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6)
2023(3616)
2022(2982)
2021(2774)
2020(2444)
2019(5483)
2018(5206)
2017(9697)
2016(5450)
2015(6139)
2014(6176)
2013(5847)
2012(5438)
2011(4596)
2010(5080)
2009(4896)
2008(4582)
2007(3854)
2006(3365)
2005(3254)
作者
(14399)
(11991)
(11765)
(11411)
(7686)
(5637)
(5359)
(4531)
(4427)
(4217)
(4107)
(4056)
(3763)
(3679)
(3669)
(3507)
(3446)
(3432)
(3430)
(3411)
(3019)
(2920)
(2916)
(2754)
(2706)
(2662)
(2599)
(2569)
(2403)
(2351)
学科
(19885)
经济(19825)
管理(15970)
(15137)
(13032)
企业(13032)
审计(12140)
方法(9031)
(8097)
数学(7282)
数学方法(7218)
(6772)
中国(6374)
各类(5890)
(5832)
(4846)
财务(4836)
财务管理(4769)
业经(4701)
企业财务(4625)
(4441)
(4041)
金融(4041)
农业(3902)
(3874)
体制(3852)
(3608)
银行(3604)
地方(3594)
(3478)
机构
大学(73227)
学院(72145)
(30457)
经济(29862)
管理(27288)
理学(23587)
研究(23533)
理学院(23336)
管理学(23070)
管理学院(22923)
中国(19718)
(18290)
(16098)
财经(14035)
(12822)
科学(12634)
(11898)
中心(11478)
(11419)
(10631)
财经大学(10489)
研究所(9879)
经济学(9830)
北京(9499)
业大(9143)
经济学院(8839)
(8713)
(8646)
师范(8642)
(8544)
基金
项目(47320)
科学(37797)
基金(35764)
研究(35298)
(31124)
国家(30858)
科学基金(26668)
社会(23986)
社会科(22723)
社会科学(22717)
基金项目(18919)
(17464)
自然(16485)
教育(16346)
自然科(16025)
自然科学(16021)
自然科学基金(15726)
(14734)
资助(14469)
编号(13804)
成果(11952)
(11617)
重点(11040)
(10872)
国家社会(10454)
教育部(10292)
(9851)
人文(9839)
课题(9730)
(9666)
期刊
(33934)
经济(33934)
研究(23868)
中国(21157)
(16448)
(10078)
学报(9971)
审计(9440)
科学(9264)
管理(9242)
大学(8220)
学学(7765)
财经(7339)
(7155)
金融(7155)
农业(6807)
会计(6598)
(6254)
教育(6221)
经济研究(5856)
财会(5332)
业经(5117)
问题(4464)
技术(4420)
世界(3902)
(3670)
通讯(3472)
会通(3464)
(3437)
(3228)
共检索到114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清仿   杨怡怡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形成的结果,而职业判断的运用取决于审计师执业特征,特别是执业经验。本文以2016~2021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特定行业执业经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均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重要性会削弱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强化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在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关系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喻凯  周洲  
本文基于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证据,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出发,引入时间压力变量,探究其与公司审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论文模型中加入审计师执业经验,观察分析其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审计师在工作任务中受制度和条件的限制,常由于高时间压力引发审计失调行为,进而使审计质量受损。但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可以从以往的审计经历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调节自身情绪状态,抑制时间压力所造成的审计质量的降低。上述研究从新视角探究审计质量的影响机理,对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秋生  卫晓明  江雅婧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在审计结果质量已经确定的审计报告编制阶段,从审计过程中与客户治理层沟通事项中选择报告的,展示审计过程质量、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的最重要事项。实践中关键事项报告大多具有雷同性,这是审计师肆意妄为的弊端还是基于审计结果质量的理性选择?选取2016年A+H股和201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实施阶段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越高,审计报告阶段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越小,且事务所规模越小,这种关系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的这种策略选择可以降低财务重述和提高审计收费,确实是理性行为。研究结论对于审计师正确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政府恰当监管关键审计事项报告,投资者有效运用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静  徐梦  
本文选取201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检验了关键审计事项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显著抑制盈余管理程度;具备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且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程度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关注行业专长的发展,更对培养高水平的审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晓月  肖翔  贾丽桓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师保险动机与投资者反应两个维度检验新审计报告准则下,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具有保险价值,并检验差异化的披露特征是否代表不同水平的保险价值。研究发现:(1)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公司会被要求支付更高的保险性审计费用,获得投资者更积极的反应,并使用DID及DID-PSM模型,验证其产生了增量保险价值;(2)事项数量、是否利用专家执行审计程序及是否发表结论性评价的特征差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保险价值,但特征差异在两个维度的检验结果发生背离,说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投资者反应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为保险价值。研究结论有助于市场了解准则的推行效果,对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睿  冯均科  
目前,A+H股公司聘请内地和香港审计师实施双重审计是一种自愿性制度选择,但它的动因至今不明;在开始强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以后,这种制度选择所涉及的复杂性更多。采用2013-2018年A+H股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内地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降低了公司采用双重审计制度的概率。进一步,这一影响对小规模的内地事务所而言更加显著;内地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越多、文本可读性越高、文本相似度越低,公司采用双重审计制度的概率越低。结论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增强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于我国内地会计师事务所的信心,推动内地事务所独立承担A+H股公司的审计业务,扩大内地事务所的国际影响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燕明  
以中国201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客户公司并购标的未达预期业绩时,女性审计师比男性审计师更有可能披露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在控制了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后仍发现审计师性别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女性审计师性别对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随着女审计师任期的增长而减弱。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的结果仍然成立,说明审计师性别对确认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有着重大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董延安   展嘉宜  
