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6)
2023(4363)
2022(3465)
2021(3208)
2020(2656)
2019(5863)
2018(5562)
2017(10546)
2016(5551)
2015(6321)
2014(6228)
2013(6219)
2012(5686)
2011(4438)
2010(4867)
2009(4699)
2008(4716)
2007(3972)
2006(3439)
2005(3104)
作者
(14749)
(12256)
(11952)
(11743)
(7795)
(5703)
(5522)
(4647)
(4495)
(4479)
(4063)
(3963)
(3917)
(3853)
(3647)
(3612)
(3515)
(3513)
(3417)
(3321)
(3045)
(2926)
(2752)
(2750)
(2733)
(2712)
(2646)
(2622)
(2426)
(2413)
学科
管理(25002)
(24283)
(20495)
(19753)
经济(19734)
(18667)
企业(18667)
财政(12148)
审计(12130)
(11685)
财务(11673)
财务管理(11596)
企业财务(11190)
方法(10266)
(9843)
数学(8340)
数学方法(8279)
中国(7249)
(6719)
各类(5998)
业经(5259)
(4723)
信息(4688)
(4544)
制度(4543)
(4530)
体制(4392)
地方(4288)
(4012)
理论(3988)
机构
大学(75558)
学院(74812)
管理(31180)
(29947)
经济(29387)
(27312)
理学(26907)
理学院(26713)
管理学(26466)
管理学院(26314)
研究(19736)
财经(17745)
中国(17302)
(16042)
(15623)
财经大学(12964)
(11697)
科学(10840)
中心(10486)
会计(10418)
经济学(9722)
(9612)
商学(9480)
商学院(9392)
经济学院(9017)
(8884)
北京(8875)
财政(8640)
(8237)
业大(7836)
基金
项目(48303)
科学(38336)
基金(36592)
研究(36498)
(31056)
国家(30811)
科学基金(27593)
社会(24616)
社会科(23549)
社会科学(23542)
基金项目(19412)
(17999)
自然(16953)
自然科(16564)
自然科学(16561)
教育(16319)
自然科学基金(16269)
编号(15358)
资助(14648)
(14234)
成果(13802)
项目编号(11371)
国家社会(11013)
(10955)
重点(10373)
(10228)
教育部(10015)
人文(9971)
(9714)
科研(9665)
期刊
(29668)
(29602)
经济(29602)
研究(25665)
中国(19235)
学报(10416)
会计(9979)
财会(9731)
审计(9545)
财经(9234)
管理(9151)
(7791)
大学(7698)
图书(7195)
科学(7129)
学学(7109)
经济研究(7007)
通讯(6633)
会通(6625)
(6585)
财政(6585)
(6003)
金融(6003)
情报(5601)
(5160)
书馆(4693)
图书馆(4693)
理论(4584)
技术(4316)
实践(4201)
共检索到120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魏涛  李成  胡凯  
审计独立是国家审计发挥预防、揭示、抵御等“免疫系统”功能的必要条件,国家审计是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构建一个审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审计独立对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审计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准自然实验”和2013—2020年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审计独立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透明度;对于市场化程度高、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和财政自主度高的城市,审计独立对财政透明度的改善效应更显著;审计独立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主要通过威慑效应体现。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审计独立在提升财政透明度方面还存在地区间横向收敛效应和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协同效应。研究为我国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审计独立性提供证据支撑,为推动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提供了新的改革着力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晓荞  刘馨茗  陈少华  
如何促使独立董事有效履职一直都是研究热点,但对于我国广泛采取的独立董事行政监管举措,鲜有研究验证其真实效力。本文以独立董事被行政处罚为契机,基于200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行政处罚对独立董事公司治理的间接威慑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被处以行政处罚后,同行业独立董事发表异议意见的可能性及数量显著提高,且这一间接威慑效应在地区维度也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当同行业企业独立董事声誉质量或薪酬水平更高时,间接威慑效应更强;但是,由于独立董事对风险较为敏感,间接威慑效应不受行政处罚力度影响。此外,行政处罚并不会对同行业自身违规风险较低的企业独立董事离职产生间接威慑影响,即不会有损这类企业的人才供给,但违规风险较高的企业却不然;行政处罚有利于同行业企业短期市场表现,这从投资者角度再度验证了处罚的价值。研究证明了行政处罚是我国独立董事履职重要影响因素,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进一步加强独立董事行政监管举措提供了了直接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旖  张安婷  李增泉  
本文以2013年-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观测对象,研究发现,“校友圈”内存在公司被立案,会使圈内其他公司的年报语调下降,且这种下降在年报语调真实程度更低时更为显著。说明立案监管在校友圈中起到了威慑作用,减少了圈内公司的策略性披露,促使它们披露了更为稳健、真实的信息。在机制检验中,我们发现,当私有信息传递效率较高时,立案对圈内公司的威慑效果显著,当立案监管信息存在公开扩散渠道时,圈内人的信息优势会被削弱。此外,不同类别的违规有不同的威慑形式,以“年报语调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威慑效果主要存在于“误导性陈述”类案件中。在校友违规后受到了“重处罚”、校友违规当年即被立案的情况下,对圈内公司年报语调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后果检验中,我们发现校友被立案显著降低了圈内公司年报披露后一年内的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反映出对实际监管处罚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市场主体修正对违规成本的低估;此外,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稳定市场主体对违规成本的预期,引导媒体对立案监管信息深度挖掘,广泛传播,将有助于立案监管的威慑效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居贵  
年初,财政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做好财政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工作和其他相关基础工作,并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范围作出了统一的要求。这说明政府预算公开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指日可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洁  蒋尧明  
