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3)
- 2023(13727)
- 2022(12132)
- 2021(11502)
- 2020(9702)
- 2019(22714)
- 2018(22552)
- 2017(44578)
- 2016(24040)
- 2015(26870)
- 2014(26779)
- 2013(26239)
- 2012(24000)
- 2011(21487)
- 2010(21701)
- 2009(19787)
- 2008(19326)
- 2007(16946)
- 2006(14581)
- 2005(12728)
- 学科
- 济(100372)
- 经济(100255)
- 管理(72050)
- 业(66459)
- 企(57088)
- 企业(57088)
- 方法(52029)
- 数学(45527)
- 数学方法(44826)
- 财(26755)
- 农(24099)
- 中国(23901)
- 学(21355)
- 业经(21260)
- 地方(19297)
- 理论(18567)
- 制(17237)
- 贸(16557)
- 贸易(16548)
- 务(16177)
- 财务(16101)
- 财务管理(16064)
- 农业(16056)
- 易(16014)
- 和(15348)
- 企业财务(15332)
- 技术(15178)
- 环境(14043)
- 融(13509)
- 金融(13508)
- 机构
- 大学(343237)
- 学院(340770)
- 管理(139696)
- 济(136213)
- 经济(133395)
- 理学(122917)
- 理学院(121627)
- 管理学(119280)
- 管理学院(118669)
- 研究(107174)
- 中国(78351)
- 京(71775)
- 科学(66557)
- 财(63608)
- 所(52569)
- 财经(51672)
- 农(50318)
- 业大(49996)
- 中心(48330)
- 研究所(48025)
- 江(47589)
- 经(47114)
- 北京(45106)
- 范(44035)
- 师范(43618)
- 经济学(41893)
- 农业(39318)
- 院(39007)
- 州(38932)
- 财经大学(38780)
- 基金
- 项目(237322)
- 科学(188014)
- 基金(174003)
- 研究(172954)
- 家(150723)
- 国家(149519)
- 科学基金(130189)
- 社会(109392)
- 社会科(103797)
- 社会科学(103770)
- 省(92090)
- 基金项目(92063)
- 自然(85672)
- 自然科(83761)
- 自然科学(83745)
- 自然科学基金(82240)
- 教育(81003)
- 划(77504)
- 资助(73430)
- 编号(70193)
- 成果(56574)
- 部(52983)
- 重点(52835)
- 创(49226)
- 发(49120)
- 课题(48016)
- 教育部(46121)
- 创新(45811)
- 科研(45480)
- 人文(44947)
- 期刊
- 济(140741)
- 经济(140741)
- 研究(98108)
- 中国(58314)
- 学报(52362)
- 管理(50040)
- 科学(48295)
- 财(48015)
- 农(44004)
- 大学(40171)
- 教育(38421)
- 学学(37892)
- 农业(30534)
- 技术(29935)
- 融(25950)
- 金融(25950)
- 财经(25527)
- 经济研究(23473)
- 业经(22584)
- 经(21672)
- 问题(18339)
- 图书(17063)
- 技术经济(16845)
- 统计(16840)
- 理论(16471)
- 科技(15929)
- 业(15600)
- 策(15403)
- 商业(15283)
- 实践(14959)
共检索到475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平汉 高楠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分化和实际权力结构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政府内存在分工时的最优授权模型,推导出部门间的利益偏差会扭曲政府政策,而实际权力结构会放大效率损失。基于省委常委会内部组成情况,我们构建了利益分化指标来衡量地方领导班子内部的利益偏差和实际权力结构。基于199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如果省委常委会分化指标增加1个标准差,则次年该省公共部门人员规模增加1%,民营经济投资降低4.4个百分点,同时,次年该省土地违法面积增加12.5%。这表明利益分化通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平汉 高楠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分化和实际权力结构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政府内存在分工时的最优授权模型,推导出部门间的利益偏差会扭曲政府政策,而实际权力结构会放大效率损失。基于省委常委会内部组成情况,我们构建了利益分化指标来衡量地方领导班子内部的利益偏差和实际权力结构。基于199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如果省委常委会分化指标增加1个标准差,则次年该省公共部门人员规模增加1%,民营经济投资降低4.4个百分点,同时,次年该省土地违法面积增加12.5%。这表明利益分化通过实际权力结构使政府行为和政策更加偏向"内部人",导致政府从市场经济中攫取更多资源,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约束政府权力,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晓军 王訸 付莉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置换过程中存在公开发行与定向发行两种发行方式,而两种方式会对债务人地方政府和债权人商业银行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双轨制的发行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在债务置换进程中的行为及双赢效果,以此建立理论模型,探究双轨制发行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2015—2017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假设检验,发现债权债务双方的相对势力与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结构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识别地方政府的不同特质,政策制定者能够对不同地方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从而缩短改革需要的时间,提高改革效率。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债务置换 双轨制 发行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群力
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采用Bar-ro和Karras的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Barro规则”。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是显著生产性的,但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均提供过度,最优政府规模为10%(±1%),比实际政府规模要小,且财政支出及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与相应的政府规模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武 王俊海
首先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揭示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单一的中央政府依托相对绩效考核的晋升激励假设下,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会采取模仿战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放松假设后,地方政府的行为将出现分化。接下来,本文根据1999—2007年中国省际间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近年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关键因素并非地区间相对绩效竞争的结果,而是由GDP增长率等绝对绩效指标带来的晋升激励扭曲。此外,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益控制权的行为,将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铁力 王娜
随着我国"分权型"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一方面使得地方政府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政府间激烈的税收竞争活动。资本流动性的加强制约了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空间,容易造成地方政府重服务资本、轻发展民生的治理倾向。本文从税收竞争理论出发,通过数值模拟与计量模型分析了流动资本对于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主要影响及其后果。
关键词:
税收竞争 资本流动 数值模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董理 张启春
