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5)
2023(2821)
2022(2369)
2021(2264)
2020(2009)
2019(4734)
2018(4644)
2017(7884)
2016(4657)
2015(5472)
2014(5472)
2013(5545)
2012(4924)
2011(3963)
2010(4596)
2009(4661)
2008(4671)
2007(4289)
2006(4012)
2005(3959)
作者
(12510)
(10183)
(9907)
(9641)
(6813)
(4693)
(4520)
(3842)
(3817)
(3684)
(3486)
(3388)
(3378)
(3102)
(3067)
(3045)
(3003)
(2956)
(2944)
(2888)
(2544)
(2504)
(2458)
(2441)
(2417)
(2267)
(2213)
(2156)
(2103)
(2015)
学科
管理(26665)
(20712)
企业(20712)
(20694)
审计(12135)
(12049)
经济(12025)
(10486)
(8502)
财务(8480)
财务管理(8403)
企业财务(8022)
方法(6335)
(5970)
各类(5874)
人事(5578)
人事管理(5576)
(4667)
(4570)
中国(4534)
经营(4467)
决策(4040)
计划(3949)
业经(3877)
数学(3825)
数学方法(3803)
(3710)
银行(3710)
(3433)
制度(3432)
机构
大学(57888)
学院(57493)
管理(26847)
理学(20715)
理学院(20494)
管理学(20404)
管理学院(20233)
(19554)
经济(18795)
中国(16880)
(16108)
研究(14357)
(14221)
(11353)
财经(11010)
(9959)
公司(9107)
会计(9040)
(8985)
北京(8573)
中心(8225)
(8197)
财经大学(8197)
商学(7727)
商学院(7653)
科学(7559)
(7422)
(6336)
(6177)
审计(6076)
基金
项目(29150)
科学(22496)
研究(22474)
基金(20720)
(17207)
国家(17006)
科学基金(15356)
社会(13245)
社会科(12561)
社会科学(12556)
(11225)
基金项目(11044)
教育(10931)
自然(10494)
自然科(10176)
自然科学(10175)
自然科学基金(10003)
编号(9738)
(8982)
资助(8936)
成果(8809)
项目编号(6969)
课题(6739)
(6717)
(6619)
重点(6242)
人文(6076)
教育部(6058)
大学(5981)
科研(5915)
期刊
(28491)
经济(28491)
中国(23084)
研究(20540)
(18955)
管理(14057)
审计(9571)
会计(9350)
财会(8276)
(7740)
金融(7740)
教育(6752)
学报(6306)
科学(6247)
财经(5772)
通讯(5712)
会通(5690)
技术(5614)
大学(5420)
(4949)
学学(4743)
(4563)
(4297)
(4014)
图书(4002)
(3911)
经济研究(3806)
(3799)
(3506)
企业(3506)
共检索到112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邓晓岚  陈运森  陈栋  
作为董事会中最重要的两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委员交叠任职是上市公司频繁发生却被学术界忽视的现象,本文检验了交叠任职这种董事内部兼任网络对盈余管理以及经理人机会主义薪酬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的职位交叠程度越高,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在经理人薪酬水平较高或内部薪酬差距较高的公司中,两个专业委员会的交叠任职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性更强,经理人"薪酬-操纵性盈余"敏感性也更高,结果表明经理人可能与交叉任职的董事合谋来操纵会计盈余质量,进而攫取更高的机会主义薪酬,而且当经理人对薪酬的辩护需求较强时合谋的动机更强。结论表明专门委员会的交叠任职所组成的董事内部网络可能是盈余质量降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烨  孟佳娃  许艳  
会计盈余时效性反映了企业会计收益信息与实际经营成果的结合程度,是监督、评价经理人当期努力影响未来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中与股东利益相融合的薪酬委员会结构旨在增强经理人薪酬契约设计有效性的观点,对2010~2011年我国A股主板909家上市公司以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的分析结果显示,与股东诱因融合度高的薪酬委员会结构能够增强经理人薪酬-绩效敏感度,同时能够根据当期会计盈余时效性调整盈余的薪酬权重,避免经理人短视,降低代理成本。有经理人参与的薪酬委员会降低了薪酬委员会薪酬契约设计的有效性,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经理人不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情形下的薪酬委员会更加有效,未发现薪酬与审计委员会董事分离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文亮  罗宏  
以2001~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薪酬委员会的设置与高管薪酬正相关,薪酬委员会的设置并没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这意味着薪酬委员会的作用有待加强。国有企业薪酬委员会的设置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并没有发现类似证据。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存在着薪酬管制。薪酬委员会的设置使高管薪酬趋于市场化,起到了薪酬激励的作用,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慧辉  张晓岚  张若远  
针对经理自定薪酬的现象,文章分析了经理和董事的经理人经济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上市公司薪酬考核委员会的本原性质。文章认为,薪酬考核委员会的本原性质是平行独立于董事会的代表股东评价与考核经理人的公司治理机构。在厘清薪酬考核委员会本原性质的基础上,文章研究了符合本原性质的薪酬考核委员会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应该依照薪酬考核委员会的本原性质,对监事会进行改造,使监事会成为具备薪酬考核委员会以及审计委员会在内的对董事会和高管人员进行过程监督的公司治理机构的建议,以避免经理人自定薪酬的自利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小燕  王跃堂  
以自愿披露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以"最优契约论"和"经理人权力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不同产权性质下薪酬委员会设立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中设置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更高,而非国有企业中则相反;进一步细分国有企业发现,央企中设置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薪酬业绩敏感度,而地方国企则相反;通过对相对业绩和业绩变化的进一步考察发现,在相对业绩高和业绩上升时,地方国企设置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度更高;在相对业绩低和业绩下降时,央企设置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度更高。这意味着薪酬委员会的设置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央企和地方国企以及企业不同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雯  江伟  
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1年上市公司作为全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对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业绩敏感度之间的确存在不对称性,即薪酬粘性的特征;但薪酬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降低薪酬粘性,且其中包含女性成员、独立董事比例越大、成员平均年龄越大或是成员平均薪酬越高的薪酬委员会效果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冬生  
