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4)
2023(10625)
2022(9208)
2021(9026)
2020(7295)
2019(17195)
2018(17396)
2017(32041)
2016(18444)
2015(20941)
2014(21356)
2013(20386)
2012(18638)
2011(16667)
2010(16592)
2009(14619)
2008(14083)
2007(12198)
2006(10540)
2005(9131)
作者
(49668)
(40725)
(40536)
(38742)
(25991)
(19567)
(18590)
(16121)
(15686)
(14667)
(14168)
(13489)
(12840)
(12684)
(12681)
(12506)
(12315)
(12217)
(11607)
(11594)
(10226)
(10088)
(9677)
(9325)
(9242)
(9154)
(9049)
(8977)
(8124)
(8073)
学科
(62248)
经济(62180)
管理(46541)
(42744)
(37089)
企业(37089)
方法(31234)
数学(25899)
数学方法(25558)
教育(23226)
中国(21797)
(16809)
理论(16506)
(16192)
(14839)
业经(14705)
地方(12966)
(11899)
技术(11465)
农业(10750)
(10463)
贸易(10459)
(10126)
教学(9939)
环境(9863)
(9565)
(9490)
财务(9431)
财务管理(9415)
研究(9290)
机构
大学(252001)
学院(246336)
管理(96247)
(85281)
理学(84136)
理学院(83095)
经济(83005)
研究(81729)
管理学(81557)
管理学院(81086)
(55270)
中国(53028)
科学(51699)
(43551)
师范(43306)
(40177)
(38113)
研究所(36979)
教育(36809)
中心(35751)
北京(35643)
师范大学(35582)
(35566)
业大(35444)
(33974)
财经(31361)
技术(29912)
(29697)
(29250)
(28563)
基金
项目(171046)
科学(135215)
研究(132764)
基金(120212)
(102955)
国家(101918)
科学基金(87287)
社会(79535)
社会科(74951)
社会科学(74931)
(68166)
教育(67621)
基金项目(64256)
(59063)
编号(57513)
自然(56039)
自然科(54680)
自然科学(54670)
自然科学基金(53657)
成果(49091)
资助(48731)
课题(41699)
重点(38978)
(38854)
(36805)
项目编号(35706)
(35704)
(34385)
教育部(33994)
规划(33432)
期刊
(90620)
经济(90620)
研究(79579)
教育(60762)
中国(50848)
学报(37446)
科学(34381)
管理(33846)
(30375)
大学(29291)
(27128)
学学(25858)
技术(24756)
农业(22003)
图书(16237)
业经(14952)
(14852)
金融(14852)
财经(14564)
职业(14444)
经济研究(13474)
(12303)
科技(12146)
理论(12145)
(11723)
(11600)
论坛(11600)
问题(11531)
实践(11431)
(11431)
共检索到354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军莉  
高校利用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教育,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我国高校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弘扬和启迪大学生的人文性,凸显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塑造大学生的高品质人格,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审美教育是一种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不仅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美的理想和情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忽文钊  
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导向的不同,对于审美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文章从中西方哲学起源,中西方哲学与美学的关系,中西方对美学(审美学)定义等差异分析,通过比较中西方理念文化的不同来简单分析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易晓明  
伴随着当代社会审美文化的变化,美育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新取向:第一,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表现为美育致力于实现人们日常经验向审美经验的转化;美育内容向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拓展。第二,强调审美理解和批判能力的培养,即美育注重培养人们对各种视觉符号、影像的解读能力;帮助人们建立自身与符号、影像的互动关系,在理解和批判中实现自我成长。第三,凸显多元审美意识,即美育突破原有的西方古典美学立场,体现出多元的审美观;美育促进人们对我国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形成对其他审美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兴尚  马焱  
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将审美排斥于物质生产领域之外 ,只研究艺术、宗教等精神生产领域审美问题的传统。在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 ,建构企业审美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文化力有重要作用。企业审美文化的内容包括 :(1)商品和服务中的形式审美、功能审美和文化审美 ;(2 )生产经营中的环境条件审美、工艺流程审美和组织文化审美。企业审美文化将审美学与现代的商品服务、生产经营直接结合起来 ,体现了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超越性、享受性、创造性和现在性的特征。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将对企业审美活动以及企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新敖  王习贤  
审美文化是审美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日常生活化审美成为自觉、社会功能化审美初具雏形,以及社会传统美学精神的传承,为农村审美文化的建设准备了条件和基础。农村审美文化建设及其治理,要将农村社会的时代文化精神内化为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以感性欲求的调节和平衡、审美交流机制的重建、审美价值及社会规约的重塑等方式实现审美幻象的重构,满足农村社会的审美诉求,是农村社会审美文化生成的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傅其林  