本文运用我国31个省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政府公共支出对人口迁移的生产率效应和税收效应、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对净迁移人口的影响单调为正,生产率效应显著为正,税收效应不显著。人口迁移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地区之间呈现区域竞争性,地理位置相邻地区之间呈现区域协同性,且这种竞争和协同关系具有滞后性。公共支出规模等因素不仅对本地区的净迁移人口有显著影响(直接效应),而且对其相邻地区产生溢出效应(间接效应)。短期看,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长期看,两者的差距缩小,间接效应逐步显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土地城镇化过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 Turnbul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镇化偏好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分税制导致的经济增长与财政压力能够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和财政压力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研究土地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土地城镇化引起的高地价不利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土地城镇化过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Turnbul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镇化偏好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分税制导致的经济增长与财政压力能够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和财政压力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研究土地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土地城镇化引起的高地价不利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茵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发行,不仅能有效防范风险,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本文旨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并基于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此效应在经济发达和次发达地区更显著。无论是全国数据还是分地区样本数据,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没有导致地方债务规模的膨胀。这说明我国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等持续推进的各项措施发挥了相当积极的效果,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地方政府应当继续控制债务融资的规模,慎重决定债务融资的用途,精准专项债券投向,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政府效率,以此应对技术变迁和产业升级对公共部门的效率挑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源 胡争荣
本文基于流量和存量双重维度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框架,建立KMV修正模型来开展债务管理新政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研究。研究发现:如果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置换问题,2015年和2016年各省(市、区)在偿债能力保守的情形下取值时,债务违约风险较高,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债务违约风险要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并且相比一般债务,各省(市、区)专项债务的违约概率要更低;如果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置换问题,从短期来看,债务置换的确能够大幅降低各省(市、区)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置换并不会从根本上消除各省(市、区)债务的偿还责任和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2017—2022年期间,不同偿债能力增长率变化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有着不同的动态影响,可流动国有资产变现和财政可担保收入的影响较大,基金可偿债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基于政府预算计划的既定偿债能力增长情景下,相对于债务平均偿还期限为3年的情况,债务平均偿还期限为6年时,现有政府偿债能力能够大致覆盖当期预算设定的实际债务余额限额,由此测算的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安全规模有较明显提升,债务偏离率与违约风险则显著降低。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丽娟 毛程连
传统地方政府竞争多以税收竞争和公共支出竞争为研究对象,而本文则关注了我国特有的土地优惠政策竞争。基于我国29省市区2003-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土地优惠政策竞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就全国范围看,地方政府已就土地优惠政策展开了积极竞争,并且经济水平相近地区要比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竞争效应更为显著。而从分地区来看,观测期内只有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土地优惠政策的竞争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并没有采取与西部地区一致的土地优惠竞争策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璇 张梅青 唐云锋
基于中国金融安全战略,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动态SDM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均存在空间依赖性,并且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结构异质性看,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分别存在负向和正向的直接影响,以及正向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使用深度仅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为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均为负向,而西部地区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由促转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从动态视角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机制,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骅 卢亚娟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而隐藏于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将对国家经济安全形成潜在威胁。本文基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特性的描述,结合融资平台财务指标,构建其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将其归结为融资平台负债、资产和利润三个方面;进而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把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状态分为四类,并借助BP神经网络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阈"预警模型;最后,针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实际情况,总结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组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进财 戴金平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经典的债务通缩理论债务通缩理论,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与"债务-通缩"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过度扩张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下降和阻碍经济的增长扩张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下降和阻碍经济的增长,造成经济产出缺口的扩大,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而物价水平的下降价水平的下降,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GDP增长率的下降和产能过剩的恶化。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可能会产生政府过度负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通缩 P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