文章以被审计单位盈余管理水平替代审计质量,用会计师事务所非合伙人签字注册会计师晋升到合伙人后发生的民事责任变化作为民事责任的替代变量,验证合伙人民事责任的威慑效应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非合伙人签字注册会计师晋升为合伙人后,民事责任赔偿概率和赔偿力度随之提高,审计质量也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合伙人对自身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更倾向于采取仅会让他们承担有限责任的行为,即减少对新晋合伙人提供帮助,最终使非合伙人签字注册会计师升任合伙人事件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被弱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屹立  张卫国  
通过构建破案率、逮捕率、起诉率和重刑率四个指标来衡量惩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借此研究惩罚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是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均对总犯罪率、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产生了显著的威慑作用。其中破案率的威慑力最强。而无论惩罚的确定性还是严厉性对暴力犯罪的威慑作用均小于财产犯罪。这些结论对治理犯罪及刑事政策的完善都颇具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育辉   张腾   唐浩博   张榕杰  
在市场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行政监管对于规范评级机构执业行为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8年大公国际被监管部门处罚这一事件,探究监管处罚对其他评级机构评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该处罚事件公布后,其他评级机构显著提升了评级的谨慎程度,表现为主体及债项评级下调的概率增加,评级结果对企业预期违约风险与债券信用利差的解释力度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处罚影响的时效性集中在中短期。同时,处罚事件之后,评级机构针对违约债券的评级波动性降低,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降低。对新发行债券而言,首次信用评级的投资者认可度提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监管机构的处罚措施发挥了较好的威慑效果,体现出了强化中介机构监管的积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育辉   张腾   唐浩博   张榕杰  
在市场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行政监管对于规范评级机构执业行为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8年大公国际被监管部门处罚这一事件,探究监管处罚对其他评级机构评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该处罚事件公布后,其他评级机构显著提升了评级的谨慎程度,表现为主体及债项评级下调的概率增加,评级结果对企业预期违约风险与债券信用利差的解释力度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处罚影响的时效性集中在中短期。同时,处罚事件之后,评级机构针对违约债券的评级波动性降低,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降低。对新发行债券而言,首次信用评级的投资者认可度提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监管机构的处罚措施发挥了较好的威慑效果,体现出了强化中介机构监管的积极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国营  
医疗保险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降低风险,这是医疗保险与其它任何保险的相同之处。除此之外医疗保险还有其独特之处,即医疗保险机构具有信息功能和戚慑功能。医疗保险机构搜寻外部性很强的医疗信息有助于解决医疗市场信息问题,这就是医疗保险机构的信息功能;医疗保险机构的市场力量和长期参与人地位对医疗供方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有力地抑制着医疗供方的道德风险,这就是医疗保险机构的威慑功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蕾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讨论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使企业对内控的投资获得最大净收益的问题。基础模型中,当流程的预期损失超过内控强度的平均无效水平时,企业会增加投资。考虑威慑效应的模型中,当投资无效性较低时,企业对流程的内控投资随着威慑效应的增大而减小。考虑交互效应的模型中,当预期损失与1加交互系数的比值大于内控强度的平均无效水平时,企业会增加对该流程的内控投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艳阳  赵民伟  
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股市摘牌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ST预警—摘牌"退市体系的市场认可程度。结果发现,虽然退市预警制度在短期内能较好地向市场传达风险信号,但在中长期里给予了投资者投机炒作的空间,这有助于解释为何以往理论研究与市场观察结果相悖;即便我国股市摘牌强度相对较低,但市场能识别摘牌强度的信号并对其做出显著反应,摘牌起到了"杀鸡儆猴"的威慑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汉景  
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是俄核政策的核心,它随俄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由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发展过程。尽管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在完成政策目标方面的效能有限,但却是俄维护其核心利益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国与俄罗斯有某些类似的安全境况,因此,俄罗斯核威慑政策实践对中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夏立平  祝宇雷  
近年来,国际社会中"经济武器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吸引了政界、学界和商界的广泛关注。尤其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美国以贸易为手段大肆威慑他国,借助经济压力为手段迫使他国屈服,以实现自身政治经济目的。因此,研究和分析贸易为何能够成为威慑手段,以及贸易作为威慑手段在大国博弈中的作用十分必要。贸易能够成为威慑手段的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直接涉及国家行为体的核心利益,二是能够给其他国家行为体带来重大损失,三是产生的压力可能改变其他国家行为体的计划或行为。此外,在大国战略博弈中,贸易手段发挥着对其他威慑手段的替代作用,对传统威慑手段的补偿作用,以及重塑与维护大国战略威慑体系的作用。当前大国威慑工具的局限与利益多元性之间、理念的单一性与安全挑战的多维之间的张力逐渐扩大,传统威慑工具难以应对日趋走向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因此,将贸易手段纳入威慑工具箱并加以使用已是大国博弈的必然选择。尤其在大国无战争的今天,贸易作为大国往来的主要媒介,其背后的威慑功能将在大国的战略竞争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向钢华  王永县  
理性威慑理论将相互威慑看作是一种讨价还价过程,但鲁宾斯坦经典讨价还价模型无法直接用于相互威慑讨价还价研究。本文将不完全信息引入相互威慑讨价还价之中,探讨了相互威慑中博弈方单边不完全信息和双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威慑可信性与冲突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