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0)
2023(12204)
2022(10364)
2021(9638)
2020(8648)
2019(19894)
2018(19957)
2017(39279)
2016(21270)
2015(24347)
2014(24751)
2013(24429)
2012(22647)
2011(20185)
2010(21000)
2009(19735)
2008(19434)
2007(17578)
2006(15220)
2005(14102)
作者
(63150)
(52504)
(52201)
(50099)
(33766)
(25242)
(24166)
(20369)
(19577)
(19074)
(17982)
(17751)
(16827)
(16790)
(16558)
(16517)
(15926)
(15642)
(15223)
(15021)
(13195)
(13067)
(12988)
(11929)
(11905)
(11864)
(11856)
(11768)
(10817)
(10445)
学科
(85312)
经济(85230)
管理(58176)
(56206)
(46862)
企业(46862)
方法(44613)
数学(38966)
数学方法(38295)
(23782)
银行(23637)
(23420)
(22819)
(22214)
中国(21829)
(20415)
(18905)
金融(18903)
(18840)
(17221)
贸易(17205)
(16749)
业经(16669)
地方(16037)
理论(14875)
(14422)
财务(14365)
财务管理(14286)
(13660)
制度(13644)
机构
大学(304665)
学院(302271)
(120934)
经济(118095)
管理(115964)
研究(100243)
理学(99258)
理学院(98150)
管理学(96148)
管理学院(95595)
中国(84503)
(65851)
科学(62326)
(59351)
(53486)
(52302)
中心(48481)
研究所(47129)
财经(47061)
(46798)
业大(45771)
(42616)
农业(42579)
北京(41321)
(37997)
(37717)
师范(37256)
经济学(37104)
(35680)
财经大学(35247)
基金
项目(198527)
科学(154724)
基金(143797)
研究(140719)
(126490)
国家(125536)
科学基金(106762)
社会(87146)
社会科(82813)
社会科学(82785)
(77411)
基金项目(75425)
自然(71267)
自然科(69610)
自然科学(69592)
自然科学基金(68348)
教育(66539)
(65925)
资助(61634)
编号(56977)
成果(47066)
重点(45424)
(44405)
(41371)
(40927)
课题(39858)
科研(39115)
创新(38395)
教育部(37748)
计划(37176)
期刊
(126323)
经济(126323)
研究(89653)
中国(63371)
学报(49374)
(48202)
(46480)
科学(43662)
(41726)
金融(41726)
管理(40997)
大学(37010)
学学(34892)
教育(30688)
农业(30006)
技术(27286)
财经(23055)
经济研究(21305)
(19571)
业经(19173)
(17233)
统计(17059)
问题(16735)
(15383)
(15241)
理论(15118)
技术经济(15051)
国际(15022)
(14768)
财会(14303)
共检索到459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青原  蒋晓燕  王永海  
构建职责明确、协调一致的审计与银行监管框架能充分发挥银行外部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优势与作用,整合审计和监管资源,提高银行审计监督效率。本文通过对审计和银行监管协作的理论研究及准则规定的系统回顾,得到一个包含审计和银行监管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并对金融体制和监管体制的进行跨国比较分析。为我国未来审计与银行监管协作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覃斌  
本文首先论述了关于银行监管模式的两种理论假说 ,并归纳出两种模式的理论依据 ,在充分评价上述理论假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柔性监管的概念 ,在理论和经验上对该模式进行了论证 ,并根据监管模式的柔性分析对我国银行债权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兴华  余伟光  徐博  
宏观审慎监管背景下,中国银行体系资金投放结构失衡,同业业务异化为影子套利工具,潜在系统性风险时隐时现。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探讨同业资产、资本监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同业资产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带来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同业资产规模扩张会增大银行杠杆率和资金错配缺口,提高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承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能显著抑制同业资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提出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同业创新业务、重点加强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伟军  
本文构建了金融监管系统和子系统协同效应测度模型,并测算了中国1999~2009年金融监管系统的协同度。测算结果表明:四个金融监管子系统中,人民银行监管系统的协同性最高,银行和保险监管系统的协同性分列二、三位,证券监管系统协同度最低。但四个金融监管子系统的协同性都不高,导致我国金融监管系统水平整体偏低,这与中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监管成本高、法律体系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协同机制。基于此,本文认为,为了提高中国金融监管的协同效应,应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日常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本文系统研究了世界上 1 1 8个国家 (地区 )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及其对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以下四种维度的不同组合 :1 )政府拥有银行的程度 ;2 )政府直接监管银行的力度 ;3 )政府授权非政府机构进行监管的力度 ;4)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涵盖范围 ,我们把世界各国 (地区 )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划分为三大类 :1 )印度 -中国型 ;2 )南非-菲律宾 -墨西哥型 ;3 )德国 -美国 -瑞士 -法国型。比较不同的监管模式 ,在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 ,德国 -美国 -瑞士 -法国型的监管模式最佳 ,南非 -菲律宾 -墨西哥型次之 ,而印度 -中国型最差。比较中国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与世界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段银弟  
随着政策性银行职能和业务的变化,其监管模式也应相应进行调整。本文结合湖北实际,提出了分类监管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的虚拟银行进入加速发展期。对比美、欧、英及部分亚洲经济体的虚拟银行可发现,其普遍具有持牌经营、专注零售领域、业务结构单一、利率相对较高等特点。目前,各国监管当局主要将虚拟银行视同传统银行进行监管,部分也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对其技术稳健性等的关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裕  陈植雄  
文章从国际银行监管的两种模式出发,比较分析这两种监管模式在监管措施上的差异,以求获得有益于中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自力  
监管当局怎样提高银行监管的绩效 ,涉及到整个社会的信用观念、商业银行的企业制度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体制、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本文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监管情况作了分门别类的考察 ,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改革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文斌  
金融审计不仅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也是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举措。目前主流的观点普遍认为,金融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独立的审计机构,才能保证或激励金融企业获得效益。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加强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的相互沟通,促进金融审计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相互协作,将会有效地椌制我国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华  黎志成  
银行监管是有成本的,它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使整个社会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造成监管成本超过由监管带来的收益,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本文对银行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及其构成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影响银行监管成本收益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最优监管模型;同时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监管中监管对象和监管环境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重新塑造高效银行监管体系的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储昭东  彭璧玉  程昆  
从村镇银行特征出发,构建银监会与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之间的博弈模型,求解出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违规放贷概率的函数,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得出村镇银行的监管范式是实施威慑性外部人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守伟  何建敏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受到普遍关注,同时也暴露了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及其缺陷。本文从风险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多种传染渠道及其相关性、银行系统结构复杂性与演化三个方面,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