为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及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传递信息的作用不容忽视。以我国201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视角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审计师履职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会促使审计师积极履职,降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机制分析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提高代理成本使审计师积极履职;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审计师行业专长较高、客户重要性较高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更能提高审计师履职积极性。基于此,提出了关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审计师的对策建议,并扩展了审计师履职行为的界定,有助于更全面认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关键审计事项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路军  段梦妍  
企业业绩预告制度本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然而近年来,业绩预告往往伴随着一次甚至多次的修正公告,这种业绩频繁“变脸”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审计师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把关者”,尤其是在新审计报告准则制度背景下,是否对这种问题有所关注呢?本文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师是否将这些引发企业发生“变脸”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进行统计,从而探究审计师对于企业业绩“变脸”的关注程度。研究发现: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对可能引起企业业绩发生“变脸”的事项持有一定的关注度,并以关键审计事项的形式体现在审计报告中。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的积极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筱  王乾坤  
以2016~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和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具体表现在关键审计事项数量更多、篇幅更长、结论性评价更多;客户和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则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两条中介路径:路径一是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下)不匹配关系强化(弱化)了审计质量,从而提高(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路径二是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下)不匹配关系加强(削弱)了审计师行业专长,进而提高(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本研究丰富了客户和审计师聘用关系经济后果相关文献,有助于投资者从审计师聘用角度识别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风险,对完善审计市场结构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胡国强   邳宇晨   孙文祥  
审计师变更能否给当期财务报表审计带来“新视角”进而改善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难点。基于关键审计事项(CAM)披露的文本信息,本文实证考察了审计师变更的“新视角”效应。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显著降低了公司本期CAM与上期的纵向文本相似度。相比重新上任,完全履新的审计师变更降低程度更大;“换师换所”和“换师不换所”均具有降低作用,但前者影响更大;相比只变更项目合伙人或经理,两者同时变更的降低作用最大;而且,降低作用主要集中于行业专长审计师。最后发现,变更公司CAM纵向相似度越低,审计投入越多、审计质量越高、信息有用性越强。研究拓展了审计师变更和CAM披露文献,为审计师轮换制度与新版审计报告准则实施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尤娜   阮永平  
作为审计项目的主体,个人审计师间的合作互动必然会影响审计产出。本文以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个人审计师间合作互动是否产生学习效应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互动的审计师间普遍存在学习效应,且学习效应越显著,审计质量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外部监管的压力、会计师事务所文化氛围、审计师的团队合作及审计师个人特征是学习效应的成因。此外,个人审计师间的学习效应存在衰减现象,且客户对这种学习效应做出了积极反馈,表现为学习效应越强,客户流失率越低、愿意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本文的研究验证了个人审计师合作互动对于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性,为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政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婷  张敦力  
以我国审计报告改革后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财务舞弊视角探讨审计师如何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其察觉的重大错报风险。研究发现,对于存在舞弊迹象的公司,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的事项种类更多、风险主题和差异化内容更丰富。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公司当年存在财务舞弊,其下一年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更高、审计师被牵连至监管处罚或法律诉讼的可能性更大;财务舞弊对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审计师经验丰富或投入审计资源较多的公司中。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丽红  孙梦娜  冀妮妮  张龙平  
审计报告改革旨在降低传统审计报告的模板化问题,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本文从审计师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模板化问题。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可以减弱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模板化;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审计投入的提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量的增加是审计师变更降低关键审计事项模板化披露的作用机制;当业务负责人、非“四大”背景的审计师发生变更以及企业外部分析师跟踪数较低时,审计师变更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模板化的降低效应更加明显;此外,审计师变更通过降低关键审计事项的模板化披露减少了企业的财务重述,同时带来了积极的市场反应。本文不仅丰富了审计师变更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相关研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改革长期效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潘克勤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计首次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这个准自然实验契机,以审计定价及其变化作为审计师感知到的审计责任,以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客户风险的度量,探讨新准则实施、客户风险与审计师感知到的审计责任变化的关系。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发现:首次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后,被审计单位风险越大,则审计定价越高,审计定价增长幅度越大,但低风险客户的审计定价反而下降;2017年相较于2016年如果客户风险加剧,则审计定价越高、涨幅越大,但2016年相较于2015年却没有该现象,说明首次实施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准则强化了审计师对高风险客户的审计责任意识,审计师通过风险溢价调整事前做出了风险补偿,同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降低了审计师对于低风险客户的审计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