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3)
- 2023(5515)
- 2022(4695)
- 2021(4236)
- 2020(3563)
- 2019(7808)
- 2018(7707)
- 2017(14405)
- 2016(7846)
- 2015(8767)
- 2014(8803)
- 2013(8555)
- 2012(7848)
- 2011(6932)
- 2010(7100)
- 2009(6967)
- 2008(7089)
- 2007(6476)
- 2006(5867)
- 2005(5511)
- 学科
- 管理(31363)
- 济(28524)
- 经济(28452)
- 业(26129)
- 企(23369)
- 企业(23369)
- 财(12958)
- 制(12459)
- 方法(9782)
- 体(8512)
- 中国(8206)
- 务(8061)
- 数学(8044)
- 财务(8042)
- 财务管理(8022)
- 数学方法(7959)
- 企业财务(7684)
- 农(7650)
- 业经(7641)
- 体制(7370)
- 银(6698)
- 银行(6692)
- 行(6330)
- 划(6235)
- 环境(6016)
- 融(5995)
- 金融(5993)
- 税(5812)
- 学(5612)
- 税收(5450)
- 机构
- 大学(113595)
- 学院(111958)
- 济(48317)
- 经济(47287)
- 管理(41859)
- 研究(37320)
- 理学(35300)
- 理学院(34905)
- 管理学(34456)
- 管理学院(34219)
- 中国(30536)
- 财(27910)
- 京(23879)
- 财经(20779)
- 科学(19758)
- 经(18697)
- 江(18167)
- 所(18073)
- 中心(17135)
- 经济学(15935)
- 研究所(15686)
- 财经大学(15424)
- 农(15357)
- 北京(15032)
- 经济学院(14112)
- 业大(13902)
- 州(13701)
- 院(13524)
- 范(13358)
- 师范(13226)
- 基金
- 项目(70523)
- 科学(56692)
- 研究(53584)
- 基金(52834)
- 家(45098)
- 国家(44728)
- 科学基金(39053)
- 社会(36322)
- 社会科(34267)
- 社会科学(34260)
- 基金项目(27283)
- 省(26516)
- 教育(25020)
- 自然(23837)
- 自然科(23288)
- 自然科学(23283)
- 自然科学基金(22901)
- 划(22363)
- 资助(21042)
- 编号(20915)
- 制(20241)
- 成果(18583)
- 部(16772)
- 重点(16134)
- 国家社会(15374)
- 课题(15091)
- 教育部(15000)
- 创(14917)
- 性(14807)
- 人文(14272)
共检索到18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昆儒 李颜苏 薛坤坤
当前,实际控制人缺失的现象愈发普遍,但关于无实际控制人引发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监督和信息优势角度实证考察了无实际控制人对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研究发现,无实际控制人与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显著正相关;机制检验表明,公司实际控制人缺失会削弱对内部人行为的监督、降低信息透明度从而影响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进一步地,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外部法治环境的改善,可以缓解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下内部人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但当无实际控制人企业存在控股股东时,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次数更高。本文有助于强化对内部人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监督,也为完善无实际控制人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作华 方红星
近年来,董监高减持行为引发了监管当局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和约束董监高减持行为成为财务学界聚焦的重要问题。由此,本文基于公司层面监管视角考察了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是否具有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显著地降低了董监高减持的择机性,表明内部控制对董监高的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治理效应;这一治理效应在法制环境较好地区更为显著,而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均较为显著,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董监高减持的信息优势,部分说明了内部控制发挥治理效应的机理。本研究有助于规范董监高减持行为和检验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效果。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机会主义减持 信息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龚志文 陈金龙
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演化博弈理论,通过对终极控制人与监管者成本收益函数的合理设计,从三个层次研究双方的博弈关系。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对终极控制人机会主义行为监管,不能片面地重罚终极控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给予终极控制人过多的控制权收益,而是必须综合考虑监督者的监管频率和监管者的监管水平。演化博弈研究结果表明:博弈双方进行演化博弈时在三种情况下存在演化稳定策略,终极控制人行动的净成本、市场环境、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股权比例,都显著影响到终极控制人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机会主义 博弈 监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息 许宁宁
以深市A股主板市场2008—2011年财务重述公司为基础,利用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重述的因果关系确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对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上市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隐瞒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即在当前公司治理机制弱化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模糊的背景下,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研究还发现,相对于非国资控股公司,国资控股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隐瞒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这表明,要想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真正成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必须对管理层权力实施有效制衡以规范企业管理层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蔚蔚
本文以2006-2009年期间深沪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年度报告或独立公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对象,研究其披露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研究表明仅有10%左右的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出具鉴证报告的公司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即上市公司决定是否出具内控鉴证报告时,并不是一种"习惯性"选择;在"鼓励自愿"的条件下,有些公司首年出具了内控鉴证报告,次年则放弃继续出具。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控目标发生偏离,人事变动,信号传递失效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自我选择会发生变化;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没有违规和财务重述,董事长、总经理很少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少更换,市场信号传递越充分,以及处于"三大板...