"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人民复兴中华民族美好愿望的表达,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当代表达与身份确证。它不仅是个体之梦想,更涉及国民的宏大的政治愿望,可以说这是国家在全球文化政治体系中彰显民族身份的重大战略。在这一重大战略布局与推进过程中,无疑不能缺失审美文化战略,否则"中国梦"就会成为一个理论概念和抽象的政治符码,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晴  
青年文化自信与审美教育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青年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目标和使命。审美教育是实现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以青年文化自信为导向、目标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树立广大青年文化自信;在审美教育中正确处理继承与变革、保持自身特色与兼收并蓄的关系,使中华文化更先进更强大,更加增强广大青年的文化自信;以互联网为重要平台,进行中华文化审美教育,为广大青年文化自信提供保证。总之,在当代,青年文化自信成为审美教育的新向度,是保持中华文化先进性,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广大青年文化自信,培养青年一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和平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卫华  纪光欣  
企业审美文化是具有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的企业文化形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人们审美创造的一种形式,企业美属于社会美的一种形态,审美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而且伴随着当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审美文化成为当代企业文化新的发展趋向。自觉加强企业审美文化建设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新的战略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玉丽  
无论基础教育改革具体起源于哪个领域,都无法撼动教学在教育目标实现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地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目标问题再度被广泛关注,并有望渐变为理论和实践聚焦的又一核心。围绕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问题,不同研究领域有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这些视角和观点或直接针对教学目标,或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进行条件性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讨论推进对教学目标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群  马海丽  
高职院校立足于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审美教育。在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中,现行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已经不再适应高职学生的审美心理变化和审美诉求,相关课程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高职院校需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针对当代视觉文化进入校园的现实语境因势利导,更新审美教育理念、丰富审美教育资源、拓展审美教育手段并融入多元的审美文化元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颜中玉  
本文阐述了美育的内容、在历史上的地位,分析了大学美育的现状,强调了大学美育的重要性及实施大学美育的构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祖良  陆诤岚  王小英  
农家乐的发展给中国许多乡村带来了经济收益,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农家乐本应呈现的乡村文化逐渐发生变化,这对农家乐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选择乡村地方审美文化的变迁程度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地方文化是如何发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衡量。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乡的11个乡村的农家乐为调查对象,通过建立衡量地方审美文化"乡村性"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分析表明:当前,西天目农家乐的发展对地方审美文化影响有利有弊,当地审美文化乡村性力量和城市性力量处于相互博弈状态,城市性力量略占据上风。在未来,农家乐经营主体的年龄结构会主导审美文化的变迁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北京大学章启群教授把人在本性上爱美作为美学的核心问题。从个体发展而言,人在儿童时期就具备审美的天性。维科这样谈到儿童的诗性生存:(1)"赋予感觉和情欲本无感觉的事物":"儿童的特点就在把无生命的事物拿到手里,戏和它们交谈,仿佛它们都是些有生命的人"。(2)"想象特别生动":"儿童们的记忆力最强,所以想象特别生动,因为想象不过是扩大或复合的记忆"。(3)"擅长于模仿":"儿童们都擅长于模仿,我们看到儿童们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富兴  
公民情感是公民品质的重要内容。但是,今日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对情感问题关注较少。公民品质与公民教育中的情感缺陷减弱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削弱了公民之间的共同情感。强调情感教育凸显了公民教育的审美因素。公民情感首先表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或公共事物的情感认同,如国家认同感;培育公民情感认同的途径既有对国家文化的审美体验,也有公民参与实践中的情感联结。公民情感还表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或公共事物的情感批判;培育公民情感批判的途径主要为培养公民基于审美正义的审美批判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