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8)
2023(10530)
2022(9025)
2021(8572)
2020(7441)
2019(17454)
2018(17091)
2017(31790)
2016(17992)
2015(20720)
2014(21167)
2013(20960)
2012(20100)
2011(18340)
2010(18719)
2009(17741)
2008(18239)
2007(16452)
2006(14427)
2005(13647)
作者
(56514)
(47119)
(47108)
(45200)
(30307)
(22957)
(21709)
(18548)
(17983)
(17176)
(16223)
(16066)
(15400)
(15379)
(15204)
(14993)
(14699)
(14002)
(13851)
(13726)
(12053)
(11916)
(11655)
(10943)
(10770)
(10768)
(10752)
(10545)
(9860)
(9674)
学科
(74159)
经济(74070)
(48892)
管理(48276)
(39273)
企业(39273)
方法(34563)
数学(29849)
数学方法(29492)
中国(21724)
(21717)
(20202)
(19402)
(16663)
业经(15706)
(15282)
贸易(15276)
(14823)
地方(14800)
农业(14241)
(13209)
银行(13166)
(12569)
理论(12286)
(12191)
金融(12189)
(12024)
财务(11999)
财务管理(11960)
(11930)
机构
大学(267089)
学院(263112)
(106237)
经济(103767)
研究(98662)
管理(94349)
理学(79750)
理学院(78702)
管理学(77130)
管理学院(76629)
中国(75068)
科学(62796)
(58894)
(55526)
(53044)
(50623)
研究所(48167)
中心(45379)
农业(44125)
业大(43405)
(43150)
财经(39109)
北京(37564)
(36149)
师范(35682)
(35420)
(34947)
(33790)
经济学(32503)
(32185)
基金
项目(169296)
科学(130674)
基金(121260)
研究(118567)
(108776)
国家(107835)
科学基金(89091)
社会(72742)
社会科(68738)
社会科学(68716)
(65933)
基金项目(63021)
自然(59344)
自然科(57942)
自然科学(57915)
(57099)
自然科学基金(56919)
教育(55590)
资助(51439)
编号(47718)
成果(40833)
重点(39549)
(37766)
(36457)
课题(34548)
(34145)
科研(33424)
计划(32942)
创新(32067)
(31771)
期刊
(120598)
经济(120598)
研究(81198)
中国(58928)
学报(51343)
(50136)
科学(43485)
(41062)
大学(37393)
学学(34785)
管理(34757)
农业(33463)
教育(32683)
(26965)
金融(26965)
技术(22627)
财经(20079)
经济研究(19520)
业经(18701)
(18587)
(17334)
问题(16112)
图书(15370)
(14994)
(14791)
技术经济(13196)
国际(12921)
业大(12915)
理论(12892)
统计(12437)
共检索到416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传贵   冯铁山  
<正>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材料强调个体“自我意识”的意义,用“技术”“时间”等物质条件限制或摧毁“自我意识”的生成和发展,引发思辨。材料本身只是一个具体情况的“隐喻”,本质上是思考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实现“竞速生存”以及人在“竞速生存”时代如何保持“自我意识”而不被俗世的洪流湮灭。下面基于审美状态的视角,从技术本质、人技交互、信仰救赎三个角度对材料的隐喻进行解析论证,批判“速度审美”暴力,弘扬中国“天人相亲”的审美传统,助力学生在生活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杨通讴  
<正>【题目重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解读】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语言简约,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雪  杨向荣  
《从前慢》是一个竞速时代慢速审美现代性的寓言文本,木心对少年时代小镇生活的蒙太奇式书写,实则是对“从前慢”的生活追忆,是一种“慢记忆”的书写,它不仅承载着离散在外游子的怀旧之情和乡愁意识,也提供了一个反思竞速现代性的生存镜像和批判视角,呈现出走向慢速现代性的审美话语隐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巍  汪寅  
"镜像教育"是北师大陈建翔副教授提出的一个基于镜像神经元及其相关研究的教育实践方案。该方案的内涵与观点看似在教育学与神经科学之间架设了桥梁,实则忽视了这种联系的科学性前提。"观念的价值重于其科学证据"的信念解驱使镜像教育的倡导者无视镜像神经元研究存在的争议,并产生概念混淆、功能夸大与过度推论、爱因斯坦综合症等一系列科学性误解。与之相对,联结假说将镜像神经元视为是联结学习而非基于特定功能形成的产物,有望为镜像神经元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更合理的桥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培  
当代教师生存状态在总体上是倦怠的、被动的和疏离的,根源在于对现代性的迷思。在现代性规定下,教师的生存陷入了现代性困境:科学主义对教师实践智慧的贬抑,使教师生存陷入了技术化困境;工具理性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僭越,使教师生存陷入了外在化困境;主体性迷失对教师生命意义的消解,使教师生存陷入了虚无化困境。重新发现教师存在的生命价值,重新唤醒教师的生命情感、生命体验、生命创造,促进教师生命由"遮蔽"走向"解蔽"。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陈桂丽  
<正>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探寻命题规律,把握高考改革方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对高三复习备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下面对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备考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明刚  唐松林  
城市镜像、机械主义与绩效思维是阻滞乡村教师发展的三股现代性力量,它们一同裹挟着乡村教师的乡土信仰、自主创造与审美情趣等生命内容,使乡村教师发展演绎为对城市教师的追赶模式。结果,乡村教师形成一种他者支配型人格,导致其乡土教育情怀与信念日趋淡化,其思想内容与行动方式日益客观化与格式化,其独特品性与创造潜能日渐受到抑制,甚至其独特的闲逸好奇与审美情趣日益蜕化。要克服这一现代性问题,根本方式是恢复乡村教师的自我支配型人格,其具体措施是提升乡村教师之于乡土的意义,使其成为大众仰慕的职业;保护乡村教师自由思考的学术生活,使其享受创造的乐趣;建构乡村教师的崇高理想,使其走向审美生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龙  谢璐  
