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6)
- 2023(4083)
- 2022(3399)
- 2021(3139)
- 2020(2573)
- 2019(5772)
- 2018(5711)
- 2017(10532)
- 2016(5847)
- 2015(6575)
- 2014(6545)
- 2013(6419)
- 2012(6022)
- 2011(5240)
- 2010(5784)
- 2009(5675)
- 2008(5444)
- 2007(5169)
- 2006(4546)
- 2005(4181)
- 学科
- 济(24266)
- 经济(24238)
- 管理(18514)
- 业(16183)
- 企(14202)
- 企业(14202)
- 方法(12794)
- 审计(12102)
- 数学(10571)
- 数学方法(10382)
- 财(7541)
- 中国(6865)
- 各类(5864)
- 学(5749)
- 农(5068)
- 制(4964)
- 业经(4677)
- 务(4643)
- 财务(4630)
- 财务管理(4563)
- 贸(4560)
- 贸易(4549)
- 易(4434)
- 企业财务(4362)
- 融(4106)
- 金融(4106)
- 技术(4078)
- 理论(3899)
- 环境(3788)
- 银(3766)
- 机构
- 大学(87370)
- 学院(85692)
- 济(34616)
- 经济(33847)
- 管理(32612)
- 理学(28457)
- 理学院(28168)
- 管理学(27473)
- 管理学院(27323)
- 研究(26630)
- 中国(21927)
- 京(19207)
- 财(18572)
- 科学(16615)
- 财经(15090)
- 所(13930)
- 经(13668)
- 江(13336)
- 中心(13162)
- 农(12816)
- 研究所(12024)
- 业大(11632)
- 北京(11386)
- 财经大学(11330)
- 经济学(10992)
- 州(10491)
- 范(10290)
- 师范(10155)
- 农业(10067)
- 经济学院(10018)
- 基金
- 项目(55960)
- 科学(44285)
- 基金(42249)
- 研究(38517)
- 家(37373)
- 国家(37098)
- 科学基金(32101)
- 社会(25517)
- 社会科(24348)
- 社会科学(24340)
- 基金项目(21634)
- 自然(21502)
- 自然科(21003)
- 自然科学(20998)
- 省(20873)
- 自然科学基金(20606)
- 资助(18499)
- 教育(18055)
- 划(17771)
- 编号(14593)
- 部(12685)
- 重点(12573)
- 成果(12083)
- 科研(11185)
- 国家社会(11134)
- 教育部(11078)
- 创(10930)
- 发(10565)
- 大学(10551)
- 人文(10489)
共检索到132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靖宇 罗少芳 朱卫东
基于信息不完全视阈,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使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定量估算审计定价决定中的剩余侵占效应。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剩余侵占效应对审计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在审计定价传统影响因素无法解释的部分,剩余侵占效应信息占比高达66.489%;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综合剩余侵占效应最终将审计定价推高了4.803%,企业最终接受了一个高出合理水平的审计定价;剩余侵占效应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不同个体特征维度上具有显著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自敏 张昕竹 方燕 田露露
递增阶梯定价政策的分配效应及其效率后果,是价格制定者和学术界评估和完善本轮公共事业阶梯定价政策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估计了阶梯定价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成本。研究发现,随着两级阶梯电价方案实施时间的延长,两类效率成本均在下降,但第一类效率成本下降得更快,第二类效率成本占比有所上升;无论在何种弹性假设下,阶梯定价方案作为一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阶梯定价收入再分配的功效不是很大;阶梯分档不合理将严重影响收入再分配效应和效率成本。此外,对分时定价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峰谷分时定价不利于收入再分配,谷时中等收入家庭的电费支出高于高收入家庭,导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尹绍平
人们在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时,往往要建立一个模型来模仿客观世界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以便对客观现象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经济现象与其它客观现象一样,各种因素纵横交错、极其复杂,不构造一个模型作为抽象化的代表,就无法考虑各方面的数量关系,从而保持局部或整体的均衡目标。因此,构造模型是完全必要的。 经济计量模型一方面要能代表所研究的经济项目,使模型尽量接近实际;另一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晓宁 包明华
文章总结了前人对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测算方法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对潜在GDP的数据包络分析估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深入分析了BCC模型的经济意义,应用数据包络方法的潜在GDP测算法,估计了中国1998~2007年间的宏观经济投资效率和潜在GDP。应用数据包络方法估算潜在GDP,有利于克服传统潜在GDP测算方法的缺陷与不足,从而使潜在GDP的估算更加科学与可靠。
关键词:
潜在GDP DEA 中国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士亮 孙树垒 仲琴
SaaS模式与基于永久许可证的传统软件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传统软件模式的定价方法不适用于SaaS模式。文章分析了SaaS软件服务的定价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客户经济价值估算的SaaS软件服务定价方法。
关键词:
软件即服务 经济价值估算 定价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汤玮佳 邹玮
本文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2000年和2008年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虚拟生态要素(虚拟化肥、虚拟农药、虚拟农膜)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国际还是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的流动量均呈扩大趋势。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结果表明,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西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对粮食贸易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产生的资源、生态、经济效应分别进行探讨,发现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的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农业生产挤占绿水资源而对陆地自然生态...
