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
2023(1334)
2022(1095)
2021(1053)
2020(960)
2019(2253)
2018(2202)
2017(4432)
2016(2188)
2015(2398)
2014(2240)
2013(2243)
2012(2105)
2011(1735)
2010(1776)
2009(1574)
2008(1710)
2007(1560)
2006(1408)
2005(1321)
作者
(5477)
(4578)
(4552)
(4290)
(3031)
(2117)
(2075)
(1639)
(1619)
(1541)
(1539)
(1517)
(1495)
(1486)
(1412)
(1342)
(1317)
(1307)
(1258)
(1163)
(1123)
(1111)
(1094)
(1082)
(1075)
(1024)
(1007)
(950)
(903)
(902)
学科
(9109)
管理(8982)
(8266)
企业(8266)
(7763)
经济(7754)
(5045)
(4954)
(4926)
银行(4926)
(4759)
(4743)
金融(4743)
(4019)
财务(4018)
财务管理(4005)
企业财务(3931)
方法(3780)
(3473)
数学(3312)
数学方法(3298)
体制(3292)
中国(2722)
人事(2168)
人事管理(2168)
业经(2018)
制度(1834)
(1834)
(1670)
(1470)
机构
大学(28980)
学院(28293)
(12912)
经济(12619)
管理(12023)
理学(9954)
理学院(9886)
管理学(9812)
管理学院(9762)
中国(9523)
(8612)
研究(8247)
财经(6598)
(6075)
(5755)
财经大学(5145)
(4508)
中心(4477)
金融(4448)
经济学(4432)
(4403)
(4157)
银行(4033)
经济学院(3996)
人民(3918)
商学(3828)
(3826)
商学院(3811)
科学(3760)
北京(3732)
基金
项目(17694)
科学(14430)
基金(13999)
研究(13150)
(11880)
国家(11789)
科学基金(10572)
社会(9411)
社会科(8894)
社会科学(8894)
基金项目(7502)
自然(6598)
自然科(6459)
自然科学(6459)
自然科学基金(6379)
(6015)
教育(5953)
资助(5757)
(5192)
编号(4826)
(4432)
国家社会(4154)
成果(4095)
教育部(4050)
(3895)
人文(3892)
重点(3797)
(3765)
(3727)
大学(3651)
期刊
(13352)
经济(13352)
研究(9482)
(7916)
(7578)
金融(7578)
中国(5414)
管理(4531)
财经(3883)
学报(3602)
科学(3253)
(3251)
大学(3129)
学学(3041)
经济研究(2402)
财会(2344)
(2182)
会计(2004)
理论(1653)
技术(1633)
问题(1573)
通讯(1564)
会通(1562)
(1538)
业经(1472)
实践(1433)
(1433)
财经大学(1383)
农业(1357)
国际(1322)
共检索到45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课题组  
1988年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Ⅰ")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的三个核心要素,即资本、风险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巴塞尔Ⅰ过于简单、缺乏风险敏感性等缺陷逐渐暴露。为此,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开始修订巴塞尔Ⅰ,并于2006年发布了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巴塞尔Ⅱ的核心变化是引入了更具风险敏感性的风险加权资产方法,但仍沿用了巴塞尔Ⅰ的资本定义。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欧美大型银行过于复杂的资本工具严重弱化了银行实际损失吸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灿  许立成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的反思,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当前金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特点和原则,并从资本、风险、杠杆和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工具,指出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原则,并提出了中国下一步应采取的宏观审慎监管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丹尼尔·塔鲁洛  罗平  林楠  
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设定差异化的监管目标,逐步取代以往"一刀切"的银行监管方法,这是完善监管框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此轮金融危机已经彻底重新定义了审慎监管的目标和范围。对于银行稳定性和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视,必将推进银行法规和金融监管两个领域的改革。这种有益的转变对于审慎监管意义重大。首先,审慎监管必须处理好对于金融稳定的威胁,无论威胁是否来源于传统银行。因此,我们需要去拓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丹  
一、金融监管新视角——宏观审慎监管(一)从微观向宏观审慎监管的转变具体包括:(1)宏观审慎监管的历史发展。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为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监管模式。国际清算银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的类似观点,可以说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以后,宏观审慎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符遐龄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理念已深入人心。目前,在我国金融监管不再是要不要审慎监管问题,而是怎样实施的问题。对此本人认为实施审慎监管的基本策略是在制定审慎标准基础上,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宏飞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双向流动趋势,并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其对经济金融的效应,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楠  吴武清  樊鹏英  陈敏  
本轮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在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下提出了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提案,要求在信贷过速增长等银行风险加大时提高监管资本要求。为研究这一政策对信贷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007年-2011年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充足率与信贷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对资本充足水平中介变量,刻画了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对银行信贷影响的传导途径;模拟了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后信贷投放的变化情况。主要结论为:提高监管资本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将减缓信贷增长。考虑到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提升幅度需适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文庆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负责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机构。如果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拥有充分的监管权力。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国际实践来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潜在监管权力包括信息收集权、宏观审慎监管决策权、宏观审慎监管执行权、政策建议权、监管协调权和危机处置权等六个方面的权力。本文拟对这些权力进行探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书朦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趋势愈发明显,对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确有必要。本文在对同样是新兴经济体的智利、韩国、巴西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历史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得出我国如何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伟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审慎风险监管符合国际金融监管趋势。去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对原巴塞尔协议有关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Ⅱ)第三次征求意见稿。新资本协议尽管仍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检查、信息披露三大支柱组成,但其核心内容是如何从审慎监管的角度来准确地识别、计量和控制银行风险,从而全面提高金融风险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利琴  彭红枫  彭意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配合是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同时引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工具变量,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不完全协调。我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同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在两个维度上的监管制度与工具,建立起二者的协调监管机制,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