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3)
2023(7135)
2022(5930)
2021(5137)
2020(4011)
2019(9023)
2018(8780)
2017(15886)
2016(8766)
2015(9612)
2014(9674)
2013(9699)
2012(9499)
2011(8459)
2010(9173)
2009(8448)
2008(8106)
2007(7504)
2006(6940)
2005(6698)
作者
(26597)
(22174)
(21888)
(20737)
(14097)
(10488)
(9839)
(8511)
(8368)
(8095)
(7603)
(7270)
(7127)
(7090)
(6979)
(6730)
(6522)
(6430)
(6362)
(6356)
(5740)
(5614)
(5445)
(5138)
(5064)
(5061)
(4939)
(4904)
(4595)
(4455)
学科
(41330)
经济(41295)
管理(21853)
(21833)
地方(17068)
中国(16757)
(15758)
企业(15758)
(12845)
审计(12156)
业经(11292)
地方经济(9573)
农业(9146)
(9129)
方法(9027)
(8605)
金融(8605)
(8220)
银行(8202)
(8064)
(7882)
(7799)
技术(7283)
(7057)
环境(7051)
(7048)
贸易(7030)
发展(6884)
(6855)
(6703)
机构
学院(123344)
大学(119474)
(50581)
经济(49350)
研究(48600)
管理(42593)
中国(38472)
理学(34578)
理学院(34106)
管理学(33624)
管理学院(33389)
科学(28703)
(28492)
(25913)
(25374)
(23027)
研究所(22501)
中心(22134)
(22030)
(18781)
财经(18648)
北京(18221)
(18018)
(17924)
师范(17837)
(17711)
农业(17687)
业大(16865)
(16751)
科学院(14814)
基金
项目(73991)
科学(57555)
研究(56922)
基金(50379)
(44188)
国家(43724)
科学基金(36517)
社会(35442)
社会科(33634)
社会科学(33627)
(31046)
基金项目(26047)
(25535)
教育(25046)
编号(23702)
(23043)
自然(21692)
自然科(21088)
自然科学(21080)
自然科学基金(20668)
成果(20201)
资助(20042)
发展(18651)
(18268)
课题(18262)
重点(17475)
(15692)
(15400)
创新(14707)
(14670)
期刊
(69339)
经济(69339)
研究(43985)
中国(39168)
(23225)
(20355)
管理(17819)
教育(17792)
学报(17741)
科学(16682)
农业(16070)
(15599)
金融(15599)
大学(13470)
业经(12634)
学学(12544)
经济研究(11190)
技术(11163)
审计(9460)
财经(8890)
(8743)
问题(8572)
(7731)
会计(6814)
(6756)
(6553)
世界(6367)
国际(6336)
商业(6152)
(6132)
共检索到21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潘文林  
今年4月,发生在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的7.1级大地震是一次重大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鉴于重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国家相继出台了《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祥  郝玉贵  徐荣华  
国家审计作为突发公共事件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时期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特别体现。审计机关基于"一盘棋"和"两统筹"思想,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审计预案,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非现场和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应急跟踪审计模式,围绕应急审计"全覆盖"的特殊重点内容,在识别重大风险隐患、检查评价应急防控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政策措施执行的有效性,防控相关的信息披露质量,以及资金和物资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芳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突发事件日益多样化,对社会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现有情况下我国社会治理机制表现出在曲折中前进、范围逐渐拓展、治理结构优化、技术助推治理升级等趋势,但隐藏于其中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文章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从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即强化制度执行能力,构筑整合性治理的"根基";加强技术创新,为跨区域治理助力;完善治理结构,全方位实施网状治理;构建系统平台,提升多元化治理成效。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田泽晖  田孟刚  
本文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保障银行体系有效运行方面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思考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2008年5月13日,审计署作出开展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决定;5月14日,审计署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做好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5月15日,审计署制定下发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工作方案;5月16日,审计署召开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动员会议,全面布置审计工作;5月19日,第一批审计组陆续开始对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和民政部、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十一个中央级部门和单位的救灾款物进点审计。5月31日,审计署党组果断决定,从昆明特派办、重庆特派办紧急抽调30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四川重灾区审计组。与此同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取消了所有原定在四川省开展的审计项目及成都特派办在外地的审计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跟踪审计已经成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主流模式。现有文献对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各主要问题已有不少讨论,但缺乏深度,且有些文献未贯穿审计逻辑。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各主要问题,从概念、原因、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理论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袁博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存在多种情形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不同情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各有其特征,相应的审计客体也不同。在这些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可能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因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审计制度,代理人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客体,其既可能是一个组织单元,也可能是这个组织单元的主要领导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结果可从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方式/审计时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等多个角度来考察。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非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年度定期审计,审计业务类型有多种,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审计结果及其应用不同。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事项)阶段,审计时机/审计方式是跟踪审计,审计结果有实时性的审计情况通报、审计信息,以及定期性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移送决定书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准则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时机和审计方式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非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业务类型模式,采用年度定期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通用准则及各种业务类型的准则等内容。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综合模式,采用跟踪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案、审计跟踪、审计结果及其应用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分为宏观时机和微观时机。宏观时机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全过程的哪些阶段进行审计;微观时机是指何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审计。宏观时机选择有三种模式,从整体成本效益性来说,事前与事后审计模式最佳,全过程审计模式次之,事中与事后审计模式最次。微观时机选择有跟踪审计、年度定期审计、常规事后审计三种方式。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和监测与预警阶段最适宜采用年度定期审计,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最适宜采用跟踪审计,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时效性要求很强的,采用跟踪审计,时效性要求有所降低的,采用年度定期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审计目标的正确定位是实现高效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基础,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目标是委托人、代理人及审计机构希望通过审计得到的结果,委托人、代理人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终极目标,审计机构期望得到的结果是直接目标。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终极目标是抑制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以促使代理人更好地履行其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直接目标是发现代理人履行其责任时存在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同的审计主题,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类型不同,相应的审计直接目标也不同,与审计主题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总目标,与审计标的相对应的审计直接目标是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终极目标决定了直接目标的方向,如果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过程中无法实现直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终极目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主要从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三个视角来考察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总体框架,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和制度审计分别有各自的审计依据,将多个审计主题置于一个审计项目的综合性审计业务时,要按不同的审计主题来选择审计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