本文主要研究薪酬委员会与高管薪酬组成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薪酬委员会不会影响高管利用盈余管理提高固定薪酬的可能性,但会减低了高管利用盈余管理提高浮动薪酬、激励薪酬的可能性。此外,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薪酬委员会,均不会影响高管利用盈余管理提高固定薪酬的可能性。而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薪酬委员会更能降低高管利用盈余管理提高浮动薪酬、激励薪酬的可能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德仁  林乐  陈运森  
本文提出并初步实证检验了"薪酬辩护假说"。首先,本文论证提出了薪酬辩护假说,并基于它提出了薪酬辩护假说之子假说——当经理人有着薪酬辩护需求和较强能力影响公司薪酬政策制定时,在薪酬辩护净效用增加的情形下会通过经理人报酬—业绩敏感度的提高来为薪酬做"结果正当性"辩护。本文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经理人薪酬辩护需求强烈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相对于经理人没有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企业,经理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企业经理人报酬—业绩敏感度显著更高,且经理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与更高的报酬—业绩敏感度之关联主要出现在相对薪酬较高、相对业绩较好和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公司之中,这说明经理人报酬—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倪慧萍  
通过检验我国新设立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年度增量,发现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虽在设立当年未被抑制,但在设立次年被显著地抑制了。对设立次年抑制效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董事会其他专门委员会对审计委员会有不同影响。本文研究为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以及公司治理国际趋同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林  胡淑娟  
通过分析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盈余管理、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行为显著要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显著要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治理效果,改善了财务报告质量。但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对配股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作用,这说明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较为有限。监管部门还需要设法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监督作用,使之成为维护广大投资人权益的有效治理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汤晓燕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日常工作所在地是否与上市公司所在地一致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4—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的研究后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地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需关注影响委员们信息获取能力的个人特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建宏  汪炜  
从企业政策性负担和薪酬委员会治理视角,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超额薪酬问题,在控制了导致超额薪酬的制度因素之后,发现企业政策性负担能显著降低经理人超额薪酬,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并不能抑制经理人超额薪酬。在政策性负担较低的公司,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反而会减弱大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强度。进一步研究表明,经理人超额薪酬并不能带来公司代理成本的降低,只有正常薪酬才能降低代理成本。研究结论支持了"薪酬辩护假说"和"高管权力假说",推进了国企高管薪酬理论的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晓惠  田蒙蒙  余涛  
薪酬委员会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良好的薪酬制度而设立,那么我国薪酬委员会是否促进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为验证这一问题,选取我国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将薪酬粘性加入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验证薪酬委员会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协同作用,然后检验了薪酬粘性是否存在,并进一步验证薪酬委员会对薪酬粘性的作用。研究发现:(1)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总经理不兼任委员会成员时,委员会独立性越高,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强;(2)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普遍存在"粘性";(3)薪酬委员会独立性并不能抑制高管薪酬粘性现象。可见,目前我国薪酬委员会独立性虽增强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但并未抑制高管薪酬粘性,薪酬委员会对薪酬契约的治理需进一步加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晓惠  田蒙蒙  余涛  
薪酬委员会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良好的薪酬制度而设立,那么我国薪酬委员会是否促进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为验证这一问题,选取我国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将薪酬粘性加入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验证薪酬委员会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协同作用,然后检验了薪酬粘性是否存在,并进一步验证薪酬委员会对薪酬粘性的作用。研究发现:(1)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总经理不兼任委员会成员时,委员会独立性越高,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强;(2)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普遍存在"粘性";(3)薪酬委员会独立性并不能抑制高管薪酬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晓亮  
本文研究了企业性质、薪酬委员会组成与管理层薪酬合理性的关系。研究发现,薪酬委员会设置可提升管理层薪酬合理性,聘请外部专家薪酬委员会公司的管理层薪酬更为合理。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薪酬委员会聘请外部专家会使管理层薪酬更为合理。进一步研究发现,聘用外部专家组的民营企业更能减少管理层超额薪酬。随后提出设置薪酬委员会并利用外部专家促进管理层薪酬合理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