关键词:
内部控制鉴证 机会主义 信息披露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俞斯海
1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成因分析1.1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薄弱医院领导对医疗制度建设非常关心,投入较多,而对如何建设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关心、不重视,使较多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医院内控认识不足,认
关键词:
医院内控制度 缺失成因分析 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芳城 李振山 李春花
中国商标第一案——王老吉商标租借合同争议案暂告一段落,品牌培育人加多宝自感诸多冤屈,然而其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文章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相关内容,并针对与企业商标租借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加多宝 商标租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建立 岳瑞科 马继伟
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向世人敲响了金融业内部控制的警钟。反思巴林银行倒闭的成因,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巴林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致命缺陷,从而为我国的企业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任永盛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在即,然而由于我国公司制企业改制不彻底,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动力不足,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鉴于此,笔者就其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以加快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缺失风险 完善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炳才 胡俏珊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对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中小板块2006—2012年兼任高管的最终控制人的增减持行为的统计数据,实证了兼任高管的控股股东的增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规范上市公司高管行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旻
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交互关系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产业集群竞合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产业集群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掌握信息的一方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因此容易引发其机会主义行为。文章通过建立和分析演化博弈模型来研究产业集群竞合中克服机会主义行为的方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冠延 李秉祥
“互动易”和“e互动”的上线,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更加直接与快捷的渠道。不同于现有文献着重强调网络互动平台提升投资者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效率,本文利用交易所互动平台问答数据,检验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以探讨网络平台互动是否可能沦为管理层操纵信息披露的工具。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显著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而公司回复的充分性和针对性可以有效缓解这一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网络平台互动会通过放大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高投资者乐观情绪而加剧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网络平台互动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加剧效应更加显著。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于不同职位层级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该加剧效应仍显著存在;并且网络平台互动能进一步提高高管减持的获利能力。本文的研究为公司高管可能利用网络平台互动操纵信息披露以牟取私利提供了实证证据,丰富了有关网络平台互动经济后果和高管机会主义减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华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运用迪博内控质量指数,研究了风险承担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存在着仅满足内部控制监管需求而虚化内部控制效用的"机会主义"倾向,且这种倾向在国有企业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良好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高厚山 梅建军
本文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视角,研究内部控制如何抑制盈余管理,即内部控制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主义动机驱动下,管理层会进行显著性更高的正向盈余管理,以调高报告盈余;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机会主义动机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即内部控制抑制盈余管理的途径是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下的盈余管理。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机会主义动机 盈余管理 异质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秉祥 朱涵宇 简冠群
控制权特征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决策动机,进而影响其首发股份减持幅度。以2009-2014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实际控制人在首发股份解禁后减持比例与其控制权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进行内部交易和减持实现权力变现的行为普遍存在,对中小股东及市场公平性造成一定影响,权力难以得到约束是这一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考虑在治理结构上适当降低两权分离度、股权集中度和终极控制权,外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控制权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控制人减持行为、力度与企业业绩并无显著影响,对此类减持行为需要持更理性的态度,客观分析其减持动机;由此也需要认识到,控制权变动是市场调节作用之一,新进入的资本有可能为企业经营带来正面作用,这在控制权过高的企业中尤为明显。
关键词:
控制权特征 实际控制人 减持 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