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2)
2023(8992)
2022(7659)
2021(7247)
2020(6354)
2019(14223)
2018(13949)
2017(26997)
2016(13911)
2015(15193)
2014(14725)
2013(14120)
2012(12707)
2011(10705)
2010(10745)
2009(9703)
2008(8669)
2007(7077)
2006(5526)
2005(4511)
作者
(34937)
(29167)
(28716)
(27576)
(18666)
(13703)
(13314)
(11541)
(11139)
(10065)
(9966)
(9735)
(9224)
(8830)
(8733)
(8725)
(8665)
(8511)
(8308)
(8204)
(7074)
(6828)
(6691)
(6594)
(6567)
(6522)
(6177)
(6012)
(5712)
(5676)
学科
(51671)
经济(51607)
管理(42524)
(40414)
(32417)
企业(32417)
方法(29733)
数学(26741)
数学方法(26399)
(18322)
中国(15333)
审计(12170)
(12107)
(11325)
财务(11290)
财务管理(11224)
(10877)
保险(10785)
企业财务(10744)
(10356)
业经(10321)
(9441)
银行(9436)
技术(9088)
(8845)
(8831)
贸易(8820)
(8761)
金融(8760)
(8639)
机构
大学(180405)
学院(179104)
管理(77413)
(75971)
经济(74653)
理学(67825)
理学院(67242)
管理学(66144)
管理学院(65801)
研究(49188)
中国(42384)
(39774)
(35801)
财经(32227)
(29739)
科学(27868)
中心(26202)
财经大学(24810)
经济学(24727)
(24442)
业大(24231)
经济学院(22715)
(22510)
(21084)
北京(20949)
商学(20928)
商学院(20750)
经济管理(20282)
(19310)
师范(19000)
基金
项目(132303)
科学(106830)
基金(100901)
研究(96369)
(86703)
国家(86050)
科学基金(77046)
社会(64367)
社会科(61273)
社会科学(61257)
基金项目(53869)
自然(50701)
(49809)
自然科(49426)
自然科学(49410)
自然科学基金(48536)
教育(44772)
(41723)
资助(40888)
编号(37195)
(30546)
重点(29264)
(28279)
成果(27961)
国家社会(27837)
教育部(27383)
人文(26709)
创新(26536)
(26505)
科研(26494)
期刊
(69416)
经济(69416)
研究(50638)
(33132)
中国(31754)
管理(27979)
学报(22982)
科学(22154)
大学(19363)
(18848)
金融(18848)
学学(18699)
(18041)
技术(17209)
财经(15565)
(13174)
农业(12266)
经济研究(12022)
教育(11272)
财会(10922)
业经(10460)
审计(9813)
问题(9276)
会计(9100)
理论(9095)
实践(8319)
(8319)
统计(8318)
技术经济(8242)
(7695)
共检索到245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茫茫  黎文靖  
本文选择2003—2013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具有外生冲击特性的市级政府官员变更作为切入点,研究政治不确定性对公司收到审计意见概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验证我国审计是否具有保险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政府官员变更将会提高审计师对其辖区内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但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后,该结果仅在市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市级政府官员变更使得企业风险水平上升,同样,该结果也仅在市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审计师会因外部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企业未来风险增加,而提高出具非标意见概率。这支持了审计保险假说,检验了中国资本市场相关审计诉讼法律制度的政策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茫茫  黎文靖  
本文选择2003—2013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具有外生冲击特性的市级政府官员变更作为切入点,研究政治不确定性对公司收到审计意见概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验证我国审计是否具有保险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政府官员变更将会提高审计师对其辖区内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但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后,该结果仅在市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市级政府官员变更使得企业风险水平上升,同样,该结果也仅在市属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审计师会因外部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企业未来风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蒋秋菊  孙芳城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2014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自然实验事件,系统考察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税收规避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产权性质和财政压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资源型和重污染型行业公司的避税强度,且这种效应更多地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不存在财政压力地区的企业中。这表明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发挥监督效应。我们的研究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也为政府税收监管部门提供了间接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燕丽  王普查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措施,该表的编制对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及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国外资源核算体系,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以政府官员离任审计为视角,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大要素进行定义、确认、分类、计量、披露等编制重点和难点进行探讨;根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特点是存量与流量并重,同时关注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建立匹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细分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子表及其汇总而成的总表、附注、重点关注领域报告等组成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政府官员离任审计中的运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燕丽  王普查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措施,该表的编制对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及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国外资源核算体系,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以政府官员离任审计为视角,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大要素进行定义、确认、分类、计量、披露等编制重点和难点进行探讨;根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特点是存量与流量并重,同时关注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建立匹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细分类自然资源资产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夏云  陈一祯  
国家审计在政府官员腐败治理中具有预防、揭露、抵御和遏制等功能,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腐败治理功能,其优化对策包括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审计开展反腐败工作的法律法规、优化审计机关与其他腐败治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以及健全国家审计人员招募和后续职业教育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汪利锬  李延均  李霞  
文章研究了政府官员在我国财政支出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及其效应。以政府官员兼任人大代表比重作为政府官员理性行为的代理变量,利用2003、2008、2013年我国25省第9、10和11届人大代表和民生性财政预算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我国政府官员理性行为对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影响,发现政府官员兼任人大代表比重越高,政府官员的理性行为越明显,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例越低。同时,还发现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呈正相关。在地区异质性检验中也得到相同结果。据此,文章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设立具有普遍民意基础的专职人大代表;其次,公开人大会议预算信息和审查制度;最后,实现民营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海燕   王江寒  
