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7)
- 2023(9222)
- 2022(7689)
- 2021(7275)
- 2020(6203)
- 2019(14375)
- 2018(13678)
- 2017(26727)
- 2016(14415)
- 2015(16217)
- 2014(15763)
- 2013(15950)
- 2012(14991)
- 2011(13253)
- 2010(13536)
- 2009(12658)
- 2008(12512)
- 2007(10556)
- 2006(9069)
- 2005(8506)
- 学科
- 济(66014)
- 经济(65942)
- 业(46695)
- 管理(44028)
- 企(39424)
- 企业(39424)
- 方法(36697)
- 数学(33311)
- 数学方法(33174)
- 财(23554)
- 中国(18936)
- 务(17157)
- 财务(17148)
- 财务管理(17077)
- 企业财务(16602)
- 制(14324)
- 农(14108)
- 贸(13861)
- 贸易(13847)
- 易(13590)
- 审计(12234)
- 业经(11550)
- 融(11335)
- 金融(11335)
- 银(10612)
- 银行(10604)
- 体(10291)
- 行(10042)
- 学(9889)
- 农业(9615)
- 机构
- 大学(208654)
- 学院(204078)
- 济(98319)
- 经济(96940)
- 管理(79734)
- 理学(69742)
- 研究(69611)
- 理学院(69058)
- 管理学(68352)
- 管理学院(67948)
- 中国(57555)
- 财(48905)
- 京(43661)
- 财经(39955)
- 经(36970)
- 科学(36836)
- 所(34593)
- 经济学(33178)
- 中心(31305)
- 研究所(30598)
- 财经大学(30595)
- 经济学院(30214)
- 农(28739)
- 北京(27387)
- 江(27250)
- 业大(25197)
- 商学(24957)
- 商学院(24777)
- 院(24731)
- 农业(22569)
- 基金
- 项目(134056)
- 科学(108412)
- 基金(104614)
- 研究(96734)
- 家(91088)
- 国家(90443)
- 科学基金(78572)
- 社会(67096)
- 社会科(64127)
- 社会科学(64113)
- 基金项目(54271)
- 自然(49816)
- 自然科(48748)
- 自然科学(48737)
- 自然科学基金(47998)
- 省(46383)
- 教育(44574)
- 资助(44553)
- 划(40596)
- 编号(35150)
- 部(33402)
- 重点(30185)
- 国家社会(29928)
- 教育部(29727)
- 成果(29258)
- 人文(28058)
- 创(27973)
- 中国(27829)
- 性(27687)
- 发(27014)
共检索到304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刘星
以1999~2004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师变更、盈余操纵与审计师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同时后任审计师对此并未保持应有的谨慎;(2)变更审计师当年报告盈利的公司,其操控性应计利润在变更前相对较低,而变更后得以显著增长,且增长主要来自于对资产减值准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利润调节;(3)与此相反,变更审计师当年报告亏损的公司,在变更当年存在调低收益的"清洗"活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变更与前任审计师的稳健性有关,且这种变更行为损害了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伟 刘星
通过对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关系在不同年度、不同前期审计意见的情况下有所不同。这表明,一方面审计师变更影响到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即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前期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审计师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且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强化,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逐年提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武朝 张泓
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变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检验了审计师变更公司在新任审计师的第一年、前任审计师最后一年、倒数第二年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及其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检验结果表明 ,虽然前任审计师在其最后一年聘期内采取了比其他审计师更为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 ,以致被公司变更 ;但新任审计师在第一年并未完全配合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公司变更审计师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前任审计师、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均很强。这可能要归功于事务所脱钩改制 ,以及有关部门有效的监管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吕伟 于旭辉
在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事务所容易形成对客户的经济依赖。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对客户的依赖度越强,则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越低,这种关系在非"四大"事务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在颇具规模与品牌声誉的"四大"中并未发现这种显著的关系。因此,应优化审计市场结构,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加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处罚力度。
关键词:
客户依赖 审计质量 独立性 市场集中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盛纹 陈黄悦
以2005-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高的公司,当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且下年越可能发生审计师变更(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下年未变更审计师的公司中,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仍然更高。此外,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非"四大"审计师较之"四大"审计师更易因客户股价崩盘风险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退出审计业务。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能被审计师识别,并能据此修正他们的风险判断。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方红星 刘丹
以我国2010年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越大;而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概率则与内部控制质量变化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即对于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在变更方向上,高质量审计需求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当内部控制足够有效时,内部控制与高质量审计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文沛 夏康健 连慧颖
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审计师是决定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3年的控制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自利的视角,对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受到自利动机的影响,管理层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存在着操纵审计师选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与审计师间的信任关系、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反应之后,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与年度审计声誉相近的审计师;当管理层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后,将会丧失对审计师的信任,并且漠视由于审计师声誉变更而引起的不良市场反应,转而重视信息优势,进而在交易中选择更低声誉的审计师。研究结果为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管理层自利 审计师声誉 控制权转让交易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铭悦
