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0)
2023(8041)
2022(6505)
2021(6019)
2020(4855)
2019(10939)
2018(10664)
2017(19272)
2016(9784)
2015(11461)
2014(11344)
2013(11514)
2012(11337)
2011(10738)
2010(10743)
2009(10052)
2008(9804)
2007(8836)
2006(8293)
2005(7419)
作者
(29679)
(24834)
(24812)
(23936)
(15989)
(11638)
(11196)
(9660)
(9658)
(8905)
(8718)
(8144)
(8107)
(8092)
(8035)
(7775)
(7375)
(7270)
(7061)
(6616)
(6474)
(5973)
(5951)
(5760)
(5709)
(5615)
(5370)
(5075)
(5064)
(4906)
学科
(69869)
经济(69820)
管理(24633)
方法(21530)
中国(19533)
数学(19489)
数学方法(19429)
(17931)
地方(17728)
(13145)
(12726)
(12657)
企业(12657)
地方经济(12465)
业经(11509)
(11174)
贸易(11164)
(10862)
环境(9798)
(9049)
(8907)
(8886)
金融(8886)
(8865)
农业(8350)
(8207)
银行(8200)
(8085)
(8041)
关系(7973)
机构
大学(158705)
学院(154740)
(83036)
经济(81809)
研究(63757)
管理(53311)
中国(49499)
理学(44201)
理学院(43635)
管理学(43059)
管理学院(42746)
(34518)
(34507)
科学(33941)
(31534)
经济学(28897)
研究所(28394)
中心(27405)
财经(27331)
经济学院(25781)
(25090)
北京(22948)
(22531)
(22325)
(21116)
师范(20859)
(20756)
财经大学(20285)
科学院(19658)
社会(18328)
基金
项目(96180)
科学(75969)
研究(73446)
基金(71322)
(61820)
国家(61371)
科学基金(51665)
社会(50396)
社会科(47847)
社会科学(47839)
基金项目(36113)
(33619)
教育(33358)
资助(29788)
自然(29167)
(28646)
自然科(28437)
自然科学(28428)
自然科学基金(27958)
编号(26825)
成果(23154)
(23146)
国家社会(22874)
中国(22841)
(22666)
重点(22288)
教育部(20399)
课题(20266)
大学(19706)
发展(19478)
期刊
(99318)
经济(99318)
研究(56199)
中国(34332)
(24544)
管理(24082)
学报(20564)
科学(20388)
(19432)
经济研究(17814)
教育(16445)
大学(16301)
技术(16077)
财经(15481)
(15433)
金融(15433)
学学(14865)
(13713)
农业(13696)
问题(13149)
(12462)
世界(12250)
业经(11760)
国际(11427)
技术经济(9505)
统计(8388)
经济问题(8176)
图书(8101)
(7887)
(7010)
共检索到255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丁丁  
凯恩斯说过,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必须同时是数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这是基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特点:对“特征性事实”的解释,所谓特征性事实就是已经被确认的在现象中反复出现的重要特征。经济学家不愿意研究没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不同于数学家,他们把没有现实意义但有意思的问题叫做“empty box”(空盒子)。由于经济研究必须对现象做各种层次的抽象,研究者必须经常反省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与现实脱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品根  
当前我国有许多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借鉴,另一方面是为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建设中有所参考。本文讨论后一方面的问题,即研究西方经济学,吸取其有用成分,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引入了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经济学的人文性已日益明显。正是基于这种人文性特征引发了人们对具体社会中人之理性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社会中人之行为的关注,并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经济学领域的性别差异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本土化的探讨。事实上,不同社会文化下的经济学是有差异的,经济学本质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科学化、客观化和通用化,而是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色彩;而且,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本土化,就没有根植性,也就没有创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其屏  
根据经济学的自身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提出一个新的命题 :经济学是实验的科学。经济学是认识的科学 ,它的实验不同于自然科学 ,具有自己的特点。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谷  
实验经济学简介张谷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迅速发展的一大分支,是本文所谓的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Economics)。实验经济学又称(实验室)实验经济学,这主要是因为实验经济学研究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主要依赖计算机开展仿真或模拟试验。在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课题组  
本文对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推动,其中消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投资。目前积极财政政策暂时还难以退出,需要做的工作是转换模式,扩大内涵,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艳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完善引致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实践,必须进行理论观点、体系框架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时俱进,创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经济学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自我完善以及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综合,是我国经济学改革之路。 较大范围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效方法是综合。在经济学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要的经济学说的综合。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穆勒的综合;第二次是19世纪末期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综合;第三次是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萨缨尔森的综合。尽管这三次综合都是西方经济学内各学派经济学的综合,但每一次综合都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本文主张的综合与这三次综合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炼成  丁文锋  
本文从对“中国经济学”的界定入手,提出中国经济学研究向何处去?那就是创建中国经济学。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核心内容和理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行反思和创新,最后依据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旭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必须基于经济学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任何裂变与整合都要遵循经济学发展自身的规律。因此,中国经济学框架的建构,应建立在与中国文化传统、经济传统、中国现时代的国情的结合及其与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理解相统一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需要根据传统和现实,用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方法对现有的经济学加以改造和整合,使马克思经济学真正实现“中国化”。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欧阳文和  周成名  
’97“中国经济学”研究动态欧阳文和周成名自1995年樊纲与崔之元、吴易风的“范式之争”以来,“中国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1996年,理论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集中于“要不要”、“应不应”的主客观条件的研究;1997年,则深入到如何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承明  
本 文提出改造和 发展中国经济学 的任务。原有的 中国经济学有照 搬现成理论和 脱离中国实际的 缺陷,因此需要 改造。为了指导 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国经济 学更需要发展。这 里要做到:哲学与经济学;马 克思主义与邓小 平理论;坚持马 克思主义经 济学与 借鉴 西方经 济学;理 论分 析与实 践检验 ;体系完整与科学 论证;量变积累 与质变飞跃等六 个方面的结合 。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经济学的中心主题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其突出标志是"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把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关系调整为"以发展为主题",标志着中国经济学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性转折。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即需求拉动型经济发展和供给推动型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回归到刘易斯等运用的结构主义分析逻辑,在继承的基础上依据新的环境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忠民  张平  
本文内容是根据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等6位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8日第三单元"圆桌论坛:中国经济学:源流与发展"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研究员主持了本场论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文锋  
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滞后,亟需发展。其主要问题是:片面倚重抽象法与轻视抽象法的倾向并存;轻视实证法与简单运用实证法的倾向并存;轻视数学方法与滥用数学方法的倾向并存。这些问题与研究目的上的功利主义(进而表现为功利主义与价值偏执并存)、思维方式上的简单化倾向(进而表现为简单否定与照搬照抄并存)、价值观念上的官本位思想(主要表现为轻视理性思维和轻视科学方法的观念)密切相关,且有着“言行不一”、“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封建等级专制政治体制”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