本文以环境信用评价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保信用评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发现:环保信用评级显著降低了审计费用,且企业获得的环保信用评级等级越高,被收取的审计费用越低。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环保信用评级通过信息风险机制和经营风险机制降低了审计收费,即环保信用评级通过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缓解盈余波动性抑制了公司的信息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而使审计师收取了更低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环保信用评级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法治环境薄弱以及地区信任环境较差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研究提供了环境信用评价政策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对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广环境信用评价政策、合理引导企业持续改善环境行为、助力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等均具有启示性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洪金  朱晨之  徐鹏杰  
基于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的基本现实,综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构建委托代理模型,首先深入剖析薪酬待遇、离职后预期收益、审计监督和惩罚力度影响我国政府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行为的机理,然后利用成本-收益方法分析政府审计监督最优力度的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公职人员权力寻租收入和离职后再就业的预期收益对我国政府审计监督最优力度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增福  李铭杰  汤旭东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国务院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对民营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行动显著提高了被督导地区民营企业的长期投资。其作用机理在于,专项督导行动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内源融资水平,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增加和资产周转的加快;另一方面则改善了企业的外源融资状况,表现为商业信用的增加。进一步地,上述效应在经营较为稳健、融资约束较高、受中央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基于“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的研究场景,识别出政府欠款影响企业长期投资的因果关系,厘清了其中的作用机理,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以有效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席鹏辉  黄晓虹  
大规模减税降费时期,各界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尤为关注。在这种“紧日子”的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倾向,目前的证据还相对匮乏且不系统。本文以2010年教育事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伴随事权改革而形成的财政压力对地方收支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为了实现中央政府提出的“2012年国家性财政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规模经历了快速扩张。在应对急剧支出需求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时,地方政府没有扩大税基或强化征管,而是以牺牲其他支出的增长为代价,且在目标实现后,这类支出未得到弥补或改善。本文的研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现阶段减税降费具有重要启示:一方面,在财政支出偏好和基本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应防范民生性公共服务为财政压力买单;另一方面,在关系到各级政府切身利益的财政体制或税费制度改革时,应予以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避免改革对中国公共服务区域不均等程度的加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在中国式分权模式下,"撤县设区"行政管理改革弱化了县域政府的经济事务激励,进而减少了辖区企业能够获得的政策扶持,因此这一改革能够有效地被用于识别政府偏袒政策的变动。基于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我们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持续经营的县市企业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偏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偏袒减弱之后,辖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相对于其他县市企业显著变得更严重;(2)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成立;(3)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导致县域政府财政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已是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制度安排之一,但政策效果缺乏明确与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与高管薪酬谈判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薪酬管制下实现高管有效激励的契约选择。在此基础上,借助2009年"限薪令"的实施作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限薪政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发现,"限薪令"没有降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但是有效减缓了货币薪酬的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没有受到"限薪令"的影响;"限薪令"出台后地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中央企业在职消费增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已是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制度安排之一,但政策效果缺乏明确与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与高管薪酬谈判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薪酬管制下实现高管有效激励的契约选择。在此基础上,借助2009年"限薪令"的实施作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限薪政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发现,"限薪令"没有降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但是有效减缓了货币薪酬的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没有受到"限薪令"的影响;"限薪令"出台后地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中央企业在职消费增加不明显。进一步探究限薪对高管与职工努力的影响,发现薪酬管制减少了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对高管和职工分别起到正向的规范效应和激励效应。本文的结论表明:薪酬管制约束了高管货币薪酬激励机制,在职消费可能成为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获得隐性薪酬的替代性选择。因此,进行国有企业分类化管理、拓宽高管激励方式是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治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在中国式分权模式下,"撤县设区"行政管理改革弱化了县域政府的经济事务激励,进而减少了辖区企业能够获得的政策扶持,因此这一改革能够有效地被用于识别政府偏袒政策的变动。基于这一外生的准自然实验,我们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持续经营的县市企业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偏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偏袒减弱之后,辖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相对于其他县市企业显著变得更严重;(2)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成立;(3)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导致县域政府财政经济性支出激励显著弱化,进而降低了辖区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收益,最终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