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
- 2023(1230)
- 2022(1031)
- 2021(865)
- 2020(791)
- 2019(1701)
- 2018(1675)
- 2017(2924)
- 2016(1642)
- 2015(1746)
- 2014(1716)
- 2013(1724)
- 2012(1538)
- 2011(980)
- 2010(1495)
- 2009(1558)
- 2008(1225)
- 2007(1009)
- 2006(880)
- 2005(887)
- 学科
- 审计(12069)
- 各类(5826)
- 管理(4839)
- 企(4820)
- 企业(4820)
- 业(4733)
- 济(3823)
- 经济(3819)
- 财(3704)
- 务(3010)
- 财务(3007)
- 财务管理(2943)
- 企业财务(2889)
- 方法(2426)
- 中国(1964)
- 制(1430)
- 专业(1328)
- 学(1269)
- 数学(1155)
- 技术(1151)
- 数学方法(1148)
- 家(1115)
- 业经(1094)
- 国家(1082)
- 度(865)
- 制度(864)
- 环境(832)
- 融(789)
- 金融(788)
- 划(782)
- 机构
- 学院(18651)
- 大学(18494)
- 管理(6956)
- 理学(6046)
- 理学院(5990)
- 管理学(5949)
- 管理学院(5914)
- 济(5693)
- 财(5683)
- 审计(5623)
- 经济(5506)
- 会计(5205)
- 京(5060)
- 中国(4755)
- 财经(4488)
- 研究(4135)
- 经(4062)
- 会计学(3621)
- 会计学院(3467)
- 江(3427)
- 财经大学(3334)
- 学会(3333)
- 商学(2657)
- 商学院(2644)
- 州(2625)
- 省(2600)
- 公司(2549)
- 北京(2502)
- 南京(2489)
- 中心(2425)
共检索到33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朱建中
应当说,审计披露是个好形式,在公众和舆论的"群起而攻之"下,不少问题得到了整改,不少责任人得到了查处。审计借助公众之手、社会之力、舆论之威取得了好效果。但不知咋的,时下有些地方审计披露不要说公众"雾里看花",就是业内人士也是"一头雾水"。造成一些地方审计披露看不懂的原因是多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小能 刘鹏林
资本市场的经验表明,市场参与者的情绪波动会对金融决策产生显著影响。空气质量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但关于空气质量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行为的研究目前还非常匮乏。借助不同地区空气质量的差异,本文研究了不同城市的分析师在同一时期对相同股票的预测是否受到空气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的预测与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空气质量改善地区的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和投资评级的预测更为乐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在小规模或高估值的股票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与此类股票估值不确定性高因而更容易受情绪影响的观点一致。本文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提供了全新证据。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情绪 分析师预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伊攀 张含笑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维护国家安全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但近年来日益凸显的企业庞氏融资风险对经济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因此探寻有效的治理工具成为重要议题。投资者实地调研在揭示庞氏融资方面具备市场化、利益相关性强的优势,但其治理效果尚不明确。文章从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两个维度检验了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庞氏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实地调研能有效抑制企业庞氏融资,发挥“眼见为实”的治理效应。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通过改善企业信息质量和效率、增强监督完备程度发挥作用,并且治理效果因投资者调研偏好、机构投资者合谋可能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不仅为防范企业庞氏融资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也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庆德 魏卉 康燕芳
当前,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较为明显,立足于监管部门日益重视分析师研报质量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19年间我国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研究表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脱实向虚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高质量的外部独立审计能削弱企业脱实向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负面影响,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会强化其负面效应。研究从资本市场信息中介视角丰富了企业脱实向虚的经济后果,对政府监管部门引导企业回归主业及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娟 翟路萍
为了与国际趋同,财政部修订颁布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的颁布实施,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关系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界定审计关系人的基础上,站在不同关系人的角度,分别从有利性、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阐述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给第一、第二、第三关系人带来的利与弊,不但可以帮助不同关系人趋利避害,实现共赢,而且可以为推动新准则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娟 翟路萍
为了与国际趋同,财政部修订颁布了新的审计报告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的颁布实施,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关系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界定审计关系人的基础上,站在不同关系人的角度,分别从有利性、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阐述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给第一、第二、第三关系人带来的利与弊,不但可以帮助不同关系人趋利避害,实现共赢,而且可以为推动新准则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吕杨洁 邓怀英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其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关联交易将市场交易转变为公司集团的内部交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公司集团利润的最大化,提高其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但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使关联交易成为盈余操纵的手段。本文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与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治理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操纵的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关联交易 披露 审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林珊 许持
内部控制是信息披露机制的质量保障机制,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来影响信息的质量。内部审计的特征决定其能通过协助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有效履行内部控制职责来发挥其在信息披露机制中的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艳 阳晓明 谢至
基于审计师选择和审计费用,文章考察审计监督与网站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选择"大所"审计年报的公司,其网站信息披露活动相对较少。上市公司可能更倾向财务导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沟通功能。未来上市公司还需加强网站建设,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马德林 杨杰
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财务丑闻,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投资的信心,更是对各上市公司的道德素质、中介机构的道德水平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发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如何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管,如何建立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华 刘子越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心。对人类面临的环境日益恶化、贫困加剧等一系列的突出问题,国际社会取得了一致共识,并且共同采取了积极行动来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环境审计是社会相关审计中的一种,是指由有关审计组织,根据相关的环境政策和法规,遵循审计准则,定期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管理系统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阚京华
近年来 ,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动机 ,利用各种手段尤其是关联交易 ,进行利润操纵。因此 ,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专门的审计程序以识别关联方关系、关联方交易 ,并在此基础上审查关联交易 ,限制和防范利润操纵
关键词:
关联交易 利润操纵 披露 审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凤霞 姜宾
一、引言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信息披露主要涉及企业内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等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在外部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内部特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功能。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确立,ESG信息披露在完善资本市场治理、加强新型企业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相关学者也从诸如企业价值、企业高质量发展等角度分析了ESG信息披露对缓解融资约束、改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ESG 信息披露 审计费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爱松
内部控制是信息披露机制的质量保障机制,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来影响信息的质量。内部审计的特征决定其能通过协助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有效履行内部控制职责来发挥其在信息披露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将着重探讨内部审计在信息披露机制中的重要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谢仍明 唐跃军 邵燕敏
本文主要探寻年报预约披露日期所隐藏的信息内涵。研究发现,本年年报披露晚、上年年报披露晚、本年年报预约披露晚、本年年报披露比上年年报披露或比本年年报预约披露晚(年报披露迟滞时间长)的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大。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预约披露时间以及执行情况有助于对年报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判断。对市场和投资者而言,年报预约披露制度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显示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