本文基于机会主义动机分析管理层采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外部审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影响。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更容易帮助管理层实现机会主义动机且更容易弱化审计治理功能,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预警信号传递概率低;提高审计收费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变更的相关性。本文发现管理层盈余管理方式上的偏好及审计收费将影响外部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这为健全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向锐 林融玉
本文以我国200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审计师连锁关系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审计师连锁关系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和审计合伙人能够强化连锁关系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连锁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同行业任职,或客户与审计师存在社会关系时,连锁关系对审计质量的积极影响则被削弱;外部治理环境越好时,连锁关系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促进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师提高履职水平提供了新的角度,对推动政府部门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同时为提高审计质量和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韩洪灵 陈汉文
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具有重要的与审计独立性相关的公共政策含义。本文基于DeAngelo(1981)和Dye(1991)关于初始审计定价折扣的竞争性理论预期,利用2002——2004年我国审计市场的数据对初始审计的定价行为与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实证考察。经验结果支持中国证监会关于审计费用的强制性公开披露政策,准租金和低价折扣引起的潜在的审计独立性问题会随着审计费用的公开披露而得到消除或减轻。本文还具有重要的监管含义:对审计师变更的监管应着重关注那些大型上市公司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之间进行变更的行为。
关键词:
初始审计 审计师变更 准租金 折扣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义刚 吴斯卉
以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投资机会集、所有权性质以及制度环境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投资机会集越高则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以缓解代理冲突,同时由于非国有公司治理水平相对更弱,作为薄弱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种补充,非国有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动机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处于市场化进程较慢、法治水平较低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的非国有上市公司投资机会集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正相关关系越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新建 张会
以2005年—2008年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地区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审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发现,在市场环境差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更有动机寻求政治关系,并且在审计师选择上,政治关联与地区环境有着相互替代的作用;而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企业往往对应着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政治关联的文献,而且对我国法制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惠
本文以2000-2010年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及对应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证券市场对事务所合并前后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市场反应,并运用事务所规模品牌效应,共谋和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理论解释事务所合并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有不同的反应,合并后会出现更为积极的反应;证券市场对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的上市公司在合并后收到的标准审计意见会出现更为积极的反应。证券市场对事务所合并前后出具的审计意见的不同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事务所的合并有助于提高审计师独立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丹 陈俊涛
本文分析审计师的有限理性经济人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以A+H股公司的审计师为例,对比分析其审计的A+H股公司与A股公司的审计质量。为克服事务所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引入市场环境、市场集中度指标及企业性质作为外生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相对A股公司,经审计师审计的A+H股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更低,表明审计师对A+H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高于A股公司。进一步地,无论是四大审计师还是本土审计师,这种审计质量差异都存在。这意味着审计师具有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面对不同的制度环境约束,审计服务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相关制度约束,增加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抑制审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与股价操纵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危机、政府补贴与盈余操纵——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CFO变更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独立董事本地化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持股、会计盈余持续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信息含量——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能过剩、信息成本与分析师盈余预测——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业绩期望落差与应计盈余管理——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价值被高估的上市公司操纵盈余吗?——来自沪深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高级管理人员变更、股权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