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246.6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9)
2023(15451)
2022(13466)
2021(12726)
2020(10733)
2019(24833)
2018(24553)
2017(47138)
2016(25540)
2015(28522)
2014(28481)
2013(27890)
2012(25163)
2011(22141)
2010(22199)
2009(20238)
2008(19367)
2007(16619)
2006(14122)
2005(12164)
作者
(70806)
(58705)
(58107)
(55572)
(37449)
(28057)
(26666)
(23059)
(22182)
(20827)
(20047)
(19645)
(18335)
(18252)
(18038)
(17935)
(17765)
(17508)
(16749)
(16711)
(14474)
(14209)
(14135)
(13403)
(12995)
(12993)
(12992)
(12890)
(11783)
(11610)
学科
(93928)
经济(93823)
管理(81107)
(74259)
(64223)
企业(64223)
方法(48457)
数学(41359)
数学方法(40786)
(28952)
(24494)
中国(24023)
业经(21652)
(20881)
(20083)
财务(20000)
财务管理(19920)
企业财务(18934)
(18011)
地方(17678)
理论(17231)
农业(16548)
技术(16244)
(15999)
贸易(15986)
(15785)
(15533)
(15088)
(14791)
银行(14753)
机构
大学(346650)
学院(345230)
管理(143376)
(132033)
经济(128978)
理学(124157)
理学院(122820)
管理学(120624)
管理学院(119957)
研究(106772)
中国(81318)
(73168)
科学(67714)
(63586)
(53337)
(52034)
业大(52001)
财经(51115)
中心(50604)
(49875)
研究所(47410)
(46735)
北京(44846)
(44271)
师范(43830)
农业(41795)
(40699)
(39582)
经济学(39185)
财经大学(38641)
基金
项目(244107)
科学(192386)
基金(178071)
研究(177268)
(155046)
国家(153774)
科学基金(133454)
社会(111130)
社会科(105375)
社会科学(105344)
(95380)
基金项目(95308)
自然(88600)
自然科(86538)
自然科学(86516)
自然科学基金(84925)
教育(82354)
(80060)
资助(73187)
编号(72325)
成果(57240)
重点(54188)
(53927)
(50953)
(50342)
课题(48800)
创新(47525)
科研(47466)
教育部(46631)
大学(45937)
期刊
(137994)
经济(137994)
研究(97231)
中国(66612)
学报(54926)
管理(53386)
(52022)
科学(50157)
(46703)
大学(42335)
学学(39853)
教育(37458)
农业(32490)
技术(30798)
(27312)
金融(27312)
财经(24458)
业经(23147)
经济研究(21953)
(20904)
图书(18142)
(18086)
问题(17522)
财会(16922)
(16667)
科技(16534)
理论(16463)
技术经济(16307)
会计(15490)
现代(15339)
共检索到49337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郑新源  刘国常  
本文主要研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以及审计委员会的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证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显著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其有效性发挥时,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负相关;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虽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审计委员会的专业素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且回归系数的符号与预测相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伦  王海茸  杨曦  王磊  
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出发,以2003—2005年全部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运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检验。结果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或者正相关,表明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抑制作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情况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表明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斌  陈凌云  
当前,国内外监管政策日益重视审计委员会在保障财务报告质量中的作用。事实上,审计委员会是否已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是一个实证检验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比较低,与此同时,随着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增强、权威性的提高、主任委员独立性的增加,公司发布年报补丁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设立的审计委员会能有效地发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向锐  杨雅婷  
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的教育程度和本地化可以显著抑制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主任的薪酬可以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守海  李云  
已有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通常能够有效监控财务报告流程,而那些在形式上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可能在实质上并不独立,公司管理层对董事会的干预可能对审计委员会监控作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盈余管理来检验管理层干预是否会削弱审计委员会的监控效力。研究发现,当公司管理层没有涉入董事任命时,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能够发挥较好的监控作用,但是,一旦公司管理层涉入董事任命,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倪慧萍  
通过检验我国新设立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年度增量,发现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虽在设立当年未被抑制,但在设立次年被显著地抑制了。对设立次年抑制效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董事会其他专门委员会对审计委员会有不同影响。本文研究为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以及公司治理国际趋同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林  胡淑娟  
通过分析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盈余管理、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行为显著要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显著要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治理效果,改善了财务报告质量。但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对配股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作用,这说明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较为有限。监管部门还需要设法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监督作用,使之成为维护广大投资人权益的有效治理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蓉  梁邦平  李宗璋  
抽取我国361家上市公司06年到08年三年的数据组成面板数据,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质量和盈余管理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检验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审计报告质量成正比,和盈余管理水平成反比,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而独立董事比例则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成正比,但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成正比的假设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这一结论将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斌  
审计委员会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物。从实证结果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未能得到证实。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在于董事会的有效运作,而董事会的有效运作之根本在于改变不合理的股权结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孙岩  张继勋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为被试,采用一项数量上不重要但性质上重要的错报为实验任务,研究了错报性质重要性的提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错报表达的关注和被审计单位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对我国审计人员的审计调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准则性质上重要性条款的提示能够提高审计人员对性质上重要的因素的注意程度,从而显著提高审计人员坚持进行审计调整的倾向;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表达的对审计人员拟调整错报的关注使得审计人员感知到他们有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进一步显著提高了审计人员坚持进行审计调整的倾向;但有效的被审计单位审计委员会没有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调整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歆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审计委员会对通过资产减值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行为。尽管从总体上看,审计委员会的效率并不显著,但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财务背景和兼职委员对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洪剑峭  方军雄  
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质量视角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各年截面数据,设有审计委员的上市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同时也发现这种盈余质量上的差异已经存在于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上一年。当控制这种成立前的盈余质量差异之后,本文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本文结论并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在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方面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汤晓燕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日常工作所在地是否与上市公司所在地一致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4—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的研究后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地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需关注影响委员们信息获取能力的个人特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邓晓岚  陈运森  陈栋  
作为董事会中最重要的两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委员交叠任职是上市公司频繁发生却被学术界忽视的现象,本文检验了交叠任职这种董事内部兼任网络对盈余管理以及经理人机会主义薪酬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的职位交叠程度越高,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在经理人薪酬水平较高或内部薪酬差距较高的公司中,两个专业委员会的交叠任职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性更强,经理人"薪酬-操纵性盈余"敏感性也更高,结果表明经理人可能与交叉任职的董事合谋来操纵会计盈余质量,进而攫取更高的机会主义薪酬,而且当经理人对薪酬的辩护需求较强时合谋的动机更强。结论表明专门委员会的交叠任职所组成的董事内部网络可能是盈余质量降低...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韩传模  刘彬  
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财务报告的不实披露、欺诈与舞弊。审计委员会制度旨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