现代性作为现时代的核心议题而引发热议。《资本论》虽未直接述及"现代性",但却隐含着对现代性问题的间接批判性分析。《资本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入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基、以资本和形而上学为核心内容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同时,马克思所阐释的三种社会发展状态也预示着现代性的历史与未来。可以说,《资本论》即一部现代性的"诊断说明书",其中蕴含着的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转型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现代性是充满矛盾、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过程,深受其影响的现代教学理论也充满矛盾。在现代性制约下的教学被规划为有严格的理性规则和操作规范的活动,程序化、可操作性原则渗透其全过程。超越现代性是教学理论回归“以人为本”道路的必然。为此,当代教学理论要确立新型教学发展观,批判传统一元智力理论,关注教学理论的生活性、实践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式要实现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外部转向内部、从思辨到建构的时代转向。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刚  
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是一部兼具观赏性和思想性的经典作品,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作为“社会主义者”的宫崎骏,通过大量的隐喻和细节,在少女主人公荻野千寻历险的故事中,植入了对消费异化、阶级压迫和殖民统治等资本主义奴役关系的深刻批判。在其明快的治愈系画风之下,隐藏着对残酷社会问题的冷静思考,是启发青少年群体理性思考的有效形式。阐释影片中的隐喻和批判,总结其意识形态话语表达范式,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尹桂增  
<正>2023年云南省高考历史学科采用了新课标卷。新课标卷历史试题保持了以往全国卷的风格,又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加强对新教材的考查,为平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新课标卷历史试题呈现的命题特点对新高考视域下的历史备考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丽洁  
马克思和西美尔两位思想家都不约而同把"货币"作为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的一个视角,他们的货币现代性批判存在着共有的内在程式:物化-幻化-异化,并对置身于货币化生存世界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持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所不同的是,马克思对货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路径主要侧重社会关系结构和社会制度层面,回归到货币经济生产实践的深处,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寻找到可行的现实之路;而西美尔对货币的文化社会学分析路径主要侧重主体的精神心理和社会文化层面,其浓厚的宿命论色调难免会陷入文化悲观主义,只能采取"与货币文化保持距离"的自我救赎策略。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明  
现代性的弊端从其基础理论性层面而言,主要是指作为现代性理论基石的理性启蒙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之中走向了自身的对立面,理性由原先作为主体性救赎的力量异化为导致主体失落与客体化趋势的表征,文化也走向自身的反面并成为反对现代性的力量,现代性的专业化发展趋势造就了庞大的科层官僚制并进而导致精英与大众的矛盾。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基因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问题生成发展的被动性现实境遇基础上,对西方现代性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批判的姿态,进而力求建构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方案。毛泽东现代性批判意识的展开,一方面与其力图建构出一种主体性高度弘扬的主体哲学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对于现代性所带来的官僚科层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平民与精英的矛盾,他表达了最为强烈的忧患并对此作出了最为坚决的批判与抵制的理论姿态。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黄伟  刘砚力  
图像作为一种物理语言,对题目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图像面积是考查及应用的一个关键量。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物理压轴题第25题,是一道两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动量问题,考查非匀变速运动v-t图像的力学综合题,第(2)问是题目的难点,下面笔者从微元法与图像法对比的角度评析此题第(2)问。一、试题呈现及分析如图1,一质量为m的物块A与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向A运动,
关键词: 压轴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伶俐  
流动现代性是后现代性预言家鲍曼对当代社会特征的学术概括。从流动现代性出发,鲍曼不仅具体分析了固态现代性与流动现代性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不同关系,而且分析了当代社会劳动与资本地位的显性差异——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劳动的不确定性,并认为全球化的一切后果皆由"流动性"引起。鲍曼的这种做法恰好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立场在后现代批判中展开,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批判与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联系起来,并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的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