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5)
2023(9646)
2022(8629)
2021(8210)
2020(6852)
2019(15965)
2018(15962)
2017(30503)
2016(16623)
2015(18643)
2014(18630)
2013(18541)
2012(16899)
2011(14972)
2010(15211)
2009(13875)
2008(12997)
2007(10851)
2006(9343)
2005(8148)
作者
(46916)
(38544)
(38149)
(36459)
(24721)
(18347)
(17391)
(15252)
(14618)
(13729)
(13349)
(12724)
(12132)
(11878)
(11797)
(11620)
(11611)
(11436)
(10871)
(10862)
(9624)
(9339)
(9174)
(8727)
(8571)
(8538)
(8520)
(8448)
(7670)
(7595)
学科
(62517)
经济(62447)
管理(47120)
(44275)
(38099)
企业(38099)
方法(31163)
数学(26118)
数学方法(25823)
中国(16402)
(16347)
(15507)
(14866)
业经(13912)
地方(12816)
审计(12163)
理论(11591)
(11050)
财务(10988)
财务管理(10920)
(10859)
(10658)
贸易(10647)
技术(10634)
农业(10461)
(10436)
企业财务(10383)
(10305)
环境(9952)
教育(9337)
机构
大学(229673)
学院(226970)
管理(94664)
(85491)
经济(83480)
理学(83010)
理学院(82121)
管理学(80787)
管理学院(80392)
研究(72868)
中国(53642)
(49946)
科学(46150)
(39581)
(36440)
业大(33734)
(33055)
中心(32868)
研究所(32826)
财经(32419)
(31548)
北京(31217)
(30260)
师范(30029)
(29545)
(26785)
(26098)
农业(25837)
商学(24651)
师范大学(24465)
基金
项目(159530)
科学(124997)
研究(117797)
基金(115348)
(99758)
国家(98915)
科学基金(85471)
社会(72069)
社会科(68247)
社会科学(68226)
基金项目(62533)
(62076)
自然(56867)
自然科(55474)
自然科学(55464)
自然科学基金(54440)
教育(53874)
(52213)
编号(49214)
资助(47444)
成果(39621)
(35103)
重点(35080)
(33153)
课题(33036)
(32800)
项目编号(31068)
科研(30811)
创新(30799)
教育部(30219)
期刊
(90884)
经济(90884)
研究(68587)
中国(44341)
学报(35147)
管理(33557)
科学(32152)
(29910)
(29158)
教育(26606)
大学(26529)
学学(24642)
农业(21007)
技术(18965)
(15720)
金融(15720)
经济研究(14645)
财经(14624)
业经(14583)
图书(14366)
理论(12346)
(12252)
科技(11750)
实践(11489)
(11489)
问题(11331)
会计(10670)
情报(10612)
技术经济(10525)
(10317)
共检索到324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帆  张龙平  
审计师声誉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动机,对审计师声誉的研究在2001年安然事件后逐渐增多并引发了广泛关注。现有文献主要从审计师声誉的形成、作用、毁损与修复机制等方面展开。具体而言,监管、行业专门化、审计质量、媒体及法律等是审计师声誉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计师声誉的建立有助于审计师保持独立、提高审计质量和收费等,而审计师声誉的毁损将会导致市场反应和溢出效应,同时也催生了相应的声誉修复问题。本文的综述有助于全面了解审计师声誉的现状并可能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毛育晖  张静远  杨艳  
2001年安然事件以来,审计师声誉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审计师声誉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契机,也是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度量指标,可以衡量财务报告的准确度。通过对现有审计师声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审计师声誉的界定,以及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含义,进一步讨论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运行与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审计师保持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行业监管、市场监督等是审计师声誉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的综述有助于对审计师声誉的全面了解,并提出对其未来研究的可行方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毛育晖  张静远  杨艳  
2001年安然事件以来,审计师声誉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审计师声誉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契机,也是审计服务质量的重要度量指标,可以衡量财务报告的准确度。通过对现有审计师声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审计师声誉的界定,以及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含义,进一步讨论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运行与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审计师保持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行业监管、市场监督等是审计师声誉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的综述有助于对审计师声誉的全面了解,并提出对其未来研究的可行方向。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兵  陈武明  
自从2002年安达信倒塌以来,审计质量的声誉机制成为西方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作用原理,评述了审计师声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声誉机制和诉讼机制在决定审计质量方面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研究启示和未来研究之方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义贝  刘长青  
声誉机制作为维持审计市场运行的重要制度,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点。早期学者提出了标准声誉理论、声誉交易理论和声誉信息理论等,为审计声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后来学者结合审计产品和市场特征,具体分析了审计声誉机制的内涵、特殊性、运行机理等问题。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学者们对审计声誉与IPO抑价关系、审计声誉与收费溢价关系、审计声誉受损的市场反应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敏  
