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3)
2023(10358)
2022(8712)
2021(8059)
2020(6777)
2019(15170)
2018(15250)
2017(29126)
2016(15318)
2015(16617)
2014(16214)
2013(15523)
2012(13905)
2011(11924)
2010(12513)
2009(12648)
2008(11651)
2007(10197)
2006(9299)
2005(8822)
作者
(39114)
(32062)
(32020)
(30944)
(20598)
(15533)
(14944)
(12550)
(12167)
(11792)
(11002)
(10865)
(10267)
(10194)
(10144)
(9955)
(9418)
(9379)
(9278)
(9175)
(7980)
(7753)
(7741)
(7392)
(7353)
(7289)
(7107)
(7049)
(6461)
(6318)
学科
(53534)
经济(53471)
(44838)
管理(44215)
(37341)
企业(37341)
(28385)
金融(28384)
(26503)
银行(26483)
(25411)
中国(24909)
(23681)
方法(23202)
数学(20076)
数学方法(19890)
(18767)
(16687)
财务(16651)
财务管理(16575)
企业财务(15544)
(14128)
业经(13849)
地方(12414)
审计(12198)
中国金融(11385)
(11321)
(11046)
保险(10955)
理论(10468)
机构
学院(193974)
大学(191896)
(81683)
经济(79906)
管理(73573)
研究(61491)
中国(61285)
理学(60726)
理学院(60233)
管理学(59343)
管理学院(58985)
(49582)
(40421)
财经(36940)
(33394)
科学(32499)
中心(32405)
(30439)
(30023)
财经大学(27622)
经济学(26340)
(26234)
(26205)
(26076)
研究所(25896)
金融(25698)
北京(25410)
(25324)
银行(25018)
经济学院(23874)
基金
项目(119122)
科学(93238)
研究(91676)
基金(86407)
(73418)
国家(72783)
科学基金(63268)
社会(58820)
社会科(55846)
社会科学(55835)
(46397)
基金项目(44396)
教育(41659)
编号(38919)
自然(38690)
(37848)
自然科(37726)
自然科学(37719)
自然科学基金(37080)
资助(36203)
成果(33421)
重点(26822)
(26199)
课题(25978)
项目编号(25643)
(25542)
(25096)
(24884)
国家社会(24640)
(23867)
期刊
(90548)
经济(90548)
研究(67836)
中国(46280)
(43753)
(43704)
金融(43704)
管理(26331)
学报(24971)
(23737)
科学(21477)
教育(19390)
大学(19141)
财经(18713)
学学(17881)
经济研究(16588)
(15766)
技术(15130)
农业(14429)
业经(13888)
财会(13823)
会计(12902)
理论(12292)
实践(11152)
(11152)
问题(10424)
图书(10374)
审计(10081)
(9050)
通讯(8871)
共检索到322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涂建明  田树铭  朱渊媛  
基于201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发行债券的数据,检验了新审计报告是否通过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传递了累积的重要风险信息和新增风险信息,及其在企业债券票面利率上的显著反应。研究发现,发债企业审计报告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新发债券的票面利率就越高;新审计报告具有明显的增量风险信息时,企业新发债券的票面利率就越高,且这一风险报酬补偿效应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以及无增信机制的发债企业更为典型。中国审计报告改革在债券一级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增量信息效应,新审计报告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具有显著的增量风险信息,会带来相应债券票面利率的风险报酬补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亚平  黄泽民  
本文以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发行的中期票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证实在中期票据市场上信用评级能够减少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显著影响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发行人通过债券增信能够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专业担保机构进行的增信比关联企业的增信更有利于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城投债和国有企业性质的产业债存在隐性担保,这种隐性担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隐性担保的行政级别越高、财政实力越好越有利于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对于不同主体评级的中期票据增信效果是不同的,当发行人和担保人或隐性担保人的信用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亚平  黄泽民  
本文以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发行的中期票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证实在中期票据市场上信用评级能够减少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显著影响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发行人通过债券增信能够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专业担保机构进行的增信比关联企业的增信更有利于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城投债和国有企业性质的产业债存在隐性担保,这种隐性担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隐性担保的行政级别越高、财政实力越好越有利于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对于不同主体评级的中期票据增信效果是不同的,当发行人和担保人或隐性担保人的信用水平差别越大,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越明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婷  
信用评级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信息,对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本文利用2011-2013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公司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揭示出信用评级内在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债券融资成本随着信用评级的上升而下降,债券特征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力要显著大于企业财务特征,企业财务信息并不能直接影响债券融资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新  
