非理性导致了审计的准则性期望差距,行为非理性导致了审计的行为性期望差距,认识非理性导致了审计的误解性期望差距。针对导致审计期望差距的四类程序非理性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思路。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