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发展行业专长是审计师的重要竞争策略,但国内对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系统的梳理和评价了国外对审计师行业专长的计量方法及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关系的研究,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我国的审计师行业专长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叶凡  方卉  于东  刘峰  
本文基于2010年至2013年的四个公司舞弊事件,考察了声誉受损后的审计师变更情况,发现:市场并没有用"及时离开"来惩罚声誉受损的审计师,使其失去准租,审计师的执业资格直接决定了其能否继续获取准租。我们的讨论,是对De Angelo(1981b)审计师规模与审计质量的补充与修正,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审计师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传导机制,丰富规模与质量的理论体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叶凡  方卉  于东  刘峰  
本文基于2010年至2013年的四个公司舞弊事件,考察了声誉受损后的审计师变更情况,发现:市场并没有用"及时离开"来惩罚声誉受损的审计师,使其失去准租,审计师的执业资格直接决定了其能否继续获取准租。我们的讨论,是对De Angelo(1981b)审计师规模与审计质量的补充与修正,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审计师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传导机制,丰富规模与质量的理论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延喜  吴笛  肖峰雷  姚宏  
声誉可以直接影响集体或者个人的社会形象。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声誉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声誉内涵、声誉的形成模型、现实应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同时,将声誉分类为集体声誉和个人声誉,对集体声誉和个人声誉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外常见的集体声誉和个人声誉的形成模型,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声誉理论在现实中实际应用的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等原因,我国企业和管理者的声誉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声誉在完善市场监督、减低代理成本、道德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有待检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娇娆  
企业的税务行为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税收激进行为更是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与审计师审计定价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而且更进一步地结合审计师声誉,探讨了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娇娆  
企业的税务行为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税收激进行为更是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与审计师审计定价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而且更进一步地结合审计师声誉,探讨了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宁  吴皞玉  王帅  
高管声誉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累积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结论。高管声誉究竟能够给予高管动力,还是成为负担?本文通过对高管声誉及其治理效用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概括了高管声誉内涵界定的贡献观、能力观与综合观三种观点,厘清了影响高管声誉形成的多种因素。继而阐释了有效契约假说与寻租效应假说及其理论基础,并以高管声誉所具有的长期性、约束性、内隐性、易损性等独特属性出发揭示了高管声誉"双刃剑"效用产生的原因,构建了高管声誉效用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此,针对高管声誉对公司绩效、盈余管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宁  吴皞玉  王帅  
高管声誉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累积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结论。高管声誉究竟能够给予高管动力,还是成为负担?本文通过对高管声誉及其治理效用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概括了高管声誉内涵界定的贡献观、能力观与综合观三种观点,厘清了影响高管声誉形成的多种因素。继而阐释了有效契约假说与寻租效应假说及其理论基础,并以高管声誉所具有的长期性、约束性、内隐性、易损性等独特属性出发揭示了高管声誉"双刃剑"效用产生的原因,构建了高管声誉效用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此,针对高管声誉对公司绩效、盈余管理、高管报酬、利益相关者行为、公司战略决策、资源获取等因变量的双重效用以及影响其治理效用强弱的情境因素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尚待研究的前沿问题予以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尤广辉  宋戈  
基于中国弱法律风险环境,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提升审计师声誉的视角检验审计师的声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普通投资者已经关注审计师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在公司股价上得到了正面反应。在具体合并形式上,总部设在非北京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间合并以及合并一方为非国内"十大"所的,更能得到市场认同。但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能显著提高审计收费。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存彦  王淑珍  尉京红  
为了研究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具备对审计师的自动惩罚功能,本文以2005年财政部对审计行业的检查公告为背景,采用事件研究法,借助于CSMAR数据库对受批评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市价的波动进行了考察,发现在窗口期内其客户的股价有显著下降,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越高,其客户股价下降幅度越大。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基本具备了对审计师实施自动惩罚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