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间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债券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并且,这一关系在公司治理状况较好的公司得到加强。这说明债券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债券市场的认同,公司治理对于预防债券信用风险与减少债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欣  丁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唐建华  张革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日前完成对国际审计报告相关准则的改革,于2015年1月15日发布了新制定(修订)的相关审计准则文本,适用于会计期间截止日为2016年12月15日及之后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与以往改革不同,本轮改革着力于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审计透明度。本文就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预期效果等进行解析。一、现行审计报告概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徐子尧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模型分析表明,可转债作为一种混合证券,由于内嵌转换期权,在初始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下,随着信息的逐步公开化,投资者可以据此选择转股或继续持有以保证其获得预期收益;发行公司通过对可转债赎回条款的良好设计,可以免于承受信息不对称下股权再融资的逆向选择成本。文章进一步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可转债和增发的拟发行公告和正式发行公告作为研究事件,发现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负效应小于增发,这支持了本文的理论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艾珺  
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中进行债券融资的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现金股利和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现金股利支付政策能显著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现金股利比重越高对债权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风险承担水平不仅能直接抑制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还对现金股利与债券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增强作用,即风险承担水平在现金股利和债券融资成本关系中产生积极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小龙  施燕平  辛宇  
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影响信用评级,进而影响公司债券的发行资格与融资成本,因此发债公司存在基于评级的风险承担策略调整动机。文章考察了发债公司获得首次评级前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检验了风险承担水平对首次信用评级的影响及其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获得首次信用评级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持续下降,而后缓慢回升,公司存在调整风险承担水平以迎合评级需求的行为;风险承担水平与主体信用评级显著负相关;基于信用评级的中介效应,风险承担水平与债券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公司通过策略性地调整风险承担水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主体信用评级,并实现融资成本的有效节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小龙  施燕平  辛宇  
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影响信用评级,进而影响公司债券的发行资格与融资成本,因此发债公司存在基于评级的风险承担策略调整动机。文章考察了发债公司获得首次评级前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检验了风险承担水平对首次信用评级的影响及其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获得首次信用评级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持续下降,而后缓慢回升,公司存在调整风险承担水平以迎合评级需求的行为;风险承担水平与主体信用评级显著负相关;基于信用评级的中介效应,风险承担水平与债券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公司通过策略性地调整风险承担水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主体信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燕建  周强龙  
以中国上市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情况出发,讨论了融资成本与企业规模及其风险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民营公司规模与债券融资利率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或其发展能力和成长性越强,有助于其在债券市场上获得较低的融资利率,从而论证了通过兼并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的必要性。企业自身风险特征和债券融资利率水平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主要体现在财务层面的企业风险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上,而非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与盈利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鹿  张宗新  
基于International CAPM理论,本文运用NLSUR方法,在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背景下,检验了人民币债券价格中是否出现汇率风险溢价,并分析了汇率对债券融资成本中各部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债券通启动近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成为债券新的定价因子。第二,与债券市场开放前相比,长期限国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正,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升值时上升不足;信用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负,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贬值时上升过多。第三,债券收益率各组成部分与汇率的关系主要呈现门限效应,当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时,国债的期限溢价会增大;当贬值超过一定幅度时,信用债的信用溢价会增大。本文就防范汇市、债市风险传染和债券投资双向开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荣凤芝  胡舒婷  赵明浩  
绿色债券作为直接融资工具,能够更好地满足环保项目的融资需求,然而,当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阻碍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探究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上市公司发行的139只贴标绿色债券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与信用利差法,分别对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成本进行了测度,并结合理论分析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贴标绿色债券融资成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硬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对于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效果更加明显。最后,结合我国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有关监管机构应积极建立并完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清河  
随着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非常强烈,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改革地方财政投融资体系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向财政风险转移与扩散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潜在的风险,探讨了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