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4)
2023(11562)
2022(9568)
2021(8661)
2020(7114)
2019(16012)
2018(16044)
2017(30668)
2016(16182)
2015(18288)
2014(18334)
2013(18276)
2012(17281)
2011(15748)
2010(16562)
2009(15905)
2008(15129)
2007(13796)
2006(12939)
2005(12305)
作者
(47637)
(39307)
(39148)
(37285)
(24704)
(18543)
(17855)
(15000)
(14985)
(14349)
(13504)
(12931)
(12752)
(12738)
(12378)
(12258)
(11562)
(11427)
(11363)
(11253)
(10358)
(9672)
(9638)
(9026)
(8967)
(8907)
(8903)
(8765)
(7991)
(7845)
学科
(73153)
经济(73081)
(50694)
管理(48870)
(40352)
企业(40352)
中国(31359)
(27679)
金融(27679)
(26658)
银行(26631)
(25960)
方法(22624)
(22253)
地方(21948)
(20467)
数学(19580)
数学方法(19446)
业经(18755)
(18405)
技术(16618)
农业(14818)
(14287)
贸易(14269)
(13881)
(13201)
(12377)
中国金融(11440)
地方经济(11159)
(10954)
机构
学院(235012)
大学(231146)
(104341)
经济(102038)
研究(86267)
管理(85561)
中国(73117)
理学(70502)
理学院(69747)
管理学(68861)
管理学院(68406)
(52071)
(50761)
科学(48056)
(44324)
中心(40116)
研究所(39191)
财经(38862)
(37885)
(37640)
(35025)
北京(33762)
经济学(32267)
(31605)
师范(31313)
(31228)
(30594)
业大(30184)
经济学院(29008)
农业(28859)
基金
项目(139348)
科学(108718)
研究(108706)
基金(97033)
(83088)
国家(82306)
科学基金(69403)
社会(68530)
社会科(65214)
社会科学(65201)
(56326)
基金项目(49870)
教育(49305)
(46457)
编号(45297)
自然(40379)
资助(40138)
自然科(39359)
自然科学(39344)
自然科学基金(38617)
成果(38133)
(36975)
课题(32951)
重点(31851)
(30860)
发展(30489)
(30261)
(29971)
创新(28508)
国家社会(28084)
期刊
(127898)
经济(127898)
研究(83004)
中国(58123)
(42288)
金融(42288)
(38483)
(36485)
管理(35217)
教育(32212)
学报(30157)
科学(29331)
技术(24708)
农业(24159)
大学(23680)
学学(21919)
业经(21787)
经济研究(20814)
财经(19617)
(16971)
问题(16744)
(14150)
国际(13352)
技术经济(13334)
理论(12663)
(12596)
商业(12168)
(11748)
论坛(11748)
现代(11440)
共检索到397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思宇  李杨  杨莉  
2012年4月,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正式发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更加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和运营标准。2015年以来,区块链(Blockchain)迅速受到全球科技界的高度关注,以"去信任"、"去中心化"的革新理念正在为全球金融业带来新变化,其中,金融基础设施司职的交易后处理被视为区块链技术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一时间,境内外众多金融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区块链在金融资产登记存管、清算交收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有关金融监管机构也积极研究将区块链纳入监管范围。但受到各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峰  耿欣  
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的特征,使其在重塑信用形成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弥补金融功能不足方面具有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金融基础设施。同时,区块链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其体系完善程度不足,技术要求高等难点仍需解决与克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新一代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可以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有韧性,同时也使金融监管更加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区块链技术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对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区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翀达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加快现代金融建设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保信")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者,自2013年7月成立以来,迅速形成了覆盖整个保险业的信息共享格局,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数据基地和信息枢纽。2019年9月,为顺应监管体制改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唐婧  何晓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共识。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亦被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视野。宏观审慎监管与行业监管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加强监管协同,自然需要更高层面的政策协调。宏观审慎监管实践越来越丰富,但认识却越来越模糊。我们对美国的宏观审慎框架进行了梳理,特别研究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学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山区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徐学明(一)贫困山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分阶段,突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攻坚战。三年来,四川巴中市在全面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首先重点抓了引进国家电源,缓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振涛  潘拥军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互通性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互连性,使其可能成为潜在风险的传播源头,影响到国家金融稳定。为加强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建立完善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应特别关注一些金融基础设施的系统重要性特征,在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框架体系和国际监管合作体系等方面加强统筹监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涛  刘鑫  李长银  
文章首先讨论了各国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架构和市场架构发展趋势中表现出的共性与优点,其次讨论了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挑战,并进一步分析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现状与挑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捷,陈皓  
本文讨论金融基础设施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一个动态均衡模型,证明了金融基础设施的创新对于促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以及金融结构变迁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这一理论模型导出的结论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瑜  
金融基础设施作为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主要媒介,在服务经济、改善民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民银行履行各项职能不可或缺的根基。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一直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电子信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与去特权化的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大大降低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而且还能提高金融业的运营效率,并能有效锁定与消除行业市场风险。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人类"奇点式"技术创新成果,区块链技术还能改造传统货币发行制度,未来的国家数字货币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福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朱元倩  王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指出:"金融的本质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完成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和效率。"正如其所总结,金融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实现资金的融通,其中,货币是金融运行的重要载体,信用是金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周月秋  
绿色金融满足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结构转型的需要,但中国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多重因素,认为应以改善金融基础设施为抓手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建议统一绿色金融产品界定的相关标准,鼓励各类机构开发绿色金融相适应的绿色评级产品,完善与绿色金融相适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国内外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与宣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俞勇  郑鸿  
金融基础设施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金融软硬基础设施在应对金融开放进程中均面临不少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挑战,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信用体系、会计标准等金融基础软设施,强化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基础软设施建设;以区块链技术为突破口,以数字货币发行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以人民币支付结算清算体系为核心,以资产登记托管系统、交易设施、基础征信系统等为支撑,完善金融基础硬设施建设,为我国金融开放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传伟  
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年报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并重点分析了技术对支付、货币管理、保险和借贷等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不考虑金融科技的具体形态,金融科技要健康发展,需要哪些基础设施?我认为金融科技需要的基础设施有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