关键词:
粮食贸易 虚拟资源、生态要素 效应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尤其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勇 林源源
“回报效应”是能源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但在国内尚缺乏实证检验。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能源消费数据为样本,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宏观经济层面上,“回报效应”在30—80%波动,而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回报率要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对此进一步分析后本文认为“回报效应”将呈现三种趋势:“回报效应”越来越低;更多地体现为“硬”技术进步方面;更多地体现在生活部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能源消费 回报效应 岭回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强 魏巍 徐康宁
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满足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那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吗?文章基于我国1992-2011年数据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能源效率提高能节约能源消费量,但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存在,我国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介于9%-75%之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进行扩展,提出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包括技术进步的回弹效应和结构调整的回弹效应两部分,理由是:根据现有能源效率分解方面的经验研究,能源效率提高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一是技术进步效应;二是结构调整效应。因此,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也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燕燕
运用"自下而上"法估算1997—2017年上海市旅游碳排放量,并运用因素分解技术将上海旅游碳排放变化分解为5种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7年上海市旅游增加值增长了12. 24倍,而碳排放量却增长了13. 87倍,碳排放量增速较快,交通碳排放是最主要的来源。在分解后的各种效应中,旅游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最主要的影响效应,其贡献率达到了87. 23%;其次是碳强度效应(82. 43%)、能源强度效应(-61. 49%);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效应有助于旅游碳排放量的降低,但能源强度效应整体上逐年下降,而能源结构效应则在波动中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上海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要切实降低旅游产业的碳排放,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碳排放 因素分解 上海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勇兵 李伟 钱学锋
我们利用1995~2004年CEPII-BACI数据库HS-6位数中国进口数据,构建能考虑新增和消失进口种类的精确加总价格指数,考察进口种类增长对传统价格指数向下的影响,测算由于假定进口种类保持不变而引起的价格偏误,进而估算中国进口种类增长引致的贸易利得。结果发现,传统价格指数造成的向上偏误为4.36%,平均每年向上偏误0.43%。中国消费者由于进口种类增长而获得的福利相当于中国GDP的0.84%。更进一步地,我们按照产业部门和生产阶段两种标准对进口价格偏误指数进行分解:对进口价格偏误指数具有最大正贡献的产业和生产阶段分别为"无线电、电视和通讯设备和装置的制造"与"配件和零部件",贡献度分别为...
关键词:
种类增长 贸易利得 福利估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陈艳
能源是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对能源的消费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显示出供给和环境两方面的压力,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能源替代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应。中部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经估算结果如下:第一,2009年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和城市垃圾3种生物质资源沼气潜力达839.733亿m2,折合标煤7 314.75万t;第二,开发利用3种生物质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 880 594.83t。据此,提出建议:第一,重点开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等农村生物质资源;第二,为中部地区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产品进而实现减排效应创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爱贞 刘志彪
尽管我国行政垄断格局已受到冲击,但行政垄断行业的劳动投入与其高收入和高福利不相称的问题依然突出,对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作用。利用上市公司和个人收入、消费数据,分别估算并比较行政垄断对城镇和总体居民的收入与财富分配效应。分析表明,行政垄断企业榨取消费者巨额垄断利润,这一利益的转移以及所导致的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效应,对总体居民的影响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而且收入水平越低的阶层受的影响程度越大,由此加剧了我国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低收入居民的贫困程度。
关键词:
行政垄断 收入分配 财富分配 效应估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英铭 辛智鸣 王志刚 马学献 吴立伟
为准确评估大范围绿洲防护林对上层气流动力速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平衡法推导上层气流相对动力速度的公式,并在4个不同结构网格进行实测估算,同时利用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站50 m通量塔风速数据拟合估算,得到4,5月大风时段防护林健全的绿洲区内部上层相对动力速度v'*约为1.3。分析绿洲防护林边缘区和内部上层动力速度变化的力学机制、防护林树高以下动力速度的构成因素,给出绿洲区地面阻力评价的方法,并以贴地层相对风速γ为目标参数构建大范围绿洲区防风效应评价的近似计算公式γ=v'*α(1/2)2l/[2α2l+(1-α2)A2]。阐述透风系数α、以树高倍数表示的林带间距l、树高的对数积分特征值A与林网区整体防风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旺明 蒋冲 喻小勇 崔雪锋
人为热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以感热和潜热的形式释放到城市冠层和城市边界层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在城市系统中,建筑物、交通运输和人类新陈代谢所释放的热量构成了总的人为热,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清晨和傍晚出现一天中的两大峰值,而冬季和夏季分别是全年中最显著的两个季节。人为热的计算方法通常分为仪器观测法和能源消费清单法,其中能源消费清单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人为热主要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学能量方程和水汽方程中的热量和水汽量来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在城市中,人为热是冬季和夜间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会影响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度和增加边界层高度。在全球范围内,人为热会对大气环流产生扰动,但对全球增温效应不显著。随着全球能源消费和人口的增加,人为热将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人为因子之一,因此如何观测和估算出一套高精度的人为热数据集极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