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7)
2023(4382)
2022(3741)
2021(3544)
2020(2951)
2019(6663)
2018(6421)
2017(12651)
2016(6969)
2015(7592)
2014(7581)
2013(7258)
2012(6907)
2011(6024)
2010(6855)
2009(6477)
2008(6015)
2007(5607)
2006(5138)
2005(4736)
作者
(18094)
(14886)
(14542)
(14364)
(9887)
(6824)
(6738)
(5716)
(5666)
(5535)
(4970)
(4885)
(4829)
(4770)
(4655)
(4544)
(4429)
(4405)
(4296)
(4288)
(3752)
(3674)
(3640)
(3421)
(3405)
(3365)
(3324)
(3303)
(3013)
(2984)
学科
管理(23307)
(22970)
经济(22943)
(19217)
(15637)
企业(15637)
审计(12106)
(11182)
中国(8628)
(8270)
方法(8052)
(7505)
(6999)
国家(6845)
(6472)
数学(6429)
数学方法(6299)
财政(6007)
各类(5871)
及其(5747)
地方(5624)
政策(5386)
(5341)
农业(5166)
业经(5051)
(5008)
贸易(4999)
(4901)
(4795)
财务(4780)
机构
学院(92424)
大学(90371)
(40414)
经济(39429)
管理(36933)
理学(31107)
研究(31031)
理学院(30839)
管理学(30530)
管理学院(30329)
中国(25881)
(24739)
(19589)
财经(17836)
(16185)
科学(16031)
(15821)
(15303)
中心(14965)
财经大学(12984)
研究所(12833)
(12063)
北京(12060)
经济学(11903)
(11700)
(11428)
(11147)
师范(11095)
(10759)
经济学院(10600)
基金
项目(54933)
研究(44535)
科学(43932)
基金(39786)
(33035)
国家(32728)
科学基金(28575)
社会(28199)
社会科(26832)
社会科学(26825)
(21051)
教育(20221)
基金项目(19945)
编号(19081)
(17457)
成果(17349)
自然(17166)
资助(16934)
自然科(16696)
自然科学(16693)
自然科学基金(16389)
课题(13647)
(12947)
(12738)
重点(12150)
项目编号(12075)
(12004)
(11859)
(11624)
教育部(11450)
期刊
(49260)
经济(49260)
研究(34197)
中国(24669)
(20768)
管理(13842)
(12188)
金融(12188)
(10820)
教育(10603)
审计(9408)
科学(9254)
经济研究(8797)
学报(8702)
财经(8510)
业经(7632)
技术(7465)
大学(7405)
(7231)
农业(7199)
学学(6853)
问题(5915)
会计(5822)
(5692)
财会(5611)
国际(4787)
现代(4482)
理论(4445)
(4357)
论坛(4357)
共检索到155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华  王稳  
本文首次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系统研究外资进入模式、国内社会福利与政府最优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假设国外企业有三种模式进入国内市场:直接投资、并购、出口;不同进入模式对国内技术、就业市场和社会总剩余的影响存在差异,政府可以制定最优关税和最优FDI补贴来寻求国内社会福利最大化。实证分析表明当国内行业接近完全竞争时,政府最优关税为0;政府最优FDI补贴与外企进入的就业效应之间存在非单调关系;如果政府观察到某行业FDI具有正的就业效应,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简单地增加对该行业FDI的政府补贴可能不是社会福利最优的;即使FDI可以提高国内技术水平并促进就业,FDI最优补贴仍可能为0;仅仅依赖关税和FDI...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恋  
环境税即生态税,它是把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社会微观主体生产成本中,再借助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予以再分配的一种社会经济调控手段。文章在引入环境税的基础上,分析了双寡头企业的市场进入决策及其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结果表明:当环境税率较低时,资源禀赋所在地企业和资源贫困所在地企业的生产成本都在增加;当环境税率较高时,资源禀赋所在地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增加,而资源贫困所在地企业的成本不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世广   白雨乔   张玲  
利用2005—2019年省级层面平衡面板数据及全国新注册企业数据,研究了政府审计对地区企业进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可以显著促进地区企业进入,且该效应主要通过政府审计的批判性作用实现,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市场化程度对政府审计与地区企业进入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升高,政府审计对地区企业进入的促进作用增强;政府审计对地区企业进入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不仅能促进当地的企业进入,也能促进周边地区的企业进入,有效缓解地区间企业进入的“虹吸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注重政府审计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完善地区间审计协同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冬  
本文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治理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治理视角下受托经济责任涵义,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质内涵,研究了审计与治理的理论契合,并在剖析审计治理观和审计治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理论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审计中的应用模式,从核心组织层面、政府监控层面和社会公众层面与审计部门关系的角度,将审计部门置于高层次监督位置,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基于治理理论的审计模型架构,分析了模型监督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基于治理理论审计实务中的操作重点。分析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基于治理理论的审计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决策失败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胡玉明  李鸣  
浙江省海盐县审计局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加快推进符合海盐实际的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海盐县审计局不断从审计实践中总结经验,结合海盐绩效审计的工作实践,提出了政府决策动态审计模型——"穿点成线、连线成面"。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曙光  
政府审计成果可以从审计财务效益和审计质量两方面进行度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成果与审计人员的高学历显著正相关;不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类审计人员对审计财务效益影响比较显著,但专业背景都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在政府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注意审计人员学历、年龄和专业之间的合理搭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孟丽荣  余应敏  
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确定与方法选择取决于其职能定位;并由此决定了绩效审计的实施“绩效”。政府绩效审计职能包含两个层面:解除或确认受托经济责任与决策有用性。通过对我国绩效审计研究与实践的考察,我们发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仍主要注重“问责查处”。本文通过在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时代背景下政府审计职能定位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绩效审计的职能应向更高层面的对宏观政策决策有用性转变,并探讨了在实践中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夏斐  
本文以国家跟踪审计监督制度为立足点,试图阐述该制度的构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风险进行全过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积极作用,从而为政府投资的正确决策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宋常  胡家俊  陈宋生  
本文选用新中国审计机构成立近二十年来31个省级审计部门查出的违纪金额作为样本,对违纪金额、应缴金额、已交金额、地区经济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违纪金额与地区经济、应缴金额与违纪金额及地区经济、已交金额与应缴金额及地区经济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实证结果与假设前提基本吻合,但有些情况与个别假设存在差距,甚至不符,如已交金额比例与地区经济不相关。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石恒贵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已成为地方审计机关应对日益增加的审计任务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驱动因素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文章分析了湖南省长沙县审计局2009—2017年2 919个审计项目数据,其中委托中介机构外包审计达到1 646个项目,占全部审计项目的比重为56.39%。通过建立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发现:交易成本与审计主题是地方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建议:地方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审计五分离模式进行内部组织机构变革,加强对外包查证权的监督;同时对于县级直属机构下面的二级机构审计以及社区财政收支审计、社区